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事业单位集中核算后财务风险防控能力

2016-12-05苗梅香

时代金融 2016年29期
关键词:集中核算财务风险事业单位

苗梅香

【摘要】随着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渠道日益多元化,无疑增加了各类资金在运作过程中的财务风险。财务集中核算后,始终将财务风险管理放在第一位。因此,本文主要从事业单位集中核算财务存在的风险入手,对于风险防范措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确保事业单位能够更健康稳定的向前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  集中核算  财务风险  防控能力

财务集中核算后,事业单位账实分离,会计核算、资金监管与生产经营管理相分离,这些变化会不断增加事业单位新的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却没有受到人们足够的关注,这样必然会影响到事业单位和核算中心未来的发展稳定性。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合理的防范措施,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率,才能够尽可能地降低经济损失,确保事业单位的长足开展。

一、事业单位集中核算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缺乏风险意识

一些事业单位风险意识淡薄,一方面,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当中,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没有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在资金的支配上仍然存在挤占专项资金、透支、坐支等现象,最终出现财务风险。另一个方面,会计集中核算后,主管会计与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相分离,有时不能及时有效的判断资金收支中的风险。

(二)缺乏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事业单位虽制定了的内部控制制度,但仍有部分事业单位在大额资金支付、重大项目资金审批、国有资产管理、收入管理、报账流程管理等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资金管理缺乏科学性,加重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风险,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三)缺乏科学的预算

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全面,一些项目收支预算编制过大或过小,导致频繁调整预算,或者严重超支,其调整预算的真实性是造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因素之一。事业单位应根据单位具体生产发展要求编制科学、全面的预算,并严格执行,有效的规避财务风险。

(四)审计监督滞后

目前事业单位的审计还停留在事后审计监督。由于个别单位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到或有意隐瞒出现的问题,一些经济事项发生了财务风险,只有到被审计时才发现,对国家集体造成的损失无法挽回。

二、有效应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强化全面预算管理

集中核算的所有事业单位应认真开展全面预算管理,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逐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全面化,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避免支出的随意性,从而达到预算支出的控制目的。预算涵盖财政预算资金、专项资金、自有资金,项目资金等所有资金,使会计核算和全面预算有机结合,充分发挥预算控制的职能,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全面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运行的质量和效率,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保障事业单位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报账员的法制教育、定期对报账员进行培训

一方面,加强报账员的法制教育,积极学习《会计法》、《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法律法规,使之具备强烈的法律意识,增强约束自己思想行为的能力,有利的发挥单位内部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部牵制机制,确保会计制度的有效实施,强化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另一方面,由于会计集中核算后,出纳员的岗位转变成了报账员,在报账程序、流程等方面都有了变化,但报账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针对这一情况,应坚持对报账员进行业务理论和财经法规知识培训常态化,逐步提高他们综合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从而使报账员把好财务收支第一关,有利于更好的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三)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应急制度

为了进一步防范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从核算中心自身出发,树立风险意识,核算中心主管会计应发挥其职能优势,与事业单位本身的实际情况相的结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分析,通过风险预警来甄别风险的产生和发展规律,提出应对方案和措施,构建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管理体系,科学预测财务风险的发生时间、程度和范围并使用相应的防范手段。

对于风险存在的区域及相关的业务活动,明确自身哪些行为可能导致风险产生,及时有效地识别、控制与防范风险。对于各种可能遇到的风险危机,应制定不同类型、不同级别、不同程度的应急实施方案,每项方案必须具体化、可操作化,使其能在实际中发挥出最大的功效。始终保持风险预警体系高度的灵活性,对较低的报警点随时加以改善,对重大、紧急的风险情况,一旦无法预计和无法控制的风险发生时,必须立即报告、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按照紧急预案,将风险程度控制到最低。

(四)加强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

首先,应加强对银行存款的监督管理,使银行存款时刻在核算中心的监管中;其次,应加强对备用金的监管、硬强化对现金的监督管理,要求必须做到日清月结,防止资金被挪用、挤占、坐支;第三,强化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第四,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第五,加强工程项目支出监督,坚持政府采购制度;第六,加强对工资性支出的管理,确保资金安全;第七,加强对经营性收入各管理,做到应收尽收,保障单位的生产发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资金使用合法、高效。

(五)建立健全财务监督体系

目前,会计集中核算处于变革的初级阶段,各项制度和运作机制正处于不断完善阶段,完善内部财务监督机制是保障风险控制成效的重要措施。集中核算后,强化了被单位的各项支出的合法性和账务处理规范性,但是对不合理违规违纪的变通票据难以控制。由于核算中心会计不直接参与单位的财务活动,无法跟踪监督,为防止会计集中核算后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流于形式,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机制,涵盖全面预算、项目资金收支、经费、政府采购等各方面,保障制度的落实到位,加强集中核算后的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

(六)建立财务风险审计机制

事业单位财务集中核算后,加强财务风险审计越来越迫切。将审计关口前移,在核算中心设立专职审计岗位,由主管部门或本核算中心富有经验且责任心强的人担任。一方面,使被核算单位时时处于被审计状态,针对核算中由于各主管会计能力水平不同、对各项规章制度理解和运用程度不同、核算中对财务风险控制的能力水平不尽相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形成的财务风险,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提高核算中心整体风险防范能力。另一方面,对于被核算单位在经营活动中因责任主体不明确等原因导致财务活动中出现的风险,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切实规范事业单位财务收支行为。

三、结论

会计集中核算后,加强财务风险防控管理是今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事业单位需要积极面对财务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且提出合理的防范措施,不断完善风险防控体系,从而提高财务风险防控水平,有效促进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原因分析及防范策略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0(26).

猜你喜欢

集中核算财务风险事业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对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