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文训练,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2019-12-13黄丽莉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32期
关键词:语言运用能力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随文训练,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基本能力训练途径之一。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紧紧依托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为随文语用训练固本培基;鼓励学生积累语言文字,为随文语用训练增加储备;为学生巧设语言文字练习,为随文语用训练架设桥梁。要达到有效训练,教师必须找准课文中的语用点、捕捉语言要素,引导学生将语言表达方法活学活用。日积月累,学生会获得自身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关键词:随文训练;语言运用能力;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11B-0049-03

温儒敏教授在全国语文教研员(小学)部编本教材使用培训会上指出:“这些年的课改为了防止应试式的反复操练,提出语法修辞和语文知识的教学不要体系化,要‘随文学习。这个出发点是好的。问题是,如今的语文教学又出现另一趋向,就是知识体系被弱化。很多老师不敢理直气壮地讲语文知识,不敢放手设置基本能力的训练,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不突出,也不成系列。结果教学梯度被打乱,必要的语文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得不到落实。”[1]

其中就谈到了设置基本能力的训练。现今的新课改,已让部分教师认识到课堂上耗费大量时间用来梳理课文内容,感悟思想情感的理念和做法,忽略了对学生一些很重要的能力的培养,造成了语文课本质属性缺失。他们有意识地将课堂学习从原来以学习课文思想内容为主,转变为兼顾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训练,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当下,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已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笔者认为,随文训练,培养语言运用能力,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语文基本能力训练途径之一。小学生擅长模仿、喜爱模仿。随文训练充分发挥模仿在学生语用训练过程中的作用,依托课文,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快捷有效,而无须再另搞应试式的反复训练。当然,随文训练并不是依葫芦画瓢式的机械模仿,而要依据文本特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引导理解,为随文语用训练固本培基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往往是依托课文,将理解语言文字和理解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课文时,应该意识到学生掌握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同等重要。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往往需要经过两个密不可分的阶段:第一是通过课文里的语言文字来理解整体的思想内容;第二是在第一阶段理解的基础上,反过来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体现的。这个过程遵循“语言—思想—语言”的认知规律,正如张志公先生说的“要引导学生到课文中去走个来回”。

在理解性随文训练中,加强语感训练尤为重要。“所谓‘语感,实际上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受,也正像叶老所说的,就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丰富的了解力。”[2]对小学生来说,更应该多一点感性积累,少一点语法分析。尤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避免烦琐的分析与讲解,充分重视朗读的训练与指导,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学习语言,理解文字,掌握写法,体会感情。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中出现了这样一个比喻句:“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学生刚接触,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教学可以分三步进行。首先是培养学生的语音感,教师让学生反复地朗读,通过朗读,产生直觉性感受。然后培养学生的语法感,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这样几个问题来理解比喻句:1.句子中的“地毯”指什么?2.铺在水泥道上的落叶和地毯有什么相似的地方?3.它们之间通过哪个词语联系起来?虽然是三个小问题,却让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认识了比喻的用法。最后,教师把这个比喻句和普通描写的句子比一比,让学生领悟运用打比方的妙处在于更能体现作者对秋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了学生的语义感。

抓住词句,训练语感,可让学生产生顿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做一些推敲、交换、比较,有利于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加深情感体验。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朗读和想象结合起来,把生活经验和语言文字联系起来,才能为进一步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打下深厚基础。

二、鼓励积累,为随文语用训练增加储备

在语用训练过程中,从感知到运用,积累是介于它们之间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众所周知,大量的积累是学习语言的必由之路。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最佳时期,这个阶段,小学生应在课内外积累大量的语言文字,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语言。丹麦语言学家耶培森曾经说过:“学习语言需要背诵,常常背诵才能让所学的词语、句子在记忆里生根。”[3]课堂上,教师应当充分运用课文句群,引导学生朗读、背诵,从而记忆丰富的语言材料。“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可能思维的,更谈不上表达。学生通过熟读背诵,课文里的精词炼句、谋篇布局的表达方法,以及修辞手段等,就逐步在脑子里形成各种写作的‘范型,一旦构思行文,就会意到笔随,奔驰放达……”[4]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长期不懈地安排积累性训练。语言文字的积累除了立足于课堂,还要适当向课外延伸。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与课文同类型的或相关的文章,扩大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从而帮助学生大量积累语言文字。学生一旦储备了大量的语言文字,就会有意识地调动语言仓库,创造性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课文《大自然的声音》中,有一系列描写声音的词语“淙淙、潺潺、哗啦啦、唧哩哩、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教学时,教师把这些词语单列出来,分两步进行积累训练:1.让学生自己轻声读一读,问他们有什么發现。教师告诉学生这些词虽然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是表示声音的词,我们把它们叫作象声词。象声词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2.问学生还知道哪些不同形式的象声词,用“( )的( )声”来说一说。除此之外,课文中的一些生动的语句、典型的句式、精彩的段落,教师要求学生多读、熟读、烂熟于心,这样形成足够的积累,才可能在运用时得心应手,在积累的过程中,发展认识,发展思维,发展语言。所以,在语用能力的培养中,诸如背诵记忆的积累性训练是不可忽视的。

三、巧设练习,为随文语用训练架设桥梁

理解是基础,积累是储备,运用才是最终目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新课标强调语言的表达与运用。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与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从理解、积累到运用,需要教师从中起一个“导”的作用,在其间架设一座可以沟通的桥梁。学生在理解和积累的训练中掌握了语文知识,再通过运用性训练巩固所学知识,并使它在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又转换成新的知识,同时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教师应增强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识,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内容和形式,设计灵活多样的小练笔,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语言、综合运用语言的契机。例如:上文讲到的《大自然的声音》一课,在学生理解、积累了一定量的象声词以后,教师又提出了第三个要求:写一段话,运用自己喜欢的象声词描绘生活中各种丰富的声音。这样阶梯式的语用训练,随于课文又不止于课文。又如: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师让学生完成语用练习: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模仿课文,用上合适的连续的一组动词,如:乘着风、纷纷出发、蹦着跳着、落、停,写一写。“语文园地”中“和大人一起读”这样的栏目里,语言特色鲜明,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文章,也可以随文设计语用练习。如有一位教师教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7”中连锁调儿歌《孙悟空打妖怪》,还介绍了其他几种连锁调的形式。学生读着饶有兴致,教师趁热打铁,组织学生仿写连锁调儿歌。学生表达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了,写下了不少有趣的连锁调儿歌,不少人还达到了“仿”中有“创”的水平。

读中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能促进语文知识、能力迁移。随文设计语用练习,可以是遣词造句,可以是修辞手法,可以是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内心等单项素描,也可以是段落或篇章结构,还可以针对文体,或是经由课文特定情境生发的情节等。教师应当尊重学段特点,循序渐进,拾级而上,形成系列,体现一定的教学梯度。

当然,随文语用训练的以上三项内容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应当将三者有机结合,既注重训练的整体性,又考虑训练的层次性,既注重面向全体,又考虑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分层训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都有提高。

学生在随文语用训练中,体验了“认识—理解—运用”的过程,合乎语言发展的规律。要达到有效训练,教师必须找准课文中的语用点,敏锐地捕捉到语言要素,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方法活学活用,如此日积月累,这些终将内化成学生自身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温儒敏.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要来了,这11个问题老师得先弄清楚[EB/OL].(2017-08-02)[2019-07-23].https://www.sohu.com/a/161744435_372546.

[2][4]朱作仁.语文教学心理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4:282,348.

[3]刘建红.小学语文知识积累“五部曲”[J].江西教育, 2018(21):53.

责任编辑:石萍

Cultivating Students Ability of Using Language by Training along with Texts

HUANG Lili

(Nantong Hongqiao No. 2 Primary School, Nantong 226001,China)

Abstract: Cultivating students ability of using the language by training along with texts is one of the basic approaches to training students Chinese ability. In Chinese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closely rely on texts and guid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for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pragmatic training along with texts. Teachers should encourage students to accumulate words and expressions to increase their knowledge reserve. Meanwhile, teachers should skillfully design exercises on words and expressions to set up bridges for pragmatic training.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raining, teachers must pinpoint the pragmatic points in texts and capture the linguistic elements to guide students to use the language flexibly.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students can acquire the ability of using the language by themselves.

Key words: training along with texts; language-using ability;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收稿日期:2019-08-28

作者簡介:黄丽莉,南通市虹桥第二小学(江苏南通,226001)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语言运用能力小学语文教学
微课在优化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思想教育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指导低年级学生写话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