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阅读:儿童阅读的校本化建构
2019-12-13杨九俊
摘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的全息阅读,在哺育儿童精神成长、培养儿童阅读兴趣、引导儿童掌握阅读方法等方面体现根基性特点;在儿童阅读课程开发过程中,整体建构,凝练主题,创新课型,使课程建设达到较高水平;在全息阅读的方式创新上,从语文阅读走向跨学科的阅读,从学校的阅读走向学校与生活世界融通的阅读,从个体的阅读走向基于个体阅读建设阅读社群,从单纯的阅读走向场景式体验性阅读。这些经验对于探索儿童阅读的育人功能,将儿童阅读不断引向深入,是具有启迪意义的。
关键词:全息阅读;根基性;课程化;全息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11B-0014-03
近些年来,儿童阅读受到普遍重视,但究竟怎样将儿童阅读引向深入?怎样才能全面发挥儿童阅读的育人功能?许多学校还在问向途中。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在南京师范大学吴永军教授的指导下,推进全息阅读的实验研究,真正为儿童打开一个新的世界。他们实践探索形成的鲜明特色,是具有启迪意义的。
一、根基性
根基性是说儿童阅读是扎根型、最基本、可生长的。三井实验小学徐燕娟校长的团队自觉着力于此。
第一,哺育儿童的精神成长。阅读有工具价值,更具有其内在价值。中国出版界元老张元济先生有一句名言:“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读书好在哪里呢?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黄庭坚有言:“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言语无味。”可见读书的最大好处在于它是“获得教养的途径”(黑塞语)。徐燕娟对此高度认可,并努力践行。吴永军教授撰写题为《通过阅读的教育》一文,强调阅读首先关注儿童的精神发育,这可以理解为给三井实验小学“代言”——他们的全息阅读是“具有纯粹精神气质的阅读”,是“教人成人”的阅读。
第二,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有一位非常有成就的语文老师对我说,语文老师的最大本领,就是让学生喜欢语文。我深以为然!徐燕娟的团队在这方面很努力,他们贴近儿童生活经验选择阅读材料。泰勒说,教育有许多是不确定的,唯一的确定性就是让课程与儿童的个体经验发生联系。儿童阅读材料的选择与儿童生活经验联通,孩子常常会以当事人的身份去阅读、去体验,阅读就变成是一件很亲切的事情。他们贴近儿童的成长需要选择阅读材料。读书是天下第一好事还在于“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培根语)。黑塞曾提过,人们“阅读经典”,一步步地去发现这个世界是何等广大恢宏,何等气象万千和令人幸福神往。他说:“最初,他们的这个世界像一所小的美丽的幼儿园,园里有种着郁金香的花坛和金鱼池,后来幼儿园变成了城市的大公园,变成了城市和国家,变成了一个洲乃至全世界,变成了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海洋,永远以新的魅力吸引着他们,永远放射出光彩。”三井实验小学推荐阅读材料视野很开阔,我想他们正是从儿童成长需要出发,去为儿童打开新世界,培养阅读兴趣。以上是从阅读材料选择说的,怎么来使用阅读材料也很有讲究。我看过三井实验小学的阅读活动,听过他们的课,印象很深的是,老师努力唤醒经典的当代意义、儿童意义。在儿童阅读中,经典阅读是个大头,像三井实验小学所做的那样,把经典的意蕴与时代的脉搏、儿童的生活打通,这些经典文本对于儿童来说就是真实的、合适的。同时他们在阅读活动的设计上,把“孩子们喜欢”作为一个重要维度,这对于激发兴趣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第三,引导儿童掌握阅读方法。授人以渔,学会阅读,这种“带得走”的能力也是根基性的。我们注意到,三井实验小学在语文教学中很重视儿童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三井实小全息阅读的语文课堂努力体现三个特点:全面性、立体性与真实性。全面性即对文本材料的信息把握全面,有整体意识;立体性即能从多维度、多视角观照文本内容,学会用质疑、比较、评鉴的方式理解内容,有思辨意识;真实性即有真实的阅读体验,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与落实,这种阅读是沉浸式的,是在潜移默化中指向儿童精神发育的。他们通过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实现深度学习,促进素养养成,并且引导儿童在自主阅读中对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策略进行迁移运用。他们在阅读指导上很重视认知框架的建构。比如《上下五千年》的阅读指导,老师引导学生从“时期”“重要人物”“事件”等维度做阅读梳理,这就初步帮助学生构建了历史类读物的阅读框架,而这种的“图式”对于儿童认知能力的形成意义重要。
二、课程化
三井实验小学的全息阅读不满足于成为一种活动,而是着力进行课程开发,形成了鲜明的特点。
第一,整體建构。现在的统编教材“专治不读书的病”(温儒敏语),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日积月累”等栏目,体现“读书为本”。三井实验小学很是当回事,做了周到的安排。语文教材理当是儿童阅读最为核心的资源,许多学校在谈论儿童阅读时,不涉及语文学科的教学,不关注语文教材的相关读书栏目,可以看作是一种方向性的遗失。三井实验小学自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的全息阅读建基于语文课程的学习和语文教材的使用。他们关注发展学生的阅读认知能力,如:具备基本识字量和词汇量,能了解在特定语境中的特定语义,能了解特定语境中的语义要求,能辨析词语之间在语义方面的内在联系,能推断陌生词语的近似语义,能辨析结构复杂的长句,能迅速、准确地理解图表和其他常用的非文字符号,等等。他们在重视这些语文要素落实的同时,把涵育身心、培养习惯放在重要位置。教师在以“语文课”的形态来进行“阅读”教学时,在阅读能力培养上,更多地采用一篇带多篇、一篇带一类、一篇带一本等方法,在教学上更多地运用迁移策略、融合策略,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在把儿童阅读作为一门校本课程建设时,他们紧紧扣住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要素,使这门课程的建构科学规范。
第二,主题凝练。校本化阅读课程的建设,分类是一个难点。徐燕娟的团队受儿童文学理论家刘绪源先生的启发,凝练了儿童阅读的主题。刘绪源先生从“母题”维度,对儿童文学进行新的划分,即“爱的主题”“顽童的主题”“自然的主题”。他认为这些主题分别体现着“成人对儿童的目光”“儿童对自己的目光”“人类共同的目光”。徐燕娟的团队受到启发,提炼出“爱”“成长”“历史”“自然”“生命”五大主题,进行深度开发。凝练这些主题,指向儿童的精神发育,连接儿童的生活世界,创设了儿童阅读的主题情境,构建了校本化的内容体系,是很有价值的。
第三,课型创新。三井实验小学对儿童阅读这类校本课程的实施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创新了各种阅读课型。比如:导读推荐课——抓住作品最能吸引学生兴趣的地方,并且引导学生关注封面、扉页、封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力和推测力;阅读交流课——或者分享阅读材料,或者探究阅读难点,倡导合作,激发创新;跨界融合课——三井实验小学在全息阅读的推进中,以主题综合统领,寻找儿童思维的关联点,跨学科,超学科,引导不同学科的对话;生活拓展课——将课堂的阅读拓展到生活中,从阅读中汲取养分,到生活中去实践,本身也在提高生活的品质。这些课型创新把阅读指导落实了,这门课程的落地生根也就有了基本的保证。
三、全息式
三井实验小学的全息阅读不只是方式,但自然包含了方式,其核心就是从并非全息走向全息。
第一,从语文的阅读走向跨学科的大阅读。基于语文,是说从语文课程出发,甚至从语文课堂出发,走向跨学科阅读、全科阅读。但语文的阅读还是起基础性作用的。比如,他们组织学生阅读《青铜葵花》,就设计了“《青铜葵花》舞台剧”“寻找《青铜葵花》老物件”“《青铜葵花》的唯美画”“《青铜葵花》中的童年游戏”等活动。语文、英语、美术、体育学科的元素有机地融为一体,学生的多元学习、体验、领悟自然更为多维,也更加深刻。
第二,从学校的阅读走向学校与生活世界融通的阅读。在三井实验小学的全息阅读课程中,生活阅读也是一个重要的板块。这种生活阅读包括由学校阅读拓展的生活阅读,如前面提到的寻找老物件。生活阅读也包括儿童日常生活中的阅读,比如参观、游览、坐车出行、购物活动等。生活的外延多大,语文的外延就多大。生活链接到阅读课程,拓展了儿童的阅读视野,也提高了儿童的阅读能力。生活阅读还包括儿童对生活主动的自觉参与,比如访问街区变迁史,为家里和邻居写春联,为小区、单位拟创童谣广告等等。这些都会引导儿童往理想的方向构建自己的语文生活。
第三,从个体的阅读走向基于个体阅读建设阅读社群。任何社群阅读都应以广泛的个体阅读为基础,走向社群,个体更自觉,更能在相互促进的氛围中进步。三井实验小学成立“求原”教师读书俱乐部(求原书吧),聚合爱读书的教师;成立班级读书俱乐部,让“书虫”们相互启迪;开通“蒲公英”家庭读书俱乐部微信公众号,引导亲子阅读,扩大全息阅读的影响,使“全人员”都现身于阅读的社群之中。
第四,从单纯的阅读行为走向场景式体验性阅读。博尔赫斯被任命为阿根廷图书馆馆长时,双目已近乎失明,他写下了《关于天赐的诗》:“上帝同时给我书籍和黑夜,/这可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我这样形容他的精心杰作,/且莫当成是抱怨或者指斥。//……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我昏昏然缓缓将空幽勘察,/凭借着那迟疑无定的手杖。”面对耳聪目明、童心飞扬的儿童少年,三井实验小学致力于把学校建设成图书馆的模样,让孩子有在天堂流连忘返的幸福感。他们创建了全息阅读的校园文化环境、班级主题环境、专用教室环境、校外基地特色环境、网络空间的模拟环境,让“全时空”成为可能。孩子在这样的创意环境中耳濡目染,时时处处都可以与自己中意的书籍相遇,“场效应”必然会使他们的阅读行为更主动,更自觉,以至让阅读成为一生酷爱的生活方式。
责任编辑:杨孝如
Holographic Reading: School-Based Construction of Childrens Reading
YANG Jiujun
(Jiangsu Education Association, Nanjing 210024, China)
Abstract: Holographic reading in Changzhou Sanjing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has the feature of foundation in fostering childrens spiritual growth, cultivating their reading interest, and guiding them to grasp reading method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childrens reading curriculum,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has reached a higher level through holistic construction, refining the themes, and creating lesson types. Furthermore, regarding the creation of holographic reading styles, the school has achieved the changes from Chinese reading to cross-disciplinary reading, from school reading to the integration of school and the life world, from individual reading to the reading community, and from simple reading to situational experiential reading. The above experience can be instructive in exploring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childrens reading and leading their reading into a deep level.
Key words: holographic reading; foundation; curriculum; holographic style
收稿日期:2019-09-04
作者簡介:杨九俊,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南京,210024)名誉会长,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