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动人心的国庆游行
2019-12-13冉乃彦
冉乃彦
在大跃进的浪潮中,中小学教育得到发展,校外教育也受到重视。一批批少年宫、少年之家逐步兴办,当然还是选择最好、最美的建筑。例如北京市少年宫就选择了景山公园后面,原来宣统皇帝住的一套宫殿。
北京市西城区少年之家也从高井胡同一个普通四合院,搬到了前公用库一个大宅院里。传说这个大宅院是李莲英的私宅,除去富丽堂皇的大厅(电影《停战前后》就在这里拍摄的),有前后左右相连的三个大四合院,里里外外还有不少厢房。花园里有假山石和很大的鱼池,奇花名树也不少。
我是1959年新年第一天到这里上班的。少年之家除了有音乐、舞蹈、科技、天文、航模、棋艺、书法等定期活动的小组,还不定期举办报告会。几个活动站分布在全区各个地方。比较大的有月坛活动站(几个大殿),鼓楼西大街教堂,福绥境居民大楼地下室,甚至白塔寺有两个大殿也一度成了少年儿童活动室……
少年之家的辅导员,一部分是学校课外活动的骨干,如科技组的康占元老师,不仅自然课教得好,而且能够辅导学生搞实验,制作模型、仪器。王博生老师,在学校就是航空模型小组的课外辅导员。一部分是从专业机构调过来的,如李羡梅来自部队文工团,刘晓慧来自北京战友文工团。一部分是普通教师,先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然后再到少年之家工作。
刚到少年之家的时候,有点因人设事,因为我曾经在团区委做过少先队工作,就成立一个“少先队工作研究室”,出版了若干期小报,我记得报道过少先队历史——如解放前的地下少先队、儿童团……当时用的是手工油印机,从撰稿、刻蜡板、排版、印刷,都是我一个人。為了提高效率,我制作了一个可以手脚并用的设备,一个人又推滚子又翻纸,速度还不慢,有时候一干就是一个通宵。
这一年适逢国庆十周年,要搞游行活动,由于我过去组织过此项工作,就临时被借调到国庆游行筹备处。少先队游行的排练,至少要提前两个月开始。西城区负责两个男队员方阵,大约两千多人。每个方阵横排大约是100人,要想走得很整齐,实在很难,于是决定挽着胳膊前进。排练过程中还出了一个小插曲:十三中的总辅导员李启民由于年轻,没有经验,抵不过孩子们的软磨硬泡,偷偷增加了人数,每一个横排竟然多出来十多个人。开始由于孩子们个子矮挤在一起,没有被发现。后来发现横排总是走不齐,一清点人数,才露了馅儿。
游行队伍的排练,开始是在学校操场进行,一练就是半天,从没有人叫苦。功不可没的是那些体育老师,他们很懂少年的心理,发出的口令忽长忽短、忽高忽低,让男孩子们十分感兴趣,个个精神抖擞、声音哄亮。排练虽然要求很严格,但是孩子们知道要接受毛主席和全国人民的检阅,都心甘情愿地一遍遍地重复。
两个方阵合练的时候,需要更大的地方,就选在太和殿前的广场。只有彩排的时候才能在天安门广场走,当然是在夜间。
国庆节当天,人人既兴奋又紧张,真担心在两个华表之间的七分钟能不能走好。游行前,我们工作人员钻到“时刻准备着”大字模型和“星星火炬”模型里面,仔细检查有没有不该有的东西——主要是爆炸物。
在游行的时候,工作人员要躲在“星星火炬”大模型后面。当时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观察整个队伍状况,一旦有孩子摔倒,要及时扶起,让整个队伍顺利通过天安门。所以,虽然参加了许多次国庆节游行,但是没有看见过毛主席。
那些年,我参加了许多次游行组织工作,只记得有两次事故。一次是在等待检阅的时候,有个孩子手中的气球突然燃烧起来(估计是因为有人抽烟了),一瞬间,有几个孩子的眉毛没了,还有几个头发被燎了。好在人数不多,没有引起混乱。
另一次,是在少先队游行队伍已经行进到劳动人民文化宫门口,眼看就要走到第一个华表(正式开始接受检阅的地方)了,我们才发现,前面第一排十个旗手中,有一个孩子忘了穿规定的白球鞋。这时候,少先队总指挥姬君式,迅速跑到那个孩子旁边,脱下自己的白球鞋,换了孩子的黑鞋。这整个一套动作,都是在行进中完成的。
通过组织大型活动,我有两个深切的体会:一是活动当中无小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让整个活动受影响。因此活动前、活动中,事无巨细都要逐个反复检查、件件落实,不能有侥幸心理。二是活动当天,必须有一个周密的工作任务时间表,在纸上写明哪一个环节、哪一个事情,必须在几点几分完成。因为上百万人的活动,尤其是游行,前面走不了,后面无法向前。时间上的准确性要求十分高,走快了和走慢了都不允许。之所以必须在纸上写清楚,是因为当天大家都很紧张,头脑容易发蒙,要做的事情又非常多,哪件事情应该先做,哪件事情应该后做,如果单凭记忆去办,很难做到没有遗漏。
(插图提供:乃 彦)
(责 编 再 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