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幼儿园游戏组织形式的实践与思考

2019-12-13陈婷芳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9年8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幼儿园

陈婷芳

摘 要:根据林崇德教授为首的专家团队的研究,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核心素养”中的学习专注力、生活技能和生活本领、人际关系管理素养的培养关键期在幼儿园阶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笔者结合我园的探索和尝试经验,简要分析如何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幼儿园;核心素养;游戏组织形式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幼儿园游戏组织形式的实践

(一)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专注力、生活技能和社交能力

在礼堂位置的角色游戏中,我园设置了“快乐之家”“幸福超市”“爱心餐厅”“医院”“美食点心”“开心厨房”“美容美发”等七个游戏区域。教师在角色区投放了黏土、橡皮泥、奶酪壳、泡沫纸、棉签、吸管等,引导幼儿自己做美食、做玩具。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相互讨论着,想法越来越多,兴趣越来越浓。做好的作品则放在“幸福超市”“美食点心”等摊位卖,一些幼儿看到自己创作出来的作品受到其他小朋友的喜欢,脸上挂满了笑容。“开心厨房”则设置了厨师、清洁工、送外卖快递员、采购员等角色。“厨师”炒好饭菜后打包好交给送“外卖快递员”,“清洁工”则负责整理“厨房”,打扫卫生,“采购员”则去“美食点心”和“快乐超市”采购所需要的物品,整个团队忙得不亦乐乎。整个游戏过程,教师把操作材料的权利还给了幼儿,幼儿在自己的能力水平基础上操作材料,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分工协作、专注认真、不怕困难、积极主动,这些良好的学习品质就在游戏中慢慢形成了。此外,还培养了幼儿的生活技能和社交能力,这些都是核心素养的体现。

(二)区域游戏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之一,有时也称区角活动、活动区活动、兴趣区活动等,主要是指通过在活动室、走廊等地设置相对固定的区域,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让幼儿在一种自由宽松的氛围下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选择活动主题和活动同伴,主动进行操作、探索和交往的一种活动形式。在区域活动的开展中,教师会以材料为载体来对幼儿施加影响,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教育理念来设计和投放区域材料,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主选择、大胆探索。

以《蔬果乐园》为例,教师在生活区投放苹果、香蕉、梨、火龙果、西瓜等水果及蔬菜;一次性台布、沙拉酱若干;叉子、果盘、哨子、围裙等材料来让幼儿做蔬果沙拉。幼儿进行游戏之前先戴上口罩和手套,系上围裙;把水果、刀、砧板洗干净,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几种水果,有皮的要先削皮,把水果切成粒状放在果盘里,均匀地挤些沙拉酱和蔬菜配菜进行搅拌。这样,蔬果沙拉就做好了。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能体验动手做事的快乐,并乐于与人分享。语言区教师提供装扮牛用的服装和围裙;杨桃、木瓜、苹果、橘子、梨、香蕉、西瓜、草莓等水果图片,并且在图片上贴上雌雄贴;8杯水果牛奶的图片;分别贴上8种水果标记的透明杯。让四名幼儿共同表演,先协商分配角色。一名幼儿扮演小牛,一名幼儿扮演主人,一名幼儿扮演邻居,一名幼儿负责播放故事。三名角色扮演者跟随故事情节发展表演动作及对号。负责播放故事的幼儿则在主角对话时按“暂停”键,让角色扮演者把故事中的对话完成。让幼儿愿意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必要时能配以手势动作;与别人讲话时知道眼睛要看着对方;能模仿角色语言对话。科学区教师提供榨汁器;盘子、勺子、一次性杯子若干;水果刀一把;梨、草莓、苹果、香蕉、橙子、西红柿若干;西瓜一只,让幼儿尝试自制果汁。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能观察、探索榨汁器各部分的结构,并初步学会运用榨汁器榨取果汁;感受水果的不同吃法,知道新鲜果汁营养很丰富。

由此可见,区域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我园区域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合适的空间和丰富的材料,并以最大的自由去满足幼儿的需求,使他们的各种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现。在区域游戏中,幼儿从平常的被动服从者变成主动探索者,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通過假想或用替代物做他们想做而现实中可能不被允许做的事,游戏象征性地实现了他们在现实中可能难以实现的愿望,游戏给了幼儿自豪、满足、开心等积极的情绪体验。

(三)安全教育游戏培养幼儿的生活技能素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现在很多家庭对孩子百般呵护,精细照料,只注重孩子智力的开发和才艺的培养,忽略了孩子动手能力以及自理能力的培养。我园非常注重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生活技能,从小班开始,教师就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和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幼儿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此外,教师还会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如穿脱衣服和鞋袜、洗手擦脸、擦鼻涕、擦屁股的正确方法。到了中大班,教师会让幼儿按类别整理好自己的物品。每学期的中旬,我园会举办一次幼儿自理能力游戏大展示。“六一”时,我园还开展了“自理游戏”游园会,通过游戏的形式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培养幼儿的生活技能。

除了自理能力,我园还注重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在一日带班活动中,教师会教幼儿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不能跟陌生人走;在公共场所走失时,能向警察或有关人员说出自己和家长的名字、电话号码等简单信息;能自觉遵守基本的安全知识和交通规则;遇到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时,知道要拨打110、120、119等求救电话。幼儿很快就掌握了基本的安全知识,还会把在幼儿园学到的本领告诉爸爸妈妈和小区的小朋友,效果非常好。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幼儿园游戏组织形式的思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由此可见,幼儿园的活动的组织应该以游戏为基本形式,游戏并不是漫无目的的,而是教师有指导、有目的地创设游戏情景和教育环境帮助幼儿获取经验和知识。

(一)材料准备,通过游戏帮助幼儿实现“最近发展区”的成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活动既要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又要能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知识和视野。可见,幼儿园的游戏并不等同于幼儿在家摆弄玩具式的游戏,幼儿园的游戏是有目的、有选择性的游戏。我园角色游戏中会考虑材料投入的多样性与选择性、开放性与封闭性。例如,应有尽有地丰富“百宝箱”,箱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纸,五颜六色的布片、布条,瓶瓶罐罐,大大小小的包装盒,胶带和订书机等,让幼儿根据游戏情景的发展选择材料,制定或搭建与游戏主题相关的道具,从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多开展生活实践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和成长

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的教育观点。陶行知先生也主张“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式,提倡儿童在玩中学、做中学。为此,我园经常开展生活实践活动,比如,2017年4月22日是第48个世界地球日,当年的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结合“世界地球日”这一契机,我园举办了为期三天“爱心义卖,快乐无处不在”大型跳蚤市场活动。活动当天,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摆放好自己的义卖物品。各班摊位上的物品琳琅满目、整齐有序,吸引着小顾客忍不住去瞧一瞧、看一看。幼儿在家长的陪同下,或“买”或“卖”,穿梭于各个摊位中,享受着义卖的兴奋和快乐。这次义卖活动倡宣传环保理念,在幼儿的心中播撒绿色的种子,培养了幼儿正确的理财意识和环保意识。

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推动当今世界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标识。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要基于游戏,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