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表演专业与城市旅游歌舞互动模式研究
2019-12-13孙昕阳
孙昕阳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民众对精神层面的追求逐步增多,音乐越来越受到民众的青睐和喜爱。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部分高校先后开设了音乐表演专业。为了把培养的专业人才输送到合适的领域,高校负责人及社会责任人士给予了高度重视。以三亚学院为例,三亚以旅游著称,将音乐表演与旅游模式有机融合,无异于将教育、就业、经济发展三者有机结合,实现创新性发展,丰富民众精神世界,提高民众精神享受,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建设贡献力量。
【关键词】音乐表演;城市旅游;歌舞互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高校开设音乐表演专业的重要性
(一)国民精神文化诉求
现如今,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民受教育水平的日益提升,对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需求量逐步增多,从当前发展情况来看,部分文化传媒公司为追求巨额的经济效益,不惜生产出低俗、媚俗的文化产品,与民众精神文化需求相违背,难以满足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各高校充分发挥自身所负有的职责和义务,先后开设了音乐表演专业,既对传统文化得以有效保护和传承,也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型音乐表演人才,继而生产出高质量的音乐文化产品,为民众提供美轮美奂的视觉享受,契合民众对高质量文化产品的需求点。
(二)通过音乐美育教学提升民众审美情愫 陶冶情操
时代的快速发展对人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社会的有序运转需要人的高素质为其提供保证,并为此奠基。在德智体美劳日益需求的今天,美育迎来了其所需的红利市场。世人以良好品行和修养为美,美育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无声无息,以无声胜有声的方式对假恶丑等不良行为进行着约束,彰显着自身所具有的爆发力和生命力。高校开设音乐表演专业,不仅让学生感悟美、发现美,创造美,而且对于观众而言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将音乐方面的美育穿插进民众的日常生活,提高民众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将音乐转化为民众生活的调味剂,为民众生活增添乐趣。
(三)为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提供人才保证
纵观历史长河,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代发展浪潮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有效传承需要依赖人这一主体,因而,高校开设音乐表演专业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为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提供了人才保证,是明智之举,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的良方。通过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为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提供人力基石,在原有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敢于创新,并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另辟先河。
二、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近年来,工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兴起,高校学生就业观念也较以往发生巨大转变。以三亚学院为例,就调查情况来看,毕业一年内未从事本专业的学生人数过半,两年内依然选择本专业工作的学生少之又少。就业机会多,观念转变,当然,也就意味着学生在就业时可选择领域广,途经多,范围大,不言而喻,毕业季的择业可谓是五花八门,音乐表演专业学生表现得更为突出。受经济、科技、时代发展趋势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在毕业时选择其他领域,求学自有选择,谋生另选出路,再加之三亚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为旅游业,大部分学生毕业后转身投入旅游行业,或从事导游工作,或从事媒体运营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人才流失,人才荒废,学校所教技能、学生所学知识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完美显现,无法做到人尽其才,这是学校教育的一大悲哀。
三、高校音乐表演专业与城市旅游歌舞互动模式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使解决就业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虽然择业有他路,但是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依然保持情结。就目前社会现实来看,三亚学院音乐表演专业大部分学生仍表现出对本专业的高度热情和热爱,但由于就业岗位有限,因而在择业时易受其他因素影响,无法选择自己热衷的职业。因此,为了使这一问题得以有效解决,三亚学院院级负责人要结合本地区域发展概况,充分发挥三亚旅游業优势,将音乐表演专业与城市歌舞互动模式有机融合,扩充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就业渠道,增加该专业人才就业机会,丰富三亚城市旅游歌舞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使其内容精益求精,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高校音乐表演专业与城市旅游歌舞互动模式的开展,有利于为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扩充发展内容,促进音乐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
(二)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交通费日益便利化,再加之民众思想观念上进一步革新,催生了旅游业的蓬勃兴盛。从实际调查情况来看,我国的游客数量较以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催生了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三亚作为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旅游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擎力。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项目的增多。内容多元化,数量多样性的旅游项目易于吸引游客前往参观。三亚旅游项目不能将开发项目仅仅停留在自然景区上,也应将社科、人文因素等融入其中,丰富旅游项目,壮大旅游产业规模,拓宽产业链。本文以三亚学院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就业现状为例做出分析,将音乐表演节目与城市旅游模式相融合,是促进三亚旅游蓬勃发展的一个良好契合点。不仅利于当地自然景观游客人数增多,同时也有利于借助人文项目增加游客的来访量,促使三亚旅游经济朝着多元化方式发展。
(三)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其提供的强有力的内在支撑,中国梦的实现与构建需要全国民众精神素养的提高为其保驾护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和谐社会体系的构建,依托于每一位民众综合素养的提升。人们获取有效精神食粮的途径不仅仅通过书本,也依托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将高校音乐表演专业与城市旅游歌舞互动模式相结合,有利于促使音乐与城市歌舞、文化与经济的交流次数增多,对于前来参观的民众而言,有利于拓宽民众视野,加深民众旅游印象,丰富精神诉求,于潜移默化中提高民众精神文化素养,在民众跨出一小步的基础上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迈出一大步。
四、高校音乐表演专业与城市旅游歌舞互动模式的策略
(一)让城市旅游读本进校园进课堂
为了使高校音乐表演专业与城市旅游歌舞互动模式有效融合贯通,需要将旅游读本引入校园,走进课堂。开设相应的课程,引导学生在音乐表演专业学习的基础上,領会贯通城市旅游内容,从而在思维碰撞的基础上搭建有效融合的桥梁。学生也应充分发挥自身学习能力,并对该模式的创新提供思路,敢于创新,敢于质疑,在思维风暴中激发两者融合的最佳模式。
(二)旅游公司为音乐表演专业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高校在人才培养规划与教学模式改革工作上的突破口重在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质量的优劣关系到学生如何更好地走向社会,达到识岗、到岗、顶岗的无缝链接。三亚学院音乐教育要强化自身与三亚当地社会需求的联系,与城市文化建设形成有机互动,带动相关产业的经济发展和繁荣,从而有效地推动高校音乐教育与地方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互动实践,使两者真正走上一条互动发展的轨道。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知识是相通的而不是孤立的。为了做到人尽其才,三亚学院在对音乐表演专业人才进行培养和教育时要与本地区域发展情况有机结合,结合本区域旅游特色这一优势,把该院校培养的音乐表演人才输送到适时的领域。因此,三亚学院院方要与旅游公司开展合作,学生在实习时前往系列公司实践,提高学生对旅游公司管理模式及其文化的熟识度和认知度,在此基础上将所学知识运用其中,并渗透在音乐表演专业与城市旅游歌舞互动发展的全过程,为两者创新和持续性发展夯实根基。
(三)借助媒体加大对音乐表演与城市旅游歌舞互动模式的宣传
当前,很多高校都依据各自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进行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全面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音乐表演人才。音乐表演与城市旅游歌舞互动较传统旅游项目而言,属于新兴和新开发的旅游项目。为减少其在推行中的阻碍因素,需要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和引导作用,增加民众认知度,减少陌生感,打消顾虑。为两种模式融合发展扫清障碍,铺平道路,提供通途,让两种模式的融合观念深入每一位民众心里。
(四)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给予优惠措施
高效音乐表演专业与城市旅游歌舞互动模式有机融合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给予方便。海南省政府可以结合本区域实际展状况,通过经济政策、法律政策、文化政策等方式为该模式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撑和保障。以音乐表演节目促进本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又反哺三亚学院高校建设,提高其知名度,精良其教学设施,扩大其招生规模,吸引优秀学子投入其中,为高校建设源源不断的输送人力能量。因此,海南省政府应对其予以高度重视,目光放长远,敢于创新,与时俱进,为海南省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更好地造福当地民众。
五、结语
高校开设音乐表演专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解决好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就业问题也是迫在眉睫之势。认清形势,瞄准时机,大胆创新,与三亚区域状况有机结合起来,将教育的魅力延伸至城市旅游层级,丰富经济发展内容,实现多元化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将教育的价值得以充分显现。
参考文献
[1]魏巍.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思考——以三亚学院音乐学院为例[J].时代教育,2013(23).
[2]魏巍.行业调研与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以三亚学院音乐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7(43).
[3]汤洁.高校音乐教育与地方音乐文化产业发展互动研究——以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表演专业为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4).
[4]江琳.高等院校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音乐创作,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