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培养学生多声部音乐感知能力的对策
2019-12-13胡冬梅
【摘要】新课改以来,义务教育被要求应该更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中,音乐教学被赋予了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应该再将灌输知识点作为教学的重点,而是在教学任务中更加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将教学活动从以老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基于这种情况,本文将对当前的音乐教学现况进行简单地分析,并提出几点能够对培养学生多声部音乐感知能力有提高的方法。
【关键词】学生;多声部;音乐感知能力
【中图分类号】J60 【文獻标识码】A
当今世界,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新的东西越来越多。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得到满足,同时人们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希望。人们希望可以在精神世界有所发展而不是只停留在物质生活上。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学生对音乐课的自身需求尤其是对多声部的音乐感知能力的提升。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发展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本文将简要分析对于培养学生多声部音乐感知能力的一些方法。
一、感受自然魅力,激发学生对多声部音乐的学习兴趣
美妙的音乐常常使人放松心情,无论是开心抑或是难过,人们都更倾向于在音乐中逐渐平复。音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乐源于生活,节奏、音色源于自然。自然中的声音如鸟儿鸣叫、溪水淳淳、树叶沙沙、风声过耳等都是音乐创作中的灵感和源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自然的声音录下,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一起聆听,这对于学生理解自然、热爱自然有很大的帮助,能够让学生对学习音乐表现出更大的兴趣。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平时生活中要善于留心身边的声音,发现声音的美妙,并搜集起来作为课堂学习的资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搜集身边的声音,比如汽车鸣笛的声音、叫卖声等,带领学生分析这些声音在声部、节奏和音色方面的区别与共同点,讨论其表现是否为声音的高低、长短或者粗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声音的不同表现,做到因材施教,分类进行教学,使学生变得热爱音乐教学。还可以适当介绍一些音乐史上著名的音乐家比如贝多芬、肖邦等,加深学生对音乐的向往。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搜集声音,去到小树林、安静的公园、田间地头甚至是一大片草坪上,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尤其是各种声音的区别,初步领略自然中的多声部音乐。不仅可以直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提升他们自我保护、独立自主、爱护自然、敬畏自然的能力。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创造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感知多声部音乐的能力
情境教学法以其创新性、灵动性和独特性在近年来受到了各科老师的青睐,也适合运用在音乐教学中。对于学生而言,多声部的教学课程有着一定的难度,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一味的向学生灌输知识点,而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接收能力。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它能使老师和学生很快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活动中愉快的学习,加深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在轻快的教学环境中较快的掌握重点知识且不易遗忘,
如在欣赏《瑶族舞曲》时,教师可以先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瑶族的相关内容并给学生看一些瑶族人们生活的照片,给学生视觉上的感受以便更好的理解音乐中的故事,在较快时间内领略到作词作曲人的感情,很好地与音乐产生共鸣。还可以提前让学生搜集相关的内容或者其他相近的歌曲,在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后再让学生聆听《瑶族舞曲》,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更有印象,促进学生的学习。之后老师再分别教唱高、中、低音声部的歌词,并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分为高音、中音和低音三个声部,对其进行分别教唱,使学生对声部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与接触。老师和学生一起合作演唱《瑶族舞曲》,让学生进一步加强对多声部的理解,也能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加强成就感,从而更好地促进学习音乐的情绪,加深他们对音乐的向往与憧憬。
三、因材施教,确立学生乐感学习目标
大量研究表明,许多音乐教学知识停留在简单的先试唱然后进行特定地练耳训练,这其中并没有涉及到多声部知识的理论学习,学生也很少主动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内容。这就导致大部分的学生只会唱却对相关的专业知识了解不清。究其原因,大部分学生觉得音乐原理枯燥且相当乏味,学习内容也太过于抽象,甚至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知识也很难理解到位。对于老师而言,学生学不会的内容教了也是白教,基本就放弃这一部分的教学,只看重最后学生呈现出来的结果。通常老师会放弃这一块的学习而改教其他学生容易接受的知识内容,这就使得音乐教学始终停留在传统地固定模式内,甚至有部分学校将音乐教学课换成其他科目教学,这就使得学生的音乐基础素质得不到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因此,除了要求音乐教师要加强自身理论知识,不断地思考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更好地提高课堂质量,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要加强对相关学校以及部门的教学监督。除此之外,应当鼓励教师可以开发其他新颖有趣的授课形式,轻快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培养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总之,多声部的音乐学习,可以为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得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更快实现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
四、重视多声部乐感培养,建立合理教学检测标准
教学检测是教学活动中极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教学效果的直观反馈,有激励学生、调节课堂的重要作用。因此,多声部音乐感知能力的教学也离不开合理的教学检测标准。合理且正确的教学检测标准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在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欣赏水平上建立更健全的考察方式。比如让学生自己找寻感兴趣的曲子在学习之后向班上同学做介绍或者是演唱,老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评判。除此之外也要注重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第二,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乐理知识是不太可能实现的,因此如果进行简单地试卷考试形式难免会得不到想要的效果。这就要求老师合理把握学习进程和学习的深度,既要让学生学到乐理知识又要正常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点反复引导、重复,直到学生掌握为止,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和发现,只有一步步从细微的地方开始做起才能有质的改变。
五、总结
在新教改的要求下,音乐课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其中尤其是多声部乐理知识的学习正处于重要位置。这不仅可以从小锻炼学生的乐感能力,也能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也是发展精神需求的重要举措。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能更好地相处,教师通过将多声部音乐中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转换为形象、直观、可触摸到的内容,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也对他们的多声部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蓓蓓.“声”入童心“乐”入童趣——低段学生合唱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9(4):22-24.
[2]刘雯,胡蓉.中国传统说唱多声部音乐织体形式的分类及音乐特征[J].中国音乐,2019(2):65-71.
[3]喻波.《多声部音乐分析基础》教材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3):117-118.
[4]王美勤.情境教学法在小学多声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1):233-234.
作者简介:胡冬梅(1972—),女,汉族,湖北武汉人,初级,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