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习自信,助推学生数学学习力

2019-12-13薛晓梅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31期
关键词:低年段学习力自信心

摘要:自信心的建立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数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当前低年段数学学习中,存在着教师评价方式唯分数论、家长评价方式唯遗传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边缘化等问题。在教学中应注重多元评价方式,让学生认识自我;采取多维学习方式,让学生融入课堂;多方面触发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学习。有意识地培养、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从而达成教育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助力。

关键词:低年段;数学学习;自信心;学习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11A-0065-04

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愈是自信的学生,愈会成功,同时成功的概率高则会让人更为自信。自信心的建立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数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义务教育數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现代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学生在数学上都能得到发展[1]。保持数学学习力,需要在学生的数学启蒙阶段让他们感受自信,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满足自我效能感,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在良好的学习情感中发展数学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处于客观化时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是培养自信心的重要阶段[2]。因此,在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有意识地培养、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从而达成教育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一、低年段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教师评价方式唯分数论

以往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往往以考试分数为主要依据,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在教学时教师往往会以数学成绩作为判断学生学习能力的依据,成绩好的学生往往能够较为顺利地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在数学学习上获得良好的情感期望。然而成绩较差的学生不仅难以建立自信心,还容易产生对数学学习的畏惧心理,数学的自我实现需要难以得到满足。例如笔者执教的班级中有一位学生,在入学前曾经很自信地对母亲说,她日后一定能成为一名学霸。经历过一整个学年的数学学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越来越低,回答问题的次数也越来越少,每次和他人目光交流时也时常流露出不自信的表情,原因就在于她每次的数学测试成绩不是很理想。如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考试的重要性,部分学生就会对自己的数学学习失去信心。然而在当今素质教育环境下,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再以考试分数为主要评价依据,更多的是综合考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低年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不理想,并不一定能说明学生的数学能力差,学生在入学前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会很大地影响他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二)家长评价方式唯遗传论

低年段学生的家长往往会从自身经验出发,把自身的学习能力投射到儿童身上,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做出预判。在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时,家长们都会回忆起自己小时候数学学习的情况。如果父母是学霸型的,他们就会对孩子的学习充满了信心,相信孩子日后也会跟他们经历相同的学习过程。而数学学习吃力的家长,他们对孩子的数学学习就充满了担忧,总是担心孩子的计算能力或者空间想象能力是欠缺的。久而久之孩子耳濡目染,对自身的学习能力产生了定势思维。遗传学的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一些现象,但是父母把他们当年的数学学习情况照搬到孩子的身上是不科学的。学生有很多种可能性,当今的素质教育与以前的教育环境有很大的区别,学生的数学能力与父母相比也会出现很大的差异性。

(三)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边缘化

低年段学生在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前都是由父母和老师陪伴学习的。他们在主动学习意识和学习责任心上都比较欠缺。在陪伴的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教师或者父母以灌输知识的方式代替孩子思考的现象,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被剥夺。学生会把学习的成果归因于他人,自我获得成就的情感体验很低,从而很难建立自信,也很难养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二、低年段数学教学中建立数学学习自信的策略

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去,去认识他们、发现他们、引导他们。走进学生,就是要认真阅读他们。每个学生都是一本精彩的书,他们每天都在描绘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我们要认真阅读、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欣赏他们的童言童语。

(一)注重多元评价方式,让学生认识自我

1.注重即时评价。低年段学生很渴望自己的举动能够被别人关注和赞赏,在平时的教学和相处交流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注重即时评价,不断鼓励表扬学生。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不能敷衍地以“不错”“很棒”“真好”这样的评价来描述学生的课堂表现,而应在评价过程中给出具体的意见,真诚地分析学生回答过程中的优缺点。如以“你这幅图的图意说得非常完整”“你语言表达得很完整”等等话语来评价学生,这样学生不仅详细地知道自己学习的状态,也能为今后的不断进步做出努力。学生完成练习时,教师也可以给予及时评价,进行简短的书面评价,分析学生已经掌握和还需要进一步发展的方面。

2.提倡多元评价。为了鼓励低年段学生用童心发现数学世界,用他们直观的思维审视数学学科,再用他们充满童趣的口吻表达,逐渐形成数学能力,我们开展了“数学与生活”的作品比赛。学生可以动手画一画他们眼中的数学世界,也可以带着问题思考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做做小实验。每个学生创作出作品后都会得到展示的机会,和同伴讲述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教师为学生的作品做出评价,奖励学生表扬卡和学生喜欢的小礼物。另外在低年段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计算是最基础的内容。我们给学生制作了“分与合练习表”,先鼓励学生在家多读多练,再在学校组织计时比赛,表现优秀的学生能得到一份奖励。在每年的数学活动节上,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选择自己喜欢的数学小活动,并分组进行合作交流,演讲汇报。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在每一次体验中了解了自己的数学能力,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3.提供“二次评价”的机会。低年级学生测试成绩不够好,不仅是因为掌握的知识不牢固,还可能是因为应试经验不足、心理压力大等因素,所以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二次评价”。进行“二次评价”是指对测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在批改试卷时,对学生做错的地方可以不打叉,而改成画三角形,在学生订正好以后再帮学生画上勾,然后记上改正以后的成绩。例如,班级里的一位学生,一年级时在做第一次练习的时候有很多遗漏和错误的地方。我考虑到学生的年龄较小,从没有接触过幼小衔接的知识,在对于题意的理解和听题练习上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在试卷上我没有直接打叉而是以画三角形的方式提醒他错误的地方,回家后订正好试卷、分析清楚,最后在他的练习纸上给了“优”的评价。正因如此,大家(包括他自己)都没有把他当不好的学生看。在以后的考试中,他消除了这样的心理压力,答题速度加快,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了。

(二)采取多维学习方式,让学生融入课堂

1.以故事为载体,创设教学情境。低年段学生很喜欢听故事,每一则生动的故事都能吸引他们。数学的课堂也可以融入故事,有了丰富多彩的故事,数学学习也会变得有趣而有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获得自信心。低年段数学教学经常会涉及图意理解的问题,有部分学生会因为不理解图意而导致列式错误。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说出对一幅图的理解。在学习《得数是5的加法》时,课本上左边画了3名小朋友,右边画了2名小朋友,要求根据这样的图意写出算式。图意言简意赅地说就是3人和2人合起来是5人,可是经过学生的儿童话语言表述后就成了:“春天到了,学校农博园里的花儿都开放了。有3位好朋友担任了给花圃浇水的任务,可是花圃太大了,接着又邀请了2位好朋友来浇花,现在一共有5人在浇花。我们马上就可以去欣赏美丽的花儿。”学生能在这样有趣的故事中理解图意,在生活中也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绘本也一直是低年段学生爱不释手的读物,数学课堂上可以借用绘本里的故事,改变教材的设计方案,让学生在品读绘本中掌握知识,培养兴趣。例如在准备《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图形王国的站队之争,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角图形应该分到哪支队伍里。在认识角的基本概念后再根据这样的故事情境,安排角的自画像、角的成长为主题的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丰富生动的情境教学里学生化难为易,深入理解知识,获取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2.鼓励动手实践,注重体验探究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指尖上的数学——动手操作实践探究,在低年段数学教学里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知道大脑左半球是抽象逻辑思维和语言中枢的优势半球,而右半球是形象思维和高度空间知觉的优势半球。经历过动手实践的数学学习历程更容易调动大脑左右两个半球的一起运作,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在一起,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我曾经在两个平行班级中做过对比教学。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时,在A班级中设计了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或者拨计数器,理解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同时在教学时注意到图形结合的渗透,每计算一步都从图形里找到依据,每一步操作都验证了计算的合理性。而在B班级中省去了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过程,直接让学生凭借之前的学习经验找到计算的方法。在之后的练习测试中明显地看出A班级的学生更愿意练习笔算,因为在他们的脑海里计算不再是一种机械的练习,而是有理可依的,时不时地还能想象出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过程。同样A班的测试成绩也比B班级好一些,笔算发生的错误较少。此外,A班级的学生还能找到办法验证计算的结果。可见,低年段学生更倾向于在动手操作中获取知识,变成学习的小主人,成为数学知识的小小发现者。

3.提倡深度思维,避免盲目自信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低年段学生正处于前运算阶段向具体运算过渡的阶段,他们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只以自己的观点看世界,难以认识他人的观点。认真倾听的习惯需要在低年段的教学中慢慢发展起来。学生能够认真倾听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认真倾听同伴的交流汇报,才能真正融入课堂,才能有信心完成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任务。经常会听到学生跟我说:“我已经学会竖式计算了。”“乘法口诀我也会背。”“1小时等于60分,1分等于60秒。”……这表明他们对未学的知识已有所了解。我也相信学生对简单的公式化的数学知识确实已经掌握了,但他们在知识的理解上还需要进一步加深。很可惜的是,正是有了这样的先学经验,学生产生了盲目自信的心理,在课堂上会遗漏真正需要深入思考的知识点。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多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以一种弱势的姿态提问学生,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内需,重新深入理解知识。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时,一位女孩课后跟我聊天说,通过我提问的“为什么”,她才知道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作10的道理,才发现了笔算也是非常有趣的,而不是之前脑海里的死记硬背。经历了这样的内化反思后,女孩对数学的情感也增进了一步,对于数学也慢慢变得不再畏惧。

(三)多方面触发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学习

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的不同,奥苏贝尔等人把动机分为认知內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低年段学生数学自信心的建立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业成就动机,引发其学习的内驱力。

1.触发应用意识,提升认知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是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低年段数学教材的内容很多是数学知识里最基础而又公理化的部分,学生在了解和理解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但是低年段学生却很难应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也很难再创造性地运用它们。一年级的“元角分”知识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关于人民币面值的概念学生能从生活中习得,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不同人民币单位之间的关系,也能想象出不同人民币的组合结果。但在实际数学情境中,商品的价格、付出的钱和找回的钱之间的数量关系,常常让学生摸不着头脑,甚至会看到这样的算式——付出的钱比商品的价格少。究其原因,如今生活中手机快捷支付让很多人远离了钱币的使用情境,学生们不知道人民币具体的使用价值。他们学习人民币的需要仅仅停留在认识层面,没有在生活实践中得到应用,从而造成对人民币“抽象”知识的理解困难,降低了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在低年段的数学学习中,应教会学生领悟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激发解决问题的需要,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才能让低年段的学生们带着这种动机,增加学习自信心。

2.激发自我觉醒,增强自我提高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在儿童发展的早期,这种学习动机非常薄弱,学生的发展需要大多不是来自自我提升的需要,而是为了得到长者或者同伴的赞许和接纳。低年段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大部分人对于学习的真正意义、学习的目的、学习的方法缺乏深刻的理解。当教师在班级里给学生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的时候,学生们常常一知半解或心不在焉。缺乏自我意识会导致缺乏学习责任意识,也就很难体会到学习给自己带来的收获,学习的自信心便会每况愈下。对于低年段学生来说,他们的自我意识还隐藏在意识深处,等待着一个契机去觉醒和迸发。班级里有一个小迷糊,一天学习结束后铅笔和橡皮都会不翼而飞,杂乱无章的书包每天都能让他找上无数遍。在学习上,每天他的妈妈都要帮他把当天学习的知识再重新温习一遍,课堂中出现过的练习也都需要再给他重新讲解一遍。每天的学习任务反而落在了他妈妈的身上,自己成为一名局外人。循环往复,他忘却了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没有得到激发,主体地位的缺失导致他在学习上很难感受到自信。因此,将学习的自我责任意识渗透到低年段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树立坚定的信心,才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自信心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我意识发展并成熟的一种表征。在低年段数学学习中,教师应采取多元评价方式、创设多维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积累数学知识、制定自己力所能及的期望水平,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使得学生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中解决难题、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2.

[2]于家生.浅议自信心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培养[J].考试周刊, 2019(51):127.

责任编辑:赵赟

Learning Confidence and Students Mathematics Learning Ability Development

XUE Xiaomei

(Nanjing Fangcaoyuan Primary School, Nanjing 210013, China)

Abstract: Confidence has a far-reaching effect on students mathematics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At the early stage of mathematics learning, there exist such problems as teachers evaluations only based on scores, parents evaluations only based on heredity, and marginalization of students learning subject status. Teachers may attach importance to multiple assessments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mselves, adopt multi-dimensional styles of learning to help them integrate into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rigger their learning motivations in many ways to help them learn actively, so that teachers can consciously cultivate and protect students confidence,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learning, and finally realize the goal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o facilitate thei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underclass; mathematics learning; confidence; learning ability

收稿日期:2019-09-15

作者簡介:薛晓梅,南京市芳草园小学(江苏南京,210013)。

猜你喜欢

低年段学习力自信心
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三种”策略应用
轻摆渡,济江川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培养初中学生自信心与英语教学的相关性
谈低年段学生书法兴趣的培养
低年段儿童“唱读”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低年段书法课激趣法宝之甲骨文
低年段阅读教学激趣策略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