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度转型,提升课程品质

2019-12-13周海玉

华人时刊·校长 2019年10期
关键词:讲坛探究家长

周海玉

最完备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家庭”模式,学校和家庭合力达到教育最优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强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日益被重视,并不断凸显,更多的教育者开始尝试不同的家校合作方式,以促进家校合力的效度。众多学校、班级开展了“家长讲坛”活动,邀请家长来校讲座,让更多家长走进课堂,期望带给孩子更丰富的知识和多彩的体验,活动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常出现这样的镜头 :

某班级的家长讲坛上,一位家长正在讲台前津津有味地讲述着自己的工作领域——手术;显然他是一位医生,而且是经常主刀的好医生。讲台下,学生们努力振作,打起十二分精神坚持听讲。教室后压阵的教师看了心里暗自欢喜。

活动结束,教师布置孩子们写写关于这次家长讲坛后的感受。学生甲:“满怀期待的家长讲坛终于在今天落下帷幕。然而一堂课,我看着张叔叔在滔滔不绝地讲述他的手术过程,只感觉他的嘴皮在不停张合,至于具体讲的是什么没有听懂,越到后面,就越听不进去了……发誓以后不当医生,真辛苦。”学生乙:“今天的家长讲坛内容是什么已经记不清楚了,记得清楚是張叔叔那不苟言笑的表

待了自己,于是开始幻游自己的世界……”

虽在一间教室,仿佛医生家长与孩子零距离了;实则中间隔着一堵“墙”,甚至是学生内心排斥的“墙”。我们细细梳理可见:首先家长说着孩子听不懂的专业领域,这样的对话与孩子而言,内容空洞、乏味、令人厌倦。再者由于家长缺乏专业的教育教学经验,讲解的内容不够深入浅出,形式比较单一,学生自然不感兴趣。活动仅有形式,表面轰轰烈烈、丰富多彩,却多是教师单方设想或为了满足成人的需要。活动缺乏整合,学生对具体的现场经验和抽象的知识进行重组和建构显得非常困难,探究行为不能深入,浮泛的现象明显。

此类现象出现多是在学校各个班级的独立活动。然而家长的职业多样性、阅历的丰富性和个人特长的差异性,正是学校教育亟需的可开发的宝贵资源库。学校可以利用“家长讲坛”这个载体充分发掘并利用家长资源,积累、整合资源材料,运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来开发、形成校本的课程。

而课程的开发须是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事于创造之工作。”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之一是学生自己,学生真正需要什么,“大人”不一定明白。因此,学校更应该基于学生需求,精心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素养。学校认真评估,整体规划,把家长讲坛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做整体关注,让它成为学校文化重建的契机。

由“单一”向“体系”转型

“家长讲坛”名为家长在讲,实则应为学生而讲,为学生的所需、兴趣,并且考虑其接受能力、组织形式等。家长与教师需要努力创造自主、合作、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选择、体验、探究。

例如班级首先建立“家长讲坛资源库”,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主题进行“点单”。当学生看到“3D”,两眼闪亮,邀请开 3D打印馆的店长爸爸来学校讲坛后,激发了学生持续探究的兴趣。学生课后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资料搜集整理,获得了一部分信息后,学生提出:如果能现场感受就不一样了。

于是安排学生到 3D打印馆参观,体验 3D打印的整个过程,感受现代科技的进步,个个惊叹不已。正如孩子们在活动体验中写到:“3D打印技术真的很神奇!现在已经在医学、工业等多领域开始应用了!当叔叔介绍的那个 3D打印出的耳朵可以为一个耳朵有缺陷的男孩提供帮助时,我有种鼻子酸酸的感觉。”“房子也能神奇地这样被‘打印出来。哇,那今后我可以将我室内设计师的梦想与这门技术结合起来,效果一定非常棒吧!”因“家长讲坛”激起好奇心,将好奇心融入学生的自身实践,促进了他们的学习。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积极投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愿望。

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将单一的家长讲坛效应延展,继续开发课程内容。学校首先建立课程组织,接着对学生的需求评估,对家长提供的资源评估,然后形成家长讲坛的课程规划。教师则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适当调控,成为家长的协助者,学生活动的指导者。通过学生评价、家长自评等多元评价,不断改进和完善课程体系。

由“传递”向“探究”转型

课程的开发不仅仅是选择、组织、评价对学生有意义的知识传授过程,还是回归并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当知识和问题情境融为一体,那样的“知识”才可能被学习者所探究、所理解,才可能产生意义。

例如语文课《梦圆飞天》学完后,学生仍沉浸在航空航天的知识领域。正逢马来西亚的 B777航班失踪,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最后全班由班长汇总整理出了二十几个感兴趣的问题。有的问题上网搜索到了相关资料解决了;还有的阅读了资料仍不能理解。于是到“家长论坛资源库”寻找,发现有一名学生家长正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进修博士。学生亲自设计邀请函,预约讲坛时间。教师与其沟通,商量活动流程。最后讲坛现场,质疑互动有序,博士家长图文并茂,耐心讲解,学生满意。

“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家长讲坛”不应将学生置于被动认识地位,强调教师的、家长的教化与灌输;也不是简单地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而应提升目标:培养完整的人,思考如何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求知的意识和能力,科学思维和人文情怀,健全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努力在活动中发展学生、提高学生。只有当学生真正内心好奇,提出问题,才会有持续探究的可能,才会有形成经验、积累知识、享受过程的可能。所以,活动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设计必须关注学生,哪怕它再“冠冕堂皇”,如果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提高,宁可舍弃。

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指引,让“家长讲坛”在校本化实施过程中,真正做到丰富学生的学习,让学习不再是形式单一的读书、听课,而是拓展到日常社会生活中多样的实践活动;不再是被动接受一些现成的结论,而是充满着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发现;让学生个体获得关于人、自然、社会、自我统一的认识与情感,获得以往经验的超越。

(南京市百家湖小学)

猜你喜欢

讲坛探究家长
设问引导探究
英山 组工干部上讲坛
基于大学生核心素养的高职院校讲坛“321”模式构建
家长错了
聆听花开静待绽放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杂文选刊》2017年7月精彩推荐公民讲坛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