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授生以鱼不如授生以渔

2019-12-13秦泗军

华人时刊·校长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三学环节师生

秦泗军

伴随全球化如日中天的课改风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奏响了序曲,处于基础教育核心地带的课堂教学,无疑成了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谁抓住了课堂、谁就抓住了教学工作的关键,谁秉承“三学课堂”或围绕类似“三学课堂”的教育理念迅速推进校本化,谁就可以让孩子的智慧得到开启、让教师的智慧得以彰显、让学校充分享受智慧的涤荡。文章重点就云台中学“三学课堂”校本化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推动教学改革、适应新时代教学要求。

“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近百年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如此总结“旧中国式的教育”。反观当下,基层教育中类似单一、死板、陈旧的教学模式仍随处可见,诸如机械式灌输、口若悬河式宣教亦司空见惯。在此教育模式下,所培养出的学生自然习惯“被动喂养”、擅长死记硬背。不仅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更缺乏学习的能动性和创新性。如此可悲的教育,孰之过?“如学生不能在校园中自由自在的使用知识或自主性学习,毫无疑问,学校乃不合理的存在。”

新千年、新探索,新世纪、新改革。《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开启了世纪新篇章,《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行动计划》(苏教基〔2015〕18号)及《江苏省初中教育内涵发展与全面提升计划》(苏教基〔2018〕4号)吹响了动员集结号,《连云港市初中“双促双控”工程实施方案》掀起了“三学”改革风。云台山南麓妇联河畔的云台中学,一所视“基层教育改革为己任”的综合型初级中学,自 1970年建校至今,在党及地方政府的领导下,一直沐浴在改革的春风里。为适应新时代教学要求,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变革陈旧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授生以鱼不如授生以渔之“三学课堂”云台校本化便是最好例证。

云中眼中的“三学课堂”

“真学、深学、乐学”乃“三学课堂”的三字真经。真学即真实教学,其所凸显的是“以学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虽为“人民公仆”,却不应颠倒主次的先入为主,更不应以己之主观经验代替学生的探究与发现、以己之主观臆断包办学生的摸索与尝试。相反,应退而观之,观学生学习的掌握度、观学生学习的课堂活跃度、观学生学科学习的兴趣度。深学,顾名思义即深度学习,以学为主、以学生学习为先。其与传统“灌输式”教育不同之处就在于教师先不直入正题的宣教,而是在学生独立学习之后再顺势而导、依状施教,在学生自我获取知识、自我体验知识之后再依据预设、捕捉佳机,通过适时引导、学教互动,提升学生深度学习能力。乐学,即快乐学习,变学习为师生共同表演的舞台,而非师者一个人的舞台,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知识、在学习中收获快乐。变学堂为师生智慧碰撞的殿堂,在学习中实现生根发芽、在学习中再吐新绿,这种同学共生的课堂,看似师生之间的教与学,实则是师生之间的生命对话、更是师生之间心灵的共鸣。

“三学课堂”之云中校本化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领学生个性发展

朱熹于《朱子全书 .论学》中言:“小立课程,大作功夫”。引入此境,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所传授的知识应该精要。再者,从教育一词的英文“Education”也可以看出,其源自拉丁文“Edu-care”,E为出,decare为引,合为引出之意。可见,教育并非“喂养”,更应在精要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引导学生、启迪学生。

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云中在“三学课堂”理念的指引下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通过唱响“独学环节、对学环节和应用环节”三部曲初现预期成效。独学环节乃关键,教师根据学科特点选择课前或课中开展任务预设,多于上一节课结束至下一节课开始前完成任务安排,通过问题思考、学习测试、任务学习和基础准备四个方面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在规定时间内从知识的海洋中质疑自探、发现个性问题。

对学环节乃核心。云中本着均衡发展、常态化同组异质 /同质的原则,对各班级成员从学习能力上中下、男女生比例、学科偏好、性格、语言表达等方面综合考虑后对全班进行分组,各小组人数为 4-6人,以在班级、年级内开展有益竞争。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鼓励每一位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争论、相互交流,在质疑、争论和交流中增长信息量、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一时间,知识的增长与生命的成长相得益彰,仿佛课堂变成了快乐洋溢的学堂。

应用环节乃终极目标。在独学环节质疑自探、发现个性问题和对学环节相互质疑、相互争论、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再由教师进行点拨、归纳总结,并在基础知识上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此不仅深入贯彻了新课标“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吃透课程教材内涵,积极创造道德课堂

如果将课程教材资源比作圆心,那么教师对教材的认知度即为圆的半径,无论圆有多大都离不开核心要素——圆心。解读教材也即划定课程标准、分配课程学时、预设学习任务的过程,同时又通过设定课程标准、分配课程学时、预设学习任务反其道驾驭教材。教师,之所以谓之传道授业解惑者,在于能发现教材中学生质疑自探时可能学不懂、学不透的地方,在于能将文本中的“点”“线”“面”有机串联起来,从文本的“无声处”读出“有声”,从文本的“单一处”读出“整体”。教材仅仅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是课程的一種重要载体,但不是课程的全部。教材可以超越、可以选择、可以变更,但唯有当教师确立了课程工作者意识后,才会激活教材、调适教材、创生教材。一言以蔽之,教学内容的选择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解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积极创造道德课堂和文化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辩、培养学生智慧,助推学生个性发展。在教学中,云中师者高度重视将最新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理念引进课堂 ,从学生生活和健康成长原型出发,将从生活中分离的、零碎的知识、规范“还原”,重新融入青少年书本学习之中。如通过播放五禽戏教学视频,研学活动文化,积极落实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纲要》,响应国家“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号召,不仅学习了中医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五禽戏的独特魅力,更领略了药都的独特城市文化。同时,在参加“放养淡水鱼,保护生态湖”的活动后,通过课堂播放“国外剿杀亚洲鲤鱼”的实时新闻,从而帮助学生懂得了“外来有害生物”这一概念。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是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

作为一名普通中学的管理者、一名扎根基层祈盼通过倾注点滴助推连云港市基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教育者,诚望与众教育人士及云中师生一同栉风沐雨、求知创新,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让课堂成为学生最向往的地方,让课堂充满灵感、充满激情、充满自信、充满了关怀,以“授生以鱼不如授生以渔”理念为指引,做足“三学课堂”校本化这篇文章,打响连云港市基础教育品牌。

(连云港市云台中学)

猜你喜欢

三学环节师生
初中数学线上教学“三学一练一辅”模式探究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与《汉语修辞学》的教学
谚语趣画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培育学生“三学”素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人物描写“三学”写作法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