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2019-12-13赵永山张学芬
赵永山 张学芬
【摘要】传统文化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沉淀下来的精髓,更是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本文将传统文化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现状做调查分析,并将如何把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进行对策研究,目的就是从音乐课的角度,就“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事关教育根本的重大课题,产生一定的思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音乐;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一、问卷调查的目的
为了全面了解高中音乐鉴赏课中,学生是否参与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的学习活动,以及教师是否用传统文化的精髓来培育中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艺术修养,特设计学生卷的调查问卷。共计发放200份,回收200份。
目的是通过存在的问题,来帮助教师改变育人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音乐课的文化品位与育人深度,拓宽高中音乐鉴赏课“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思路,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
二、问卷调查表及情况统计
1、你喜欢传统文化吗?
A、非常喜欢15%;B、比较喜欢55%;C、还可以28%;D、不喜欢2%。
2、你知道传统文化的概念吗?
A、完全知道0.5%;B、基本知道32%;C、略知一二62%;D、不知道5.5%。
3、音乐鉴赏课中,老师会讲传统音乐吗?
A、都会讲90%;B、基本讲一点10%;C、根本不讲 0%;D、不知道0%。
4、音乐鉴赏课中,老师会结合课本讲传统文化吗?
A、都会92%;B、不太会5%;C、不会2%;D、不关心1%。
5、你认为教师对传统文化知道的多吗?
A、非常多61%;B、比较多37.5%;C、不太多1%;D、不多0.5%。
6、你认为教师对传统文化讲的好吗?
A、非常好54%;B、比较好44%;C、不太好2%;D、不好0%。
7、你认为传统文化对你的影响大吗?
A、非常大19%;B、比较大61%;C、不太大15%;D、不大5%。
8、你认为教师在课堂上有没有必要讲传统文化?
A、有必要70%;B、没必要0.5%;C、都可以21%;D、不关心8.5%。
9、课堂上你喜欢传统文化的哪些内容?
A、民歌 30%;B、民间乐器40%;C、民间戏曲5%;D、民间人物25%。
10、你希望老师在课堂上结合课本,給你们讲传统文化吗?
A、特别希望33%;B、比较希望42%;C、一般般20%;D、不需要5%。
三、问卷调查分析
1、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如“你认为传统文化对你的影响大吗?”,A、非常大占19%;B、比较大占61%;C、不太大15%;D、不大5%;“你喜欢传统文化吗?”,A、非常喜欢占15%;B、比较喜欢占55%;C、还可以占28%;D、不喜欢占2%;“课堂上你喜欢传统文化的哪些内容?”,A、民歌占30%;B、民间乐器占40%;C、民间戏曲占5%;D、民间人物占25%。
2、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如“你知道传统文化的概念吗?”,A、完全知道占0.5%;B、基本知道占32%;C、略知一二占62%;D、不知道占5.5%;“你认为教师在课堂上有没有必要讲传统文化?”A、有必要占70%;B、没必要占0.5%;C、都可以占21%;D、不关心占8.5%;“你希望老师在课堂上结合课本,给你们讲传统文化吗?”,A、特别希望占33%;B、比较希望占42%;C、一般般占20%;D、不需要占5%。
3、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关注。如“音乐鉴赏课中,老师会讲传统音乐吗?”,这个问题的比例为:A、都会讲占90%;B、基本讲一点占10%;C、根本不讲占0%;D、不知道占0%;“音乐鉴赏课中,老师会结合课本讲传统文化吗?”这个问题的比例为:A、都会占92%;B、不太会占5%;C、不会占2%;D、不关心占1%。
“你认为教师对传统文化知道的多吗?”,A、非常多占61%;B、比较多占37.5%;C、不太多占1%;D、不多占0.5%;“你认为教师对传统文化讲的好吗?”,A、非常好占54%;B、比较好占44%;C、不太好占2%;D、不好占0%。
从以上问卷调查的数据看,大部分学生都喜欢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有特殊的感情,觉得在音乐鉴赏课中多讲一点传统文化的东西,对其身心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具体来说,学生特别关注教师的教学过程,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结合课本实际需求,融会贯通的讲解传统文化方面的东西,充满了关注、认同与期待。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青年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敬畏与喜爱之情是与生俱来的,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宝贵资源。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发现,一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概念不清楚,对传统文化知识了解的不多。这说明,在以往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缺少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所以,就造成了这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空白。这种没有中华文化传承的教育,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是与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家国情怀教育是不相一致的,需提高警惕与反思。这种教育的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漠视,以及到对家庭、社会、国家的冷漠。
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一)教师方面
1.育人观念落后,传统文化欠缺
受传统观念和个人文化修养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对音乐鉴赏课所担负的育人功能认识不足,忽视了音乐课作为美育课的宗旨。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了解的多少,决定了鉴赏课的深度,甚至影响到学生对课本传中统文化的兴趣与好感。
2.学科素养不高,缺乏情感关注
大多数教师的学科素养不高,讲课方法陈旧,喜欢用流水式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讲作者简介、作品内容、作品风格,很少有教师从新课标的角度来呈现个人的学科素养,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导致教师不会用传统文化的素材,来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向好的方向发展。
(二)学生方面
思想认识较低,文化态度不端。高中阶段是学生逐渐向成人过渡的阶段,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想和文化积累。但大部分高中阶段的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认识不够到位,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不端。其现象是: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比较轻视,觉得它是土的掉渣的东西,没必要去学习,影响了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深度解析。
知识储备不足,理解程度较低。从学生在课堂上的反映看,很多学生平时不注重知识的积累,尤其在传统文化方面尤为欠缺。学生喜欢音乐的比较多,而喜欢音乐课的不多,从而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主题地位不明显,自我表现欲望不强,容易产生一些烦躁与厌学情绪,影响着传统文化与课本知识的有机整合。
(三)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1.研读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宗旨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与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或艺术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六个模块中,音乐鉴赏是各级各类高中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首选课程。为此,教师一定要细心研读新的课程标准,吃透新课程标准下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核心理念,掌握更多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提高对教材的把控能力。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设计、实施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以聆听、感受、体验、探究、分析、评价等方式,进行作品赏析。让学生获得精神愉悦和美感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人文性做出分析和判断。
2.挖掘文化经典,充实课堂内容
音乐鉴赏课中的《西北民歌》《独特的民族风》《醇厚的中原韵》《鼓乐铿锵》《丝竹相和》《京剧大师梅兰芳》等内容,从不同角度来反映中国传统的民歌、民间音乐、器乐、戏曲文化,这对培养学生健康的文化心理、独立的文化品格、浓厚的民族情结有着积极的作用。
为了充实课堂教学,激发学的艺术想象力,培养独立的人文品格,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链接一些典故、诗词。如在《京剧大师——梅兰芳》这一课中,为了让学生理解作品《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穩》和《海岛冰轮初转腾》里面的两个人物角色,教师可启发学生讲述项羽、杨玉环的相关故事。这样的好处是:既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又能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加强文化修养,锤炼育人品格。古人云“师者,传道授惑也。”作为一名高中的音乐教师,不但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素质,而且,更应该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高尚的育人品格,这也是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首要前提和基本条件。教师对知识的不断更新与刷新,不仅会影响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会影响到学生对信息化时代下的教师职业的敬畏感与崇拜感。
为了达到教学过程的科学性、时效性,教师可科学的分配知识的密度、广度、深度,用自身的文化素养与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参与欲与求知欲。教师积极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畅所欲言,不断的激发学生的思维与灵感,为构建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打造完美课堂做尝试。
倡导学习传统,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是活着的文化,活在我们每个人的现实生活中,渗透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传统文化的烙印。这是中华民族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最本质的东西,我们应该有责任去很好的保护它、传承它。
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给学生灌输“吃中国饭、唱中国歌、说中国话”,是爱我国家、爱我中华民族的具体表现。在此基础上,教师积极倡导学生向传统看齐,向传统学习,通过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努力培育学生正确的文化观,塑造学生健康的民族文化品格。
五、结语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智慧的结晶,它既有历史性又有人文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合理挖掘与课堂教学有关的传统文化,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不但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为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有着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依兰.艺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Z].2014.
[3]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作者简介:赵永山,甘肃省临夏回民中学高级音乐教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高中音乐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中小学音乐教育;民族民间音乐;张学芬,甘肃省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高职园林及音乐与园艺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