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2019-12-13叶菁
叶菁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重视。近几年来,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破坏历史文化遗产的现象,这也使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更多的挑战。在城市建设的开展过程中,文化遗产所占地越来越少,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相冲突。如何在城市建设和规划中保护我国历史文化遗产,成为当今每一个社会公民都应注意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城市建设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联合文物保护对城市发展的意义深入探讨了相应的保护建议和措施,从而进一步为保护我国历史文化瑰宝做出努力。
关键词:城市建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是历史的标记和见证,它不仅让我们回味了古代社会生产生活的韵味,而且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因此,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直接关乎着当今时代文化思想的进步。尤其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够带动城市经济建设,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目前来看,我国正处于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很多城市为了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忽视了地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甚至不惜破坏文化遗产,从而达到短期的经济效益。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共建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和谐关系,地方政府以及文化遗产管理者就必须清楚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成就历史价值和自然之美,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
1 在城市建设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建设带动了城市的发展,很多建设项目在城市中大规模地开展起来。但是,一些项目在开展过程中忽视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使历史文化遗产成为城市建设的牺牲品。
1.1 勘察不全面,造成对地上和地下文物的毁灭性破坏
在项目建设时,由于项目管理者侦察和勘测不到位,在建筑施工时,对地上和地下文物进行毁灭性的破坏。例如,2004年重庆市建设高等级公路时就发生了毁坏文物的事件,很多文物都毁灭在此公路修筑当中。
1.2 对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古迹任意改造
为了方便建筑施工,大多数建设者在施工时会对历史文化街区或文物古迹进行擅自修改。对文化街区和古迹的任意改造会使其历史格局风貌发生了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们对当地历史的认知,致使街区历史格局风貌和标志性建筑面目全非。
1.3 旅游事业发展过快,服务设施的盲目建设和游客剧增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留,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城市旅游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但是,旅游事业的兴起带来了数量众多的游客,而地方政府却疏于对游客的管理,致使很多城市的历史文化古迹的完整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以金山岭长城为例,为了方便游客观光和浏览,金山岭长城上新建了缆车索道滑索等娱乐设施,现代化的设施虽然方便了游客,但是却为历史文化遗产蒙上了一层灰尘。
1.4 城市规划不合理,文物保护意识淡薄
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很多开发商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古建筑和文化所具有的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管理者在建设和规划中没有综合考量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随意对古建筑、古文化进行改造和破坏。而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企业管理者没有历史文化保护的意识和观念;其二建筑施工时缺乏对古建筑的规划,尽管有些企业对古建筑进行了规划,但也因不够深入和到位,致使文物遭到破坏。
1.5 有些地方政府责任意识不强
为了加速城市的发展,当地政府会主张大拆大建,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带动经济发展。但是这种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縮减了古建筑的生存空间。个别地方政府没有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意识,对文化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认识不足,没有清楚认知属地管理的责任与担当。此外,政府缺乏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宣传,致使很多群众和企业没有清楚认识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历史文化遗产保存至今也是极大的幸运,然而由于其存在历史悠久,常常会出现残衰的景象,很多古建筑的外墙体已经脱落不堪,且也受到了风吹日晒的侵蚀,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败。
2 城市建设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措施
2.1 提高政府和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地方政府作为城市建设的决策者,是文化保护的责任主体,所以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当中,地方政府必须深刻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要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指示精神,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正确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和谐并存关系。同时,也要提高城市居民与相关部门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加大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从而更好地加快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步伐。相关部门可以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传单发放、板报设计或者文物保护成果展览等历史文化遗产宣传工作,强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当然也可以分配专业的人员在社区服务中心进行历史文化遗产宣讲工作,加深居民的认知印象。
2.2 做好城市规划工作,使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齐头并进
历史文化遗产能够为城市增添浓厚气息,进而推动城市的发展与进步。所以,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齐头并进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对城市进行总体规划时,政府相关部门应该考虑其合理性,并建立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的联系,使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不仅能够保留文物本体,而且也能够发扬其相关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文化。在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修缮和保护时,要以不改变原状为基本原则,要以还原其真实性和历史性为依托,最大限度地避免古建筑历史人文信息的损失,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的保留建筑本体,并保存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
2.3 重视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和合理利用
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很多文物都是不可移动的,所以其修缮过程是非常艰巨的,在修缮时要注意不能改变文物的原状。尤其是对于古建筑的修缮,建筑外部的砖瓦都需要按照原来的花纹和大小进行烧纸和设计,这加大了修缮的难度。在修缮珍贵壁画砖雕和木雕时,要尽可能地用不落架施工技术代替柱梁技术,这样才能够使这些壁画和砖雕得到更好的保护。此外,在建筑布局和走廊安排时,要保留其原样,不能对其随意更改或者破坏。当然,对于那些保存完好不会出现重大危险的古建筑,也要进行日常的保养工作,这样能够对这些建筑进行预防保护。除此之外,合理利用文物保护,在合理利用时,要以不损害文物本身的价值为前提,从而学习能够承载文物的原有功能和人们赋予他的现代功能。在文物保护中,合理利用是保持文物社会活力的有力方法之一,不仅能够提高人们对人物保护的观念和认知,而且也能够引发越来越多人对文物保护的关注,它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而且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2.4 培养文物保护专业人才,增强专业队伍建设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涉及的范围较广,所以文物保护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能力都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这样才能够胜任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但是就目前来看,文物保护队伍中缺乏专业性人才,而且由于当地政府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到位,文物事业的发展受到诸多限制。所以,为了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使文物保护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地展开,文物保护工作者就应该与时俱进,拓宽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与能力,迎接文物保护工作的机遇与挑战,促进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 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的矛盾日趋加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地方政府就必须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责任和意识,加大文物保护与修缮工作。同时,也要提高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的能力与水平,增强文物保护队伍建设,努力培训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从而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翟斌庆.城市更新理念与中国城市现实[J].城市规划学刊,2009(2):275—82.
[2]单杰.陕西省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17):39—17.
[3]李其荣.城市规划与历史文化保护[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25-27.
[4]张新荣.建筑装饰简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0):84-87.
[5]侯纪尧.论西安古都风貌[J].华中建筑,1994(12).
[6]戎彦宇.古建筑保护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