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分析
2019-12-13董焱
董焱
[摘要]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特点。方法 此次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该院收治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甲状腺功能情况分为A组与B组,A组患者均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B组患者均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指标、血脂指标差异,记录并计算各组患者发生动脉硬化的概率。结果 A组患者空腹血糖(13.02±1.17)mmol/L、餐后2 h血糖(16.89±1.22)mmol/L、糖化血红蛋白(14.22±1.02)%均明顯高于B组患者(7.58±1.18)mmol/L、(10.61±1.21)mmol/L、(8.72±1.01)mmol/L(t=21.050、22.090、19.040,P<0.05),而总胆固醇(4.52±0.25)mmol/L、甘油三脂(1.37±0.32)mmol/L则低于B组患者。B组患者患动脉硬化的概率30.00%远高于A组患者(χ2=4.330,P<0.05)。结论 甲状腺功能异常对2型糖尿病有严重影响,尤以甲状腺亢进症影响最严重,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期间需予以重视。
[关键词] 2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9(b)-0027-02
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异常均属临床较为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病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不良影响[1]。据相关调查发现,如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问题,则极大程度增高了糖代谢控制的难度,且患者易发生心血管类疾病[2]。该文以该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40例2型糖尿病伴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为例,分析甲状腺功能与血糖、血脂、动脉硬化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选择该院收治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甲状腺功能情况分为A组与B组,A组患者均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促甲状腺激素低于0.27 mU/L,血清游离甲状腺素超过17 ng/L,总计20例,包括男性13例,女性7例,最小年龄为35岁,最大年龄为74岁,平均年龄(51.9±1.3)岁,糖尿病病程时间短则3年,长则10年,平均病程(5.1±1.7)年。B组患者均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促甲状腺激素超过4.2 mU/L,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低于9.3 ng/L,总计20例,包括男性12例,女性8例,最小年龄为36岁,最大年龄为75岁,平均年龄(51.8±1.2)岁,糖尿病病程时间短则3.5年,长则9年,平均病程(5.2±1.6)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经统计软件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分析。该次实验经该院伦理委员会讨论许可,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签署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全体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同时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②全体患者年龄范围在35~75岁之间。
排除标准:①排除Ⅰ型糖尿病患者;②排除最近一段时间接受过类固醇药物治疗的患者;③排除合并其他肝肾功能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利用自动生化酶法测定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3]。利用Abell法检测总胆固醇指标,于患者血清内加入氢氧化钾,将胆固醇由脂蛋白内分离开,加水将其分离为游离胆固醇,添加石油醚振摇,通过显色比色定量法测定总胆固醇指标。利用酶法测量各组患者甘油三酯指标[4]。利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具体过程为:调整患者体位至平卧仰卧位,将头部偏置一侧,面朝非检查侧,使颈部完全暴露出来。设定探头频率参数7.5 MHz,延胸锁乳头肌外缘进行纵切扫查,测定患者颈动脉壁的厚度。测量点选择颈动脉壁内膜中膜厚度最高点,距离该点近心1 cm处及远心1 cm处,计算3处的平均值。
1.4 统计方法
利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该次数据结果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B两组患者血糖指标、血脂指标比较
经测定,A组患者血糖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B组患者(P<0.05),血脂各项指标均低于B组(P<0.05),见表1。
2.2 A、B两组患者动脉硬化发生率比较
A组患者仅1例患动脉硬化,发生率5.00%明显低于B组(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组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目前国际通用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分型标准(1999):其主要分为Ⅰ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四型。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占糖尿病总人数的95%以上[4]。2型糖尿病发病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胰岛素合抵抗和B细胞功能缺陷,肠促胰素分泌缺陷、肠道菌群紊乱等多种原因有关。
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的临床症状不够明显,主要表现为乏力、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诊断是还会伴有轻微的血管损伤,但不是针对性检查无法发现。目前国际上还没有方法治愈2型糖尿病,只能通过药物和外源胰岛素控制病情,因此患者一旦发病就需要面对漫长的病程[5]。同时,在发病后还会出现各类并发症,而这也是2型糖尿病最大的危害。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较为常见,其中大部分为合并甲亢,甲亢即是指甲状腺功能亢进综合征,表现为甲状腺激素合成过多,人体内新陈代谢速度过快,刺激人体进食和排泄次数异常增加。而由于进食量大增,使得肠道对糖类物质的吸收量也会异常增加,造成了葡萄糖的累积,刺激胰岛B细胞大量分泌胰岛素。而胰岛细胞异常活跃就会消耗大量能量,使得其寿命降低,最终引发胰岛细胞功能衰减,加剧糖尿病病情,使得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空腹和餐后2 h血糖值均较普通2型糖尿病者高。
甲减也是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一种,其主要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分泌明显不足,无法为机体提供充足的代谢基础。根据现代医学研究显示,甲状腺功能异常对胰岛细胞存在一定的影响,甲减会导致β细胞内的线粒体功能产生紊乱情况,胰腺细胞无法获得充足的能量就会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6]。同时,甲状腺能参与到人体脂类物质代谢系统当中,甲减会导致脂类代谢异常下降,使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脂代谢障碍还会引发胰岛素抵抗症状,同样会加剧糖尿病病情。
该文结果显示,A组患者血糖指标均明显高于B组(P<0.05),且血脂指标均低于B组(P<0.05)。该结论与李恒等人[6]发表文章结论相一致。
综上所述,甲状腺功能异常对2型糖尿病有严重影响,尤以甲状腺亢进症影响最严重,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期间需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 李凡,丁维,郑海兰.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7,20(4):443-445.
[2] 吴菲,陈俊秀,郑舟琴,等.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与血糖波动相关性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8,31(12):1272-1275.
[3] 王海燕.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3):80-83.
[4] 龙入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3):3191-3193.
[5] 谭志敏,张燕,滕雅娟,等.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相关性[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8,33(6):95-98.
[6] 李恒,张利红,郝文庆,等.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临床特点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8,47(4):461-463,481.
(收稿日期:2019-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