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
——以W医院为例

2019-12-13吴晓红徐承伟

中国农业会计 2019年9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效益科室

吴晓红 徐承伟

公立医院作为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院,是提供医疗服务的主力军,已成为市场经济的一份子,在有限的医疗市场份额中,面临着各种不同类型医院的竞争,虽不像企业经常出现破产或倒闭,但面临着来自内部及外部的各种风险,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医院扩规模之风不断蔓延,医院固定资产比例大幅攀升,其中医疗设备承载着开展医疗救治的工作任务,如何保障此类医疗设备固定资产的安全成为医院管理的重心之一,各家医院建立了相应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那么其管理是否有效,又如何评价其管理的效果?为此本文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进行了研究,即是对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总结,也是为后续管理方向提供了指引。

一、目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及绩效评价现状

(一)部分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处于被动消极阶段

相对于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而言,公立医院的风险意识不足,仍存在“消防员救火式”操作,哪有问题去救哪,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欠缺,在短期利润和效率面前,弱化或破坏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摇摆在规则与人情、精确与模糊、坦率与委婉中。而且部分公立医院对固定资产管理处于被动消极阶段,往往是在上级部门及政策的要求下开展实施,受制于上级的检查或考核,属于被动“要我做”阶段,往往流于形式或“亡羊补牢”式的管理,存在“报喜不报忧,家丑不外扬”的思想,很多的管理缺乏实质内容,往往因“非控制”造成一定固定资产损失后,才采取措施应对,这种流于形式的操作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为不法分子和利益输出留下了可乘之机。

(二)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指标过于简单、粗放

固定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是指医院在采用了相关管理手段后,采取特定的量化指标及标准对固定资产进行评价的过程。

以W公立医院为例,每年对大型设备的效益情况进行分析,为便于分析选取的医疗设备样本要求为①产生经济效益,有收费标准的。②运营时间在1年以上。③样本量控制在50例以内。

主要采用的评价指标有经济效益收益率、投资回收期指标,在量化指标的同时,对设备使用状态进行评估,对设备运行给予评价,包括很好、较好、一般、差(根据投资回收年限判断)。

如以眼科门诊购置的激光治疗仪为例:该设备采购价格27万元,可收费项目名称为视网膜激光光凝术300元/次,局部浸润麻醉42元/次,经过对其收入和直接成本数据的归集,计算出其收益率为74.93%,投资回收期为1.33年,设备效益评价很好。具体核算过程详见下表:

由上表可看出,W医院对固定资产的绩效考评,仅限于每年对设备进行效益分析,设备分析评价数量在几十例左右,其选取的样本量过少。其效益分析仅关注经济效益,忽略了对固定资产保障水平、管理能力、运行使用效益等方面的综合考评,评价范围过于狭窄,不能涵盖固定资产管理的所有环节,不能引起科室的重视,做不到对固定资产管理客观的全面评价,该分析只是对设备的直接、可控成本进行的计算,诸如管理成本、房屋成本、时间成本等,没有在计算中体现,对设备的运行及经营效果不具有全面性,因此评价指标过于简单、粗放,不利于管理层的决策。

表1 医疗设备效益分析

(三)公立医院存在重采购、轻管理的现象

W医院涉及到采购设备的时候,科室积极性高涨,但设备一旦采购到位,使用科室随意处置、甚至少有人问津,类似功能的设备重复购置,存在已购置多年的医疗设备竟然没有拆包装,购进设备存在无法使用或使用效率低下的情况,以至于购买来以后闲置不用,造成资金和资源的极大浪费,给医院带来了投资风险。如一病区2011年添置无痛分娩仪1台(价值8万元)、另一病区于2012年又购置一台无痛分娩仪1台,但因厂家没有供应镇痛用的笑气,导致病区内上述2台设备无法使用,处于闲置状态;其他病区存在采购肛肠治疗仪、美国强生颅内压检测系统,因种种原因没有启用,处于闲置状态等。

表2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

鉴于以上问题的存在,通过采用固定资产绩效评价的方法,倒逼公立医院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提高其使用效益,避免资金的浪费。医院应建立有效的固定资产绩效考核,提高使用科室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将固定资产的运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实施绩效控制,同个人收入挂钩,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经营成果,公开其设备效益运行情况,使重采购、轻管理的行为无处藏身。

二、建立科学、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转变盲目采购导致浪费的现象

扩大绩效评价量化指标。固定资产管理同监督考核机制息息相关,共同发挥威力,才能取得有效作用,评价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成果,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是对其各流程工作的检验,也是强化流程管理的措施,将其评价结果与科室或个人绩效挂钩,提高固定资产的效率和效果,实现保值和增值服务。

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指标可分别从固定资产保障水平、固定资产运行使用效率、固定资产管理效果、固定资产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固定资产保障水平是对固定资产的可用固定资产率、预算执行偏差、更新率进行监督;

固定资产运行使用效率是对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共享率、完好率、保全率进行监督;

固定资产管理效果是对固定资产的收益率、周转率、百元固定资产收入情况进行监督;

固定资产管理能力是对组织机构、制度建设、信息化程度、约束和激励机制进行评价;

公立医院建立起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设定指标的考核评价,与采购申请时提报的可行性论证指标相比较,如超出合理范围,则说明其设备采购申请可行性报告存在水分,在将其考核评价结果与科室绩效挂钩的基础上,为严肃设备采购申请纪律,对其“水分”实施“吹牛上税”的惩治措施,并且与下一年度医疗设备固定资产购置申请计划相挂钩,作为配置资产的重要依据,提高职工对设备管理的积极性和投资的谨慎性,促进固定资产管理的良性循环。

(二)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引入问责制

问责制是与科室职责、岗位职责、绩效考核管理相对应的,在制度完善的前提下,让责任归位,促进从严治理,杜绝推诿扯皮现象,实现奖惩分明。

固定资产管理问责是通过制定明确的固定资产管理目标和指标,责任人对其管理范围的工作承担相应的权利和义务,责任人按照规章制度履行其情况,根据其履行效果,对其否定性后果需承担责任的追究制度,问责制是以制度管人,以往固定资产管好管坏、用好用差一个样的状况将一去不复返,是对管理者行为的约束。在问责的同时,建立资产管理的激励机制,奖惩分明,对资产管理不当的应给予处罚;对设备管理的共享率、利用率高的科室和个人应给予奖励;对造成资产闲置、毁损、流失的应严肃追究责任。固定资产管理实行岗位责任制,对应的是岗位,而不是人员,不因为人员工作或职务变动,其设备管理就对应取消,而是按照岗位履行职责,因此禁止出现“人走物失”,避免出现无从追查追责的现象。

建立规范的管理,需要有配套的监督和评价体系,这是管理实现提升的抓手,同样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应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后,继续对其进行监督和评价,对其运行中存在的不足流程与环节进行完善,对其偏差进行引导,实现其管理的最大效益,直至建立起群体规范,人人成为固定资产管理能手,实现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效益提升目标,不断推进医院的发展与壮大。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效益科室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PPP项目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探究
爱紧张的猫大夫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新医改形势下的科室文化建设
基于因子分析的传媒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