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一核六维』党建体系筑牢乡村振兴组织堡垒

2019-12-13

党员干部之友 2019年7期
关键词:党组织区域社区

自2017年起,胶州市按照“一年试点、两年铺开、三年提升”的步骤,扎实开展探索实践,聚焦解决农村基层存在的突出问题,将抓党建的坐标由村庄放大到农村社区,构建形成了“一核六维”农村区域化党建体系,着力提升农村社区党组织区域组织力。

强化“一核统领”,着力解决区域组织力不强的问题。农村传统组织体系中,往往在镇、村之间设有管区党总支,大多是只有1名管区书记的“虚置”组织,仅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并不具备一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职能。针对这些问题,胶州市撤销原有管区党总支设置,调整成立了99个农村社区党委,确立社区党委为区域战斗堡垒,对社区内的村庄、群团、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农村合作组织、学校等基层单位党组织实行统一领导。每个社区党委设7~11职,由机关党员干部、驻社区民警、综合执法人员和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等人员组成。倡导农村社区党委书记专任,打破行政、事业身份界限,对在职担任农村社区党委书记3年以上,经考察考核优秀可选任为正股级组织员。探索建立村党支部书记交流任职、跨村任职等制度,实现以强带弱、共同发展。为保障农村社区党委高效运转,明确了农村社区党委抓党建、促发展、优服务、强治理、扬正气等5项基本职责,建立起党委会议、巡查指导、审查监督、民主生活会、述职评议等8项工作制度,各镇(街道)财政每年给予每个社区不少于10万元的专项工作经费,并给予社区工作人员一定交通和误餐补贴,保证了社区党委的正常运转。

推动“六维共振”,解决基层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农村社区党委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单靠乡镇下沉到社区的人员力量难以满足需要。为此,胶州市按照“社区党委搭台、各类组织唱戏”的思路,按六个维度将社区内组织划分为区域村级组织、乡村综治组织、文明实践组织、便民服务组织、产业促进组织和人才联谊组织,每类组织都建立党组织,以党组织为平台推动区域内组织、人才、产业、治理、文化、服务等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例如,建立社区乡村综治中心党支部,将乡镇下沉到社区的公安、司法、综合执法、计生等力量,以及区域内村庄、“两新”组织、学校等拥有的治安、调解等资源予以整合,统一组织开展治安巡逻、安全防控、矛盾调处等工作,形成了支部统领、区域联动的社区大治理格局。目前,采取镇街选派、公开考录等方式,向社区一线充实了专职工作人员856名,各社区常驻工作人员达到8人,有效解决了农村社区“空心化”问题;各类组织先后为农村输送经济能人415名、管理人才800多名,举办治安巡逻、文艺演出、知识宣讲等活动4300多场次,服务全市40多万农村群众。

实现“四个导入”,解决村级发展资源不均的问题。各村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的差异化,导致发展资源分布不平衡,单靠村级组织“单打独斗”,难以在乡村振兴实现破局。“一核六维”区域化党建体系的构建,既推动了区域内资源有力整合,又实现了区域外资源有效导入。一是富民产业导入。依托社区产业振兴促进会,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发展联动,打造乡村振兴“智囊团”,带动了全市90%以上的农户嵌入产业化经营链条,涌现出一批大白菜村、辣椒村、马铃薯村等特色产业村,有力促进了区域产业振兴。二是先进文化导入。依托社区文明实践站,统一搭建“乡村振兴大讲堂”,共同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引领导入了德业相劝、过失相规、守望相助、患难相恤等文化理念,培育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胶北街道律家庄村依托社区文明实践党支部,成立了小水滴义工团、“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好女婿”等5支义务服务队,全村有112人加入各类义工队,为乡村振兴夯实了群众基础。三是专业服务导入。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统筹乡镇下沉的服务资源为群众提供“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服务,同时对群众生产生活类服务需求,导入社会服务机构提供专业化服务。四是各类人才导入。依托乡村振兴人才联谊会、新乡贤参事会,把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培养成乡村振兴的“领头羊”。实施“乡村好青年”选培计划,统一培养和发展年轻党员,去年以来共发展35岁以下年轻党员293名,占全市发展党员总数的51%,既解决了农村发展党员“近亲繁殖”、村级班子后继无人等问题,又将各类人才汇聚起来,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智力支撑。

猜你喜欢

党组织区域社区
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研究
社区大作战
分割区域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基于BM3D的复杂纹理区域图像去噪
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教材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区域发展篇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