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党建“点线面”绘就乡村振兴“红色地图”
2019-12-13
近年来,烟台市牟平区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抓好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以点带面,形成红色示范效应,真正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组织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产业振兴的发展优势,激发出推进乡村振兴的澎湃动力。
找准“三个点”,着力健全乡村振兴组织体系。一是突出根本点,强化村党组织核心地位。抓住2017年村“两委”换届的契机,刚性执行“先村党组织换届后村委会换届”的要求,实现“100%的村完成换届、100%的村配备党组织书记”。制定出台《牟平区村级组织工作规则》《关于进一步明确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职责强化农村干部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等,进一步理顺村“两委”关系,细化村“两委”职责,明确村务决策“四议两公开”和财务支出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两笔会签”程序,进一步强化村党组织和党员的议事决策权和财务管理权,从制度层面明确和保障村党组织在村级组织中的核心地位。二是明确发力点,锻造农村头雁队伍。大力实施农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区、镇、村三级联动,构建起立体化、无缝隙、全方位的农村干部培训体系。区级层面,常态化举办农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培训班,围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打造乡村旅游样本村等热点方面开展专题教学,为村干部答疑解惑。镇级层面,依托区委党校镇街分校,整合党校、农广校、农机果业中心等资源,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打通干部培训“最后一公里”。村级层面,结合党员集中培训,组织全区各村开展集中学习,党组织书记领学,镇街党(工)委全覆盖督导,实现农村党员干部素质能力大提升。三是抓实规范点,严格基层组织制度运行。抓村干部管理,制定出台《农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行为规范12条(试行)》,动员群众监督执行,为村干部履职用权划出“红线”,亮明“底线”。抓农村党员队伍管理,创新引入闭环管理手段,全面抓实党员发展、教育、管理、转化、处置等各个环节,建立起“严进慎出、严管重教”的党员队伍闭环管理体系。抓过硬农村党支部建设,对农村党支部进行星级动态管理,不断提升农村党支部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
明晰“三条线”,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一是理清“主导线”,整合资源强联动。按照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整合区、镇街两级党建资源,以村村联建、村企共建等为基本模式,以构建组织、治理和产业三个体系为主路径,突出党建引领和资源统筹,探索推行区域化服务型农村党建示范区建设,有力推动农村发展、产业振兴。二是巩固“基础线”,扶弱治乱促稳定。针对软弱涣散村问题,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制定专门整顿工作方案,指导各镇街根据相关村软弱涣散的具体情形,逐一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实行镇街“两委”干部联系包帮制度,由镇街党(工)委书记带头包帮整顿转化难度最大的村,其他“两委”干部分别包帮剩余的软弱涣散村。三是构建“智慧线”,人才荟萃聚合力。选派15名第一书记到市级扶贫重点村任职,并健全日常考勤、不胜任召回等制度,确保第一书记能够待得住、干得好;在区级层面建立村党支部书记后备人才库,镇街层面建立村“两委”干部后备人才库,为村级发展储备人才;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立足“三个面”,打牢乡村振兴基层基础。一是夯实“保障面”,提高经费保运转。按照村均不少于9万元的标准,拨付村级组织运转保障经费,保证村集体“有钱干事”。修改完善《牟平区村级办公服务经费支出清单》,区分办公费、水电费、公共服务费等8个类别,明确支出项目,切实规范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二是扩大“服务面”,完善阵地强功能。切实抓好村级活动阵地建设,制定下发《关于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党员活动、村民议事、便民服务、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的“五位一体”功能定位,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与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三是打造“特色面”,拓宽源头壮集体。聚焦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书记抓党建突破项目强力推进,区委书记挂帅成立领导小组。选取120个村进行重点培育,举办专题培训班和座谈会,相关区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组团”5次到镇、村一线调研。实施“党旗接力红”工程,组织镇街“两委”成员一对一包帮,从组织、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抽调骨干力量组建业务指导专班集中办公,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提供贴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