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19-12-12刘娜

青年时代 2019年30期
关键词:成效问题对策

刘娜

摘 要:在校园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工作,属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必须对其提高重视并有效使用。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历史悠久,特色明显,属于我国文化多样性的历史见证,对其继承和发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青少年作为祖国的花朵,肩负着国家和社会对其的热切期望,需要了解非物质文化,并对其继承和发扬。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引进校园,形成一定的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能够认识并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增强其在有关方面的兴趣。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在校园内开展的重要意义,并总结了我国校园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促进校园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议,推动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非遗进校园;成效;问题;对策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情况

研究表明,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形势严峻,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濒临灭绝的边缘。然而,面对这一现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并没有真正建立和完善。所以,如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已经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话题。

文化遗产的衰落与国家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经济文化发展具有双向性特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化的交融,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产生巨大冲击。例如,改革开放后,中国受到欧美影视的冲击,中国的戏剧文化迅速衰落,尤其是青少年对戏剧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微乎其微。这种文化的侵蚀就使得民族文化传承发生断裂,传统文化价值难以发挥,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中逐渐没落。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进校园是时代的迫切需要

学校是人才成长的摇篮,学校的职责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还要担负起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任。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最早可追溯到2005年,国务院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这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指明了方向,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该《意见》专门针对学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并明确了学校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单位,需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入到教学体系之中,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传宣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弘扬是一项长期工作,必须要从小做起。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生只有从小在这一氛围中熏陶、感染,才能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才能理解对其传承的必要性。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量西方文化涌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逐渐被淡化和遗忘,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教育中缺失,很多学生养成了浪费、攀比的不良习惯,缺少是非观念,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淡薄,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民族凝聚力,削弱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导致我国传统文化流失加快。因此,加强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刻不容缓,这也是国家传统文化发扬的重要途径。

三、“非遗”进校园存在的问题

笔者根据我国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开展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以下几个问题。

(一)认识不足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活动中,学校对这项活动认识不到位,并没有重视这项活动的开展。在目前素质教育缺失的情况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并没纳入到国家教育课程之中,导致很多教育人员缺少对这一工作开展重要性的认识,使得学生缺少对本地文化遗产的认识。除此以外,教师对非遗知识了解较少,存在一知半解、专业水平较低的情况。以大学教师为例,虽然一些大学教师针对非遗课程进行了设计和教案准备,但实际教学效果较差,主要是因为教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了解不足,讲解时过于浅陋,存在知识混淆的情况。从而影响到相关课程开展效率和效果,影响文化传承。王文静曾经提到:“教师传授传统文化,要口传心授,只有用真心传授,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老师的用心,才能发自内心地接受。”

(二)非遗内容较少

目前大学生教育侧重于物质文化方面的教育,忽视了学生精神思想方面的教育。校园整体的布局和规划越来越好,但是精神文化的发展相对滞后,导致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之间的差距不断增加。尤其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缺乏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弘扬,缺少人文精神的培养,这一问题表现较为突出,需要人们关注。

经过实践调研,当前各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设置方面仅仅将其作为一项选修课程,或者是第二课堂,主要依赖学生自主选修的形式进行学习,并没有將非遗作为必修课程。教师一般在课堂上都采用PPT的形式,没有可靠的教材作为支撑。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应单单停留在课本和选修课程当中,需要体现在课堂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当中,全面展现非遗内容,促使学生时时刻刻处于非遗文化的氛围中,在此背景下,学生才可以对非遗内容的含义及作用形成更为深入的认识,逐渐养成对非遗内容的学习兴趣。

(三)非遗教学时间不足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不能只在大学时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工作。学生对一种文化的思想认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对其学习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循序渐进。在这一过程中,教育部门要协调好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各个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问题,针对不同时期的学生,开展不同类型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现如今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工作主要集中在大学校园,大学生课余时间比较充足,学生也比较多,有利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工作,但我国大部分小学、初中、高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工作开展并不理想,受到考试的影响,很多学校都在挤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空间,基本不安排专门的课程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致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传承严重受阻,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

四、“非遗”进校园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认识

教育部门必须要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贯彻落实国家相关要求,按照教育部规定,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一项长期性工作,更是新时期文化教育的重点内容,需要对其提高认识,并坚持这一工作的开展,绝不动摇。在实践过程中,“非遗”进校园的经典案例较多,值得借鉴和学习。例如,2015年北京市启动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行知”计划,开展一系列的集中培训活动,邀请知名专家到校园中,积极开展经典阅读及书法“行知”等活动,引导各个学校能够在知行合一的基础上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截止到2017年年底,北京市已经有六个区域和23所中小学作为首批接收该项目的学校,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领悟和创新,形成“非遗”进校园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二)从多渠道体现“非遗”内容

教育部需要联合国家文化部制定非遗文化教材,对非遗工作进行系统的介绍和研究,同时还需要将其纳入小学课程,做好小学教育。例如,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四小学,学生不单单诵读经典,也会用经典来规范限制自身的行为。“站如松、坐如钟”“言必信,行必果”等,诸如这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已经演变为学生的日常规范。第四小学校长陈金荣提到:“现阶段还有一定数量的人认为,传统文化仅仅是在外物和表面上有所体现,却没有重视传统文化的灵魂。传统文化和人格教育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应当做到润物细无声。”

(三)合理安排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空间

教育部门需制定针对性政策,并与学校加强沟通,了解学校的实际需求和“非遗”传承现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出版发行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课本,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一定的过渡期,并建立空间环境和一体化脉络,让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加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从心理上学会尊重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文化,让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继承和发扬。

五、结语

非遗传承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校园已经成为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提升的关键途径。在开展这一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从小做起”,循序渐进,打造充满人文色彩的校园文化,提高教师非遗教學的专业水平,使学生热爱非物质文化,主动学习非物质文化,从而提升个人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松奇,陈晓.数字化背景下“非遗文化进校园”的传承教育创新研究[J].萍乡学院学报,2018,35(5):104-107.

[2]江东.“非遗舞蹈进校园”的实践及经验:关于“非遗舞蹈”在教育中利用的笔会[J].当代舞蹈艺术研究,2018,3(3):38-52.

[3]黄小刚,刘星.近十年来民族文化进校园研究综论[J].歌海,2018(4):130-134.

[4]李柯.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与上海高校德育发展研究[J].智库时代,2017(17):281-285.

[5]次珍,加拉,黄汉.西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藏艺术研究,2017(3):22-30.

[6]赵苏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校园的思考:以广东省为例[J].宜春学院学报,2017,39(7):63-67.

[7]李卫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校教育传承路径探析:以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13(4):44-48.

[8]李建成,孙泉.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的思考[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7(4):70-72.

猜你喜欢

成效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