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跨文化交际视角下旅游文本翻译
2019-12-12蔡筱晴
蔡筱晴
摘 要:旅游文本是与旅游业相关的文本材料,专业的旅游文本翻译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而翻译则离不开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指导。本文以跨文化交际为视角,讨论了旅游文本的翻译及其对旅游业的意义、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及其原因,最后提出了其发展途径。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旅游文本翻译;旅游业
一、引言
改革开放后,中国旅游业茁壮成长,旅游已成为国民的第一消遣,出境游、国内游发展迅速,入境游市场也很受青睐。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迈向2030年的旅游业》显示,到2030年,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将成为新游客最多处,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将选择来华旅游。
旅游文本就是各类与旅游业相关的文本材料,其译文受众多为入境游的外国游客;具有跨文化性和复杂性,若要让受众读得懂、有吸引力,就得以跨文化交际为视角来研究旅游文本翻译。因此,研究外宣旅游文本的翻译对介绍旅游资源、传播旅游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举足轻重。
二、跨文化交际下旅游文本翻译于旅游业的意义
旅游目的地的一大目标就是吸引旅游者前来消费,而要想吸引异国旅游者,旅游翻译就是宣传目的地旅游文化的必要手段。旅游文本的翻译能给旅游者一个良好的印象,提高其国际知名度,埋下较高期望值,从而诱导游客前来旅游,并给游客更好的旅游体验。
(一)有利于树立旅游目的地良好形象
马丁诺在1958年提出“人们的行为取决于感知形象而不是客观存在”,感知形象是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印象,可以说,译文体现出的目的地文化与品格将直接影响其形象的建立,这决定了游客是否选择该地。同时,旅游翻译涉及了目的地的地理、历史、民族、风俗等各方面的知识,所以旅游翻译必须尽可能地保留目的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突出其独特性,并以更受旅游者喜爱的表达方式翻译出来。
(二)有利于刺激游客的旅游动机
旅游决策的直接原因是旅游动机。针对目的地的不同特色,不同翻译能刺激不同动机。例如,作为世界自然遗产的张家界國家森林公园,其特色是自然风光,游客选择此地是为了欣赏并了解自己熟悉的生活之外的自然美景,即麦金托什所说的文化动机。若要吸引游客来张家界,旅游外宣译文就要突出张家界高山深谷的景观和沟壑纵横的地貌,并且也不能少了对张家界地理条件的科普,其风格应简洁而丰富、严谨而不失生动。克朗普顿的曾提到了推力动机“新奇和教育”,其中的“新奇感”意味着译文不论是内容还是语言都要给受众眼前一亮的新鲜感。
沈祖祥在《旅游文化学》中提到过文化对西方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在自然风光旅游上,其更喜欢保持自然原样的、与自己居住地不同的景区;在民族文化旅游上,其更喜欢原始古朴、民族文化尚未被外来文化破坏过多的景区,总的来说,其更偏爱能拓展眼界或实现自己价值或体现自己脑力和体力的地方。所以在旅游翻译时也要把握其性格喜好,在翻译语言的运用上只有为受众们量体裁衣才能捕获他们的心。
(三)有利于提高旅游者的旅游满意度
旅游满意度就是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预期期望与旅游者对旅游活动及目的地的感知形成的期望差距,只有达到或超出预期才是满意。它与旅游者期望、旅游者感知息息相关。旅游活动开始前,在旅游者脑海里留下的对目的地的印象为他们建立起对目的地的期望;在旅游活动中,导游作为提供旅游产品、形成旅游产品质量感知的主要部分,导游词就和旅游者对旅游的感知密切联系。
所以导游在译导游词时要先了解游客的情况,在接待亲子团时,译文语气更轻松活泼、简明易懂,文体也要更偏向科普文;在接待老年团时,导游与游客攀谈的机会增加,译文应偏向日常,也要涉及一些救护知识的翻译。此外,导游在译导游词时还应注意游客的文化,避免译文有不符合游客文化习俗的用语出现而造成的尴尬局面。
与旅游满意度相关的还有景区介绍与标语。景点介绍翻译应照顾不同游客,译文要简洁明了,不能堆砌辞藻,在诗词或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句上要将其中意境具体化;标语应直截了当,让旅游者一看便知。
三、跨文化交际下旅游文本翻译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因素
(一)词汇语法问题颇多
在译文中,语法错误、用词不当等问题频发;中式英语较多,忽略英文审美;有的完全按照中文原文来译,或堆砌辞藻,或不知所云。单看这些译文,不仅吸引不到外国游客,连国人也会对景区失去兴趣。我国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每个景区都有其文化内涵。若旅游文本译文因错误百出而失去了语言的美感,导致无法把中国文化讲明白,外国游客就更难以感受到文化和旅游的魅力。
(二)译文质量参差不齐,特殊名词译本太多没有统一
每个景点都有很多旅游文本的英译本,但优秀译文只有寥寥几篇,且多为普通旅游业从业人员所译。例如,山东导游证考试中参考的趵突泉英文导游词就有至少5个版本,其关键词“趵突泉”就有Baotuquan,Baotu Spring,Spurting Spring三种译文,而其中泺源堂楹联“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译文则更让人不忍卒读,有的译者甚至完全不知“华不注”是济南“华山”的古称,和“大明湖”一样都是地名,而非形容词或比喻用词。这些都无形中阻碍了当地文化的传播,降低了游客体验感。
(三)没有深度挖掘中国的旅游业的翻译潜力
很多旅游翻译仅囿于景点介绍,而对景区蕴含的文化、历史知识均译得不多,更遑论旅游业其他方面的翻译。旅游业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重要舞台,酒店餐饮、旅游活动策划、旅游文化等旅游业方方面面都可作为旅游文本翻译的对象,仅停留在景点介绍翻译的讨论上不可取。
四、出现旅游文本翻译问题的原因
(一)译者翻译技能不足,没有树立跨文化意识
贾文波提过,旅游翻译的译文出现各种毛病的根源就在于译者忽视了受众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习惯而将汉语的审美强加于译文中,使得受众的体验感大大降低。如果译者能在平时揣摩好汉英文化差异带来的审美差异,译文中的问题会减少很多,语言会更加地道,文章和解说词会更有吸引力。
(二)缺乏优秀的专业旅游文本译者
我国的旅游业正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劳动密集型与知识密集型共存的产业发展,对管理人员、专业旅游译员的需求正在增加,然而旅游业目前仍以一线服务人员为主,旅游行业的专业译者并不多。目前,我国旅游文本的译文很多来自旅游人,他们都是旅游业的专家,但若要做出更好的旅游译本需要补上专业的翻译培训。
(三)中国旅游业研究和发展尚不能给翻译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比起出境游和国内旅游,我国的入境游还有所欠缺。一个全面发展的旅游市场出入境和国内旅游应占比相当,但目前我国旅游业的研究和发展仍有较大进步空间,尚不足以带动旅游翻译的发展。因此,目前旅游文本的翻译还囿于较浅的景区介绍上,但随着未来旅游业全面发展、旅游业研究增加,旅游文本翻译也会扩展到旅游业各处。
五、跨文化交际下旅游文本翻译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旅游译者要掌握翻译技能,学习中国文化
旅游业译者要积极参与翻译培训并多加练习,熟练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和策略,树立跨文化意识。同时,要多了解两种文化下同一意义最地道的表达,将原意以受众能明白的方式准确传达给游客。例如,张家界的黄石寨,若是按字面义译成“Yellow Stone Village”,只會让游客以为此地的石头是黄色的,而无法联想到原本指的“黄石公”,因此音译成“Huangshi Village”更好。
(二)业内要注重旅游翻译专业人才培养
首先,对导游提供旅游知识培训,学习旅游知识,如中国文化、旅游文化等,以培养其行业能力。其次,让导游又是旅游翻译人才,针对性地进行旅游翻译理论与实践培训。即培养旅游从业者的翻译能力,补足译者的旅游业知识。
(三)社会要重视旅游业研究与发展所带来的翻译发展
旅游业正向国际化发展,对旅游业所做的研究也要与其产业化发展同步,并随之带来翻译的进步。随着旅游业的研究、服务工作、大型活动等相继增多,市场对旅游文本翻译的需求增加、要求提高,旅游翻译为了跟上行业需求,适应国际化潮流,其质量自然也会提高。同时,行业也可以建立旅游翻译协会,专业人士可共商研讨并解决旅游翻译中的问题。
六、结语
旅游文本作为了解旅游景点的重要资料,其译本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旅游文本的翻译只有跟上旅游业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外宣作用,才能让更的多人了解中国的旅游业。
参考文献:
[1]靳小响.跨文化交际视角下旅游英语翻译探究[J].智库时代,2019(23).
[2]王涛.跨文化传播视域下旅游外宣翻译研究[J].度假旅游,2019(4).
[3]黄成柱.旅游英语翻译研究综述[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9).
[4]姜蓓蓓,吴斐等.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汉英旅游翻译方法研究——以湘西张家界旅游翻译为例[J].英语教师,2018(15).
[5]黄乐辰.蜀道申遗视角下的旅游翻译对旅游活动意义探讨[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8).
[6]梁亚敏.浅析旅游产业文化及旅游翻译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12).
[7]郭芳.导游翻译文本的特殊性[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8).
[8]王纯阳,屈海林.旅游动机、目的地形象与旅游者期望[J].旅游学刊,2013(6).
[9]袁媛.中国旅游人培养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
[10]贾文波.旅游翻译不可忽视民族审美差异[J].上海科技翻译,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