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形势下民族高校青年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2019-12-12蓝永丽金星
蓝永丽?金星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民族高校青年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新挑战,也顯现出新问题。做好新形势下民族高校青年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需要高校基层党组织真抓实管、建章立制、创新载体、整合资源,有意识、有针对、有创造地进行,使之真正发挥作用,成为服务青年教职工的一项重要工作。
关键词:民族高校;青年教工;思想政治教育
一、引言
民族高校作为党和国家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研究中国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传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展示我国民族政策和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肩负着做好民族地区和民族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任。[1]民族高校的青年教职工活跃在教书育人的最前沿,他们年龄与学生接近,平日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各民族青年大学生影响最大。因此,加强和改进民族高校青年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新形势下民族高校青年教职工思想政治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高校的师资队伍呈现专业化、年轻化趋势,青年教职工逐渐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方面的主力军。当前高校青年教职工思想政治状况积极健康,对于党和政府工作关注度和满意度很高,尤其是民族高校青年教职工对党和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基本政策等高度认同,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但是在全球化浪潮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各种文化思潮激烈碰撞,人们的思想观更新迅速,极少部分教师出现了政治意识下滑、理想信念动摇等问题。[2]因此,加强新形势下民族高校青年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起一支政治思想过硬、职业道德高尚、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青年教师队伍成为一项重要而急迫的任务。
三、做好当前民族高校青年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天职,高校教师,尤其是民族高校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在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做好当前民族高校青年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事关民族团结、人才培养、自身提高的“大事”。
(一)事关民族团结
民族高校是党和国家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研究中国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传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民族高校的青年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自然也肩负起了推动民族团结的光荣使命和艰巨任务。民族高校中,他们站立在教学与科研一线,始终面对着各民族青年学生和民族地区,是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排头兵和先行者,他们自身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家国情怀等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民族团结教育的成败。
(二)事关人才培养
高等学校的本质职能是培养人才,而这一职能的发挥主要是通过高校教师所从事的教学活动来实现的。因此,教学就成为高校教师最基本的职责。高校教师作为教育者,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高校教师通过传授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学科领域的专业技能,并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即“授业”;二是高校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人生发展和道德价值取向的选择,培养学生道德判断的能力,实现学生人格发展的完善,即“传道”。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教师节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讲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关键在教师”,“好老师应该把‘传道放在第一位,既要‘授业,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心中有国家和民族,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民族高校教师的思想状况和水平对当代青年大学生有着直接影响,关乎青年大学生成长和发展。
(三)事关自身提高
如今的青年教师大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其中不少有海外求学经历,他们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较高、思维活跃,对事物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新动力。与此同时,青年教师刚步入工作岗位,缺乏工作经验,判断能力不足。尤其是在当前,国际意识形态斗争隐蔽化,西方敌对势力以文化产品为载体来传播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念,达到“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中,高校青年教师首当其冲,民族高校的青年教师更甚,国外敌对分子专门以教育和学术交流为掩饰,向高层学者、知识分子等社会精英进行价值观渗透。其次,在深化改革的浪潮中,面对社会转型期的阵痛,缺乏社会经历的青年教师又容易陷入理论主义的空谈中,逃不过心浮气躁、政治冷漠、职业倦怠、信念缺失等不良现象。因此,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重要,不仅可以筑牢他们的思想防线,更能提高自身思想境界。
四、新形势下民族高校青年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各高校针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仍存在思想政治工作重业务轻政治、重说教轻感化、重形式轻效果等问题。
(一)思想政治工作重业务轻政治
近年来,面对高校办学的激烈竞争,许多高校将科研成果、生源情况、教师学历等作为学校的主要发展目标而忽视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导致在人才的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上都向教师业务素质方面倾斜[3],民族院校亦不能幸免。因此,高校在谈及对青年教师的素质培养时更多的是提高其业务能力而非抓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工作。在当下以科研文章论英雄的教师评价体系中,青年教师更看重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忽视育人工作,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不甚关心,对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感兴趣,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掌握和研究学生的思想动态,不知道如何回应学生们的思想困惑与偏激想法,只“授业”,却无心“传道”。
(二)思想政治工作重说教轻感化
一直以来,高校在青年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做了功、下了力,但效果并不明显,主要问题还是形式单一,方法简单。时至今日,不少高校仍然是以下发红头文件、组织集中学习等形式进行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当然,这种形式的教育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但不能是唯一的。尤其在“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上网”。笔者也关注到,不少高校已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转移到网络上,但这种转移只是“新瓶装旧酒”,只不过是理论政策、文件精神的电子化、网络化,仍旧摆脱不了灌输式说教多、引导互动参与少等老问题。
(三)思想政治工作重形式轻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持久性等特点。对于高校而言,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要注意不能脱离具体的学习、生活、工作情景,不能单纯依靠宣传部门,各个部门更不能“各自为政”。据笔者观察,目前,高校青年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力度比较大,活动也比较多,但往往给人有“打一枪换一地”、运动式作战的感觉,主题性、系统性、连贯性不强,效果不明显,教育难以落到实处。此外,各个部门、学院之间“关起门来”开展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类型和内容高度重合,不能依托自己的学科、专业等背景,缺乏典型性,缺乏可复制、可参考的经验和案例。
五、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高校青年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选择
针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民族高校青年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提高青年教职工思想政治水平,使其尽快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生力军和主力军,笔者结合自身所在学校的实践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领导,重在落实
做好民族高校青年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在党。之所以出现教师重业务轻党建、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根本原因是基层党委主体责任履行不到位,弱化了领导。民族高校应该坚持党委、党组织在青年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和组织的总体规划的中心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教育方针,在党员干部中形成勇于担当、履职尽责的政治氛围。当下,民族院校应该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凸显基层党委的核心地位,强化领导,将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职责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努力提高他们学习党章党规、学习系列讲话的自觉性,增强他们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正确处理思想文化领域的各种问题,既能“授业”,更要“传道”。
(二)建章立制,树立风范
师德是教师之魂,育人之本;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内容,要引导教师坚定理想信念,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做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的表率。笔者所在的中南民族大学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完善和加强教师宣传教育和课堂政治纪律管理的实施意见》《师德师风负面清单》等制度,形成了系统化、规范化的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体系,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度”,开展青年教职工思想政治调研工作,还将师德师风建设与评优评先、考核奖励、职称评定等工作挂钩,真正在青年教职工中树立起严谨治学、爱岗敬业、创新求实、诚信文明的师德风范,全面提高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三)创新载体,形神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科学化,增强艺术性,就需要借助环境、榜样等途径,结合工作业务与生活实际创新载体,否则就是脱离实际,就是“空对空”,就是“两张皮”。作为民族高校,笔者所在的中南民族大学高度重视网络平台。学校结合党和国家每一时期的重要方针政策以及学校发展的重要事件,在学校官网首页开辟特色主题教育区和专题网站,图文并茂,既有理论政策的严肃宣讲,又有师生身边的鲜活案例,真正做到了严肃活泼,形神结合。同时,学校在开展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学校大力表彰在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优秀青年教师,评选年度“十佳教工”“三育人”标兵等,树立先进典型,充分利用报刊、网络、橱窗等宣传阵地,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营造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氛围。
(四)齐抓共管,整合资源
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全体教职工,教育内容覆盖他们的教学科研、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交往,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学校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合力。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纵横交错的立体网络,党政工团都有同上下级之间以及其他部门之间的纵向和横向的双重联系,各部门和学院要围绕共同的工作目标,履行各自的职责,密切配合,相互补台,整合资源。笔者所在中南民族大學从2012年开始,由学校党委宣传部、学工部、教务处、创新创业中心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分党委联合举办“导航杯”实践教育活动节,活动节有效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在加强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要求参赛团队和学生必须配备指导老师,把青年教师也作为参与主体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形成师生共同参与、一起学习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陈达云.高水平民族大学建设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3(9).
[2]董振力,高峰.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集美大学学报,2001(3).
[3]周小驭,刘艳红,唐辉.浅议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