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漳溉邺再探

2019-12-12赵颖

卷宗 2019年31期
关键词:水经注西门豹

摘 要:战国时期魏国引漳溉邺,惠及邺地民众,学界对其事进行深入研究,但至今仍存在一些争议。《吕氏春秋》、《史记》、《汉书》等关于魏国邺地的记载是研究引漳溉邺的基础,也是产生疑惑与争议的原因。深入解读传世文献,一些疑惑和争议即可得到解决:魏国引漳溉邺真实存在于中国历史中,魏文侯时期西门豹引漳溉邺,其后魏襄王时期史起引漳溉邺。

关键词:引漳溉邺;西门豹;史起;《水经注》

战国时期魏国引漳水灌溉邺地,古代典籍对于此事的记载出入甚大。《吕氏春秋·乐成》记载史起讥讽西门豹“愚与不忠”并向魏襄王献计治理邺田、引漳水灌溉邺地;《史记·河渠书》写道“西门豹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对史起只字不提;西汉后期史学家褚少孙在司马迁记载的基础上,详细描述西门豹引漳溉邺的经过;《汉书·沟洫志》中班固认定“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的主人公是史起;晋代陆翙的《邺中记》记载:“当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堰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后史起为邺令,引漳水十二渠,灌溉魏田数百顷,魏益丰实”。为什么古代典籍记载同一事件却相差甚大,历史上引漳溉邺之人是谁?本文试在前贤研究基础上对引漳溉邺之事再加考辨,以求教于方家。

1 恢复引漳溉邺历史原貌

战国时期,各国烽火四起,混战不断。西面是秦国,北面是赵国,东面是齐国,南面是楚国,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为天下之腰脊,河北之襟喉”的魏国四面受敌。不难想象,由秦国丞相吕不韦招集门客编撰的《吕氏春秋》在记载敌国——魏国历史时,定会有意抹杀魏国贤令西门豹功绩,恶化魏国臣子间关系,从而掩盖历史真相,造成后代对魏国的偏见,以达到对敌国文字攻击的目的。所以《吕氏春秋》对于魏国引漳溉邺历史的记载虽保留了一部分历史真相(史起引漳溉邺),但主观性过强,而《史记》对于这段历史的描写亦不全面。魏国引漳溉邺之事,司马迁以“西门豹引漳水溉邺”几字简略描写,一方面表现司马迁对《吕氏春秋》所记内容的怀疑,一方面反映司马迁搜求史料的遗缺。史学家褚少孙在续补的《滑稽列传》中承袭司马迁的观点,详细描述西门豹引漳水灌溉邺地经过,但他未深入考证,忽视史起的功绩。司马迁、褚少孙对于《吕氏春秋》所载历史持怀疑态度,而东汉史官班固却将《吕氏春秋》对这段历史的描写全盘吸收,究其原因与班固创作《汉书》动机有关。正如朴宰雨先生在《〈史记〉〈汉书〉比较研究》中说:“由此可知,他(班彪)作《后传》之动机非但在补《史记》之阙,而且在正《史记》之失。班固承父亲之意……可知其动机何在。”班固沿袭与《史记》记载出入极大的《吕氏春秋》,即欲正《史记》缺失以彰显《汉书》价值。再观《邺中记》,陈一良先生认为“确是值得重视的”,相对于《吕氏春秋》、《史记》、《汉书》,《邺中记》对于引漳溉邺之事记载较为客观详备,但笔者更认同《水经注》记载:“昔魏文侯以西门豹为邺令也,引漳以溉邺,民赖其用。其后至魏襄王,以史起为邺令,又堰漳水以灌邺田,咸成沃壤,百姓歌之。”

2 魏文侯时期,西门豹引漳溉邺

西门豹作为魏国贤令在古代典籍中多有记载。他为官清正廉洁、秋毫不犯,“西门豹为邺令请尅洁慤秋毫之端无私利也”;重视信用“与民约信,非一日之积也。一举而欺之,后不可复用也”;蓄积于民,以助魏文侯为霸王;破除河伯娶亲陋俗并引漳溉邺。

邺地地势低平,土质疏松,位于漳河两岸,而漳水落差大,泥沙多,因此洪涝灾害严重,农田大片被淹。加之此地属于边远地区,紧邻赵国,常有抢劫等事发生,百姓生活苦不堪言。魏国李悝提倡“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天灾对粮食的损害,但百姓的生活仍无实质性改变。迷信神灵的邺地人民,便将这无法解决的河患问题寄希望于河神,而当地官绅借以供奉河神为名压榨百姓,雪上加霜的百姓纷纷逃离邺地,致使田地荒芜。西门豹上任后,破除河伯娶亲陋俗,于百姓间树立威望。面对河患,西门豹决定开凿十二渠引漳水灌溉邺田,然而发动百姓引漳溉邺实非易事。原因在于:其一,河神崇拜观念在百姓心中根深蒂固,西门豹虽破除陋俗,但仍无法在短时间内转变百姓观念。其二,百姓无法预测这位“首开灌溉农业先河的西门豹”邺令的决策是否正确。其三,开渠灌田耗费人力,饱受贫困的邺地百姓不愿花费力气。于是,西门豹感叹:“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历史没有向我们说明百姓最终跟随西门豹引漳溉邺的原因,但在典籍中却记载了这种以河灌为农田水利形态带来的收益,百姓“亩收一钟”(一百二十多斤)、“河内称治”,邺地逐渐兴盛,使得赵国不敢轻易侵扰。由于高尚的情操以及出色的政绩,西门豹在当地人民心中的形象愈发高大。人们为他建立祠庙并将自己葬于此祠附近为荣,西门豹甚至被后人赋予了祈子、求雨功能。魏武帝曹操葬于西门豹祠附近;三国时期魏将领田豫临死之际嘱托妻子将其葬于西门豹祠附近;前秦王苻坚因其母于西门豹祠祈子而生;奚康生因于西门豹祠求雨不成,令人拔西门豹舌。西门豹根据邺地特点开凿十二渠引流漳水灌溉邺田,造福一方,流芳百世。

3 魏襄王时期,史起引漳溉邺

从魏文侯至魏襄王,时间已过近百年。由于农田水利事业开始之初规模不大,加之漳河的改道,西门豹开凿十二渠引漳水溉邺的工程近于荒废。百年之后的史起面对邺地现况,借鉴前辈西门豹引漳水计策。但不同之处在于史起欲“堰漳水以灌邺田”,关键在“堰”。正如殷崇浩先生在《史起决漳探实》中说:“我们提出了史起决漳是水洗盐碱的看法,并对其工程细节作了探讨,认为此工程把握住了盐碱地水洗法的关键,同时还将水洗法与放淤法综合进行了运用,说明当时的土壤科学技术已发展到了较高的程度。”史起注意到了邺地盐碱化严重,通过堰引漳水,冲刷盐碱地,增加土壤肥力,使得“咸成沃壤”。

而实施这项工程并非一帆风顺。究其原因,首先,百姓怀疑该项工程的价值。前人西门豹引漳溉邺虽取得一定成效,但物是人非,漳河改道、十二渠荒废,面对颗粒不收的现状,百姓无法确信此次工程能否發挥持续作用并造福后代。其次,此项工程的风险大。史起打算堰引漳水来冲刷邺田,但当时的灌溉水平极难掌握冲刷力度,稍有不慎,局面将难以控制。其三,史起没有牢固的人民基础。西门豹在引漳溉邺之前已凭借出色的政绩在邺地百姓间树立威望,而史起一上任便要动用民力实施风险性极大的农田水利工程,百姓自然怨声四起。

史起预料到民怨造成的后果“大者死,其次乃藉臣”,藉,指用绳子绑缚,而绑缚是为了达到践踏、凌辱他人尊严的目的。果然怨声鼎沸,但史起并未终止这项工程,并建议襄王委派他人完成,表面上是其他官员在执行此事,而实际上一定是史起这位“总设计师”在指挥。水洗盐碱地使得瘠土变成了良田,百姓大获其利。然而,在政绩上,史起终敌不过西门豹,只留下“邺有圣令,时为史公。决漳水,灌邺旁。终古斥卤,生之稻粱。”这首民歌来表达邺地人民对他功绩的赞扬。

概言之,魏文侯时期贤令西门豹引漳水灌溉邺田,百姓大获其利,到了魏襄王时期,邺令史起堰引漳水灌溉邺地,治理邺田盐碱化,造福一方。

参考文献

[1][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3]杨树达.汉书管窥杨树达文集10[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4][汉]高诱注.吕氏春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5]陆翙撰.邺中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5.

作者简介

赵颖(1994-),女,河南焦作人,兰州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先秦两汉文学文化。

猜你喜欢

水经注西门豹
西门豹开引漳十二渠
西门豹的“不平凡”
四上《26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机智的西门豹
〈水经注〉与魏晋南北朝地理文学文献研究》简介
西门豹治邺
西门豹罢官的故事
《史记索隐》与《史记正义》引《水经注》考
唐代李贤《后汉书》注引《水经注》考
郦道元所见早期园林——《水经注》园林史料举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