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灾害教育的教学策略

2019-12-12张向红

陕西教育·教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防灾减灾灾害

张向红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大,地质复杂多变,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教育就成为减灾降灾教育的重要阵地。近年来,灾害教育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并得到了有效的实施。特别是随着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丰富,视野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热爱地理学科的高中学生开始关注中国地理灾害。

一、认真构建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

在灾害教育当中,所谓的知识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对灾害的类型加以掌握,并明确灾害在空间分布方面的规律,以及灾害产生与演化的相关机制,同时要對灾害的影响加以了解,使学生的灾害分析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并认识到防灾减灾的重要意义。技能目标则是对学生灾害调查以及灾情分析等能力进行培养,并使其能够在类似灾害当中有效运用自救或互救措施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这种目标主要是在学生内心形成防灾减灾意识,使其能够将自然当中的异常情况与自身所学联系起来,实现意识向行为的转化。

2.方法目标和过程目标

灾害教育方面的方法目标即通过探究学习,提出相应的灾害防控策略,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的探究精神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在相互沟通当中理解灾害教育的价值所在;而过程目标则是让学生从多种途径对灾害教育内容进行收集和整理,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充分的参与,同时要求学生对生活和时政加以关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心我国的灾害分布和成因,关注我国灾害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形成正确的灾害观,加强学生自身的责任感。特别是做好灾害防控准备,树立较强的灾害防控意识,发现身边的灾害隐患。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高中地理灾害教育方面的教学设计应该涉及自然灾害以及防灾减灾等内容,其中自然灾害包括自然界当中的异常现象,且能够威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灾害问题,这种灾害具有较强的破坏性且危害面积较为广泛,在教学设计方面可以加入台风、海啸、泥石流、地震等内容;防灾减灾方面的措施则是在发生灾害以后的救援方法及政策,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海啸预警、防洪排涝、防火救火等。教学课题的设计应该让学生从中认识到灾害的危险性,并通过对灾害的探讨,了解防灾减灾的具体措施,并在课堂交流当中提升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相关材料进行收集,并在课前发到各学习小组当中,同时要对学习活动的细节加以记录,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组织探究学习,使学生能够在联系自身生活的同时,对地理加以关注,使其能够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三、引导学生课外探究精选案例

地理灾害教育不是仅局限于课内,课外学习的天地也很广阔。在课外,教师可以布置和参与探究性课题研究。为了能够更直接、形象地体现教学内容,使教学过程更具有可读性和操作性,教师可以精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灾害教育案例,让学生分析探究,写出总结,得出一些可行性的应对策略。如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4点2秒,河北唐山市发生7.8级的大地震。死亡24.2万人,重伤16万人,一座重工业城市毁于一旦,直接经济损失30亿元以上,为20世纪世界地震史上人员伤亡最大的地震之一。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当今的地震教育情况、科技发展水平、国内外应对能力、灾后重建设想等相关论题展开探究,书面呈现研究成果。这种利用真实的案例实现课堂情境的有效创设,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能力,特别是对具有多种解法的问题,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时了解灾害的概念、过程以及危害,在探讨预防措施的同时,掌握防范技能,这对于灾害教育效果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组织开展灾害教育综合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是学生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是巩固所学知识最有效的方式。教师可在地球日、消防日、交通安全日等节日组织演讲比赛,可以请亲身经历过灾害的人讲述实际感受;学校也可以邀请交通、消防部门的专家向学生介绍相关知识,尝试建立相应的网站宣传防灾知识,其中包括地震、火山爆发等一系列灾害信息和气象信息,便于学生查阅;组织开展针对自然灾害模拟救援活动、与社会共同进行防灾演习和逃生演习等。

综上所述,将高中地理教学与灾害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了解灾害并掌握防灾减灾的相关措施,对灾害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运用各种措施对高中地理灾害教育进行不断的强化,以此来推动相关教育目标的实现。

作者单位  甘肃省秦安县第五中学

猜你喜欢

防灾减灾灾害
中国“防灾减灾日”问答
自然灾害高风险区居民防灾素养调查
“安全”开会
防灾减灾(消防)应急疏散演练
气象部门防雷减灾工作及问题分析
灾害肆虐
2015年我国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2.74亿元
地震让日本防灾食品热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