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受诗词的馨香

2019-12-12王玥

陕西教育·教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诗词古诗词情境

王玥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古诗词好似争奇斗艳的百花,或浓烈,或淡雅,无一不散发着阵阵清香,沁人心脾,滋養心灵。正是因为古诗词在滋润心灵、完善人格上的重要意义,其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教学也越来越受重视。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囿于家庭教育和文化熏陶的不足,对于古诗词背诵得不多、理解得有限,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挑战不小。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馨香,语文教师该怎样进行有效的古诗词教学呢?

一、读:口有余韵,心有感悟

读是学习古诗词的不二法门,只有反复诵读、反复品味,才能在口有余韵的同时心有感悟,才能真正理解诗词内涵。为此,我十分重视诵读教学,通常诵读古诗词时分三步:第一步,示范引路。即教师进行有感情的示范朗读,读得抑扬顿挫,读得饱含激情,这样既能营造一个充满感情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全神贯注,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语气、节奏甚至是表情,既入耳又入心。第二步,多样训练。即不断变换诵读形式,可以是学生单独诵读,也可以是小组诵读;可以是男生女生对着读,也可以是同桌接着读;可以是大声朗读,也可以是无声默读,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来激发诵读兴趣。第三步,自由发挥。当学生对古诗词有了一定理解之后,可以让其自由诵读,如有的学生喜欢配乐朗读,有的学生喜欢绘画朗读,虽稚嫩却不乏童趣,虽简单却不乏深情。

二、演:身临其境,践行把握

创设情境是语文教学的常用手段,古诗词教学也不例外。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置身于一定情境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品味古诗词的内涵,才能触碰作者的内心世界,而表演就是创设情境的好方法。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引导他们进行表演,将学生带入一个真实的情境,进而在践行中更好地理解、把握诗词的感情基调。以《池上》为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我让学生亲自去表演一番“一个小孩偷采白莲”的情景,学生撑着小船走进画面,东张西望、小心翼翼、神情紧张,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偷”的形态,然后他划开一片浮萍走出画面,却留下了船划过的痕迹,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不解藏踪迹”。学生在表演中既设计了动作,也揣摩了心理,对小娃天真可爱、活泼淘气的形象有了更深的认识。

三、换:析词品句,比对理解

古诗词语言凝练、意义隽永,其中很多字词都是推敲而来,不可替代。如果学生不能感悟古诗词中重点词句的妙处,那么教师就可以用其他词来替换这个词,让学生对比、分析、品读,在细细的品析中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为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例如在学习《夜宿山寺》时,“危楼高百尺”中的“危”字,将诗人胆战心惊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侧面烘托了高楼之高。“假设你是李白,你能将‘危字换为其他字吗?”学生们在短暂的思考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有的说“高”,有的说“大”,有的说“木”,还有的说“寺”。我让学生们将替换的字放在诗中,反复诵读、比较,学生感觉这几个字都不如“危”字用得妙,能够贴切地反映诗人的心情。这样的替换、品析,能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诗词、更好地建构意境,对于语文素养的提升大有帮助。

四、想:扩展想象,个性解读

古诗词往往很短,但可供学生想象的空间非常大,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他们走进诗人描绘的世界,结合自己的经验和阅历进行个性化解读,以便更好地理解诗词真味,构建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例如在学习《江雪》时,我首先给学生出示了一幅画,在银装素裹的银白世界中,一位老者孑然独立江边,雪中钓鱼。为什么老者在鸟都不出来的大雪天在此钓鱼呢?他的目的就是为了钓鱼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想象的大门打开了。有的说:他在欣赏这茫茫雪景。有的说:他也许是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想要独自一人静静思考。有的说:他可能很享受这种孤独的感觉。创造性的解读既打开了学生的想象之门,使学生个性飞扬,也在诗中留白处重建了意象,加深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提升了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节奏强、韵律美的古诗词是几千年华夏文化的积淀,是中华民族的精魂所系。通过诵读、记忆和学习,能够对小学生的人格养成、道德建构、审美培育带来积极影响。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从学生终身学习的高度出发,多方面引导学生体悟诗情、掌握方法,既要提高学生的诗词造诣和语文能力,又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成为传承经典的合格接班人!

作者单位  甘肃省通渭县义岗川教育学区

猜你喜欢

诗词古诗词情境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诗词书法作品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诗词篇】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