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器械供应及时性与准确性的效果评价

2019-12-12区敏陈玉莹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51008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22期
关键词:手术器械合格率器械

区敏 陈玉莹 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东 广州 51008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器械供应及时性与准确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采用传统常规管理方法期间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18例,回收、清洗手术室器械62846件;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18例,回收、清洗手术室器械62885件;比较持续质量改进前后工作人员各项管理质量评分与消毒灭菌情况。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后工作人员各项管理质量评分均较改进前有所提高(P<0.05);持续质量改进后等离子灭菌与高压灭菌耗时均较改进前缩短(P<0.05);器械准备合格率较改进前提高(P<0.05)。结论:给予消毒供应室持续质量改进能够及时发现科室工作过程中的管理漏洞与存在的问题,对提高手术器械供应及时性与准确性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

当前医院的手术器械主要采用集中式管理,不但能够有效规范清洗消毒流程,延长期限使用寿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的发生率[1]。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更新换代,医院手术量变大,且复杂手术增多,使得对手术器械供应的及时性与准确性提出来更高的要求[2]。鉴于此,笔者对本院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手术器械供应的时效性与准确性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消毒供应室于2017年11月开始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采用的传统常规管理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24~47岁,平均(34.9±3.8)岁,学历:大专9例,本科9例;职称:高级1例,中级9例,初级4例,技术工人4例,期间共回收、清洗手术室器械62846件;选取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24~48岁,平均(35.8±4.2)岁,学历:大专8例,本科10例;职称:高级2例,中级8例,初级5例,技术工人3例,期间共回收、清洗手术室器械62885件。持续质量改进前后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基本资料差异比较基本一致,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采用的传统常规管理方法,主要内容如下:科室护士长排班,对污染器械的回收、无菌器械的发放及出入科室的器械均安排专人负责,并进行认真核对、登记。持续质量改进主要流程如下:①根据手术通知单仪器班老师的备注,判断所用物品的急用状况。器械回收时正确,完整填写《手术供应器械交接单》,有问题及时跟仪器班老师沟通。②根据器械急需的使用的真实情况填写表格,并注明急需使用的接台时间,避免延误供应。③急灭菌器械应放置急灭菌标识牌与《手术供器械交接单》一并送供应室清洗、包装,并由清洗与包装工作人员交接核查并在交接单上两人签名。④使用电子追溯系统可即时追踪器械包在供应室的处理情况,减少大量电话联系与现场查找器械包。

1.3 观察指标

比较持续质量改进前后工作人员各项管理质量评分与消毒灭菌情况。采用科室自制质量管理评价表对感染知识培训、质量监督、手术器械灭菌知识培训及管理流程细化等情况进行评分,各项评分满分均为100分,>85表示质量高;71~85分表示质量较好;<70分表示质量一般。应急灭菌时间指回收至灭菌完毕所耗时间。器械准备合格标准:清洗质量合格、数量正确、性能良好。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χ²检验。P<0.05为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持续质量改进前后工作人员各项管理质量评分情况

持续质量改进后工作人员各项管理质量评分均较改进前有所提高(P<0.05),差异显著,见表1。

表1. 比较持续质量改进前后工作人员各项管理质量评分情况 (±s,分)

表1. 比较持续质量改进前后工作人员各项管理质量评分情况 (±s,分)

组别 例数 感染知识 质量监督 灭菌知识 管理流程细化持续质量改进前 18 80.24±1.15 82.17±1.10 84.37±1.18 82.31±1.17持续质量改进后 18 91.37±1.08 93.45±0.98 93.18±1.07 91.25±1.12 t 29.931 32.484 23.465 23.418 P<0.05 <0.05 <0.05 <0.05

2.2 比较持续质量改进消毒灭菌情况与准备合格率

持续质量改进后等离子灭菌与高压灭菌耗时均较改进前缩短(P<0.05);器械准备合格率较改进前提高(P<0.05),差异显著,见表2。

表2. 比较持续质量改进消毒灭菌情况与准备合格率[±s,n(%)]

表2. 比较持续质量改进消毒灭菌情况与准备合格率[±s,n(%)]

耗时 高压灭菌耗时 器械准备合格率持续质量改进前 62846 102.41±14.37 138.49±8.85 57269(91.13)持续质量改进后 62885 80.47±10.87 114.37±11.75 61501(97.80)t/χ² 5.166 6.957 2676.5 P<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等离子灭菌

3.讨论

本院消毒供应科室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以来共发现以下问题:①精细或贵重手术器械只有唯一一份,或器械数量较少;②器械手术使用频率非常高;③急需灭菌物品数量多;④灭菌设备数量有限,等待时间长;⑤无法随时了解器械包在供应室处置情况,难寻找器械包位置;⑥手工签名没有统计工作量与质量控制。上述问题均进行了有效解决。并根据急灭菌物品分类放置急灭菌标识牌:现时手术急需物品:特急(1.5h);当天接台急需物品:加急(2.5h);唯一优先急需物品:急用物品;明日第一台物品:明日第一台。通过对岗位人员的调整,对消毒、包装、清洗等工作人员上下班时间的合理安排,有效地缩短器械供应时间,通过对工作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提高临床应急能力与服务质量[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持续质量改进后工作人员各项管理质量评分均较改进前有所提高(P<0.05);持续质量改进后等离子灭菌与高压灭菌耗时均较改进前缩短(P<0.05);器械准备合格率较改进前提高(P<0.05),差异显著。与蔡丽娥等[4]研究结果类似,笔者分析持续质量改进的优点在于:①通过对手术器械设置应急登记,安排绿色应急值班人员,每日对应急手术器械进行固定处理,从而保证器械灭菌的及时性。②可通过对排班制度进行弹性安排,保证了资源的合理使用,有效地缩短了手术器械供应时间。③通过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操作能力与工作质量。同时对手术器械进行分类处理,根据手术台数确定灭菌器械量,优先处理急用手术器械并及时派送。并安排器械厂家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对手术器械的注意事项与处理要点进行示范,从而保证手术器械提供的准确性[5]。

综上,给予消毒供应室持续质量改进能够及时发现科室工作过程中的管理漏洞与存在的问题,对提高手术器械供应及时性与准确性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

猜你喜欢

手术器械合格率器械
无缝隙管理在手术室术后器械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手术器械预处理在手术室的应用
2020年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抽检样品合格率99.49%
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8%
风险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处理流程中的应用探讨
持续质量改进对手术器械供应及时性与准确性的影响
消毒供应中心标准操作程序在骨科外来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提高铝电解电容器合格率的多元化工艺技术
健身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