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审辨式思维

2019-12-11张丽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3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核心素养

张丽

摘 要:近年来,审辨式思维受到众多国家的重视,并成为当下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课标中明确指出,通过语文的学习,发展思维能力。“核心素养”中也提出学生应该学会实践创新,并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审辨式思维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质疑并合作解决。

关键词:语文课堂 审辩式思维 核心素养

审辨式思维,在中国也被称为“批判性思维”。创造性审辨思维是一个整合的技能,他有四个必要条件,一是在接触新资料时,产生众多的解决思路了,进行头脑风暴,二是进行反思判断,不断地筛选、整合、反思,产生解决方案;三是进行自我调节,不断地对自己思维活动再思考。四是个体的态度和观念,能够容忍歧义,尊重他人意见。在阅读教学中,强调自主性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这样的审辨式思维。课标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尤其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但是,目前的阅读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阅读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重传授,学生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对于文本的理解,缺乏主动学习以及质疑能力;教材结构化、规范化,缺乏灵活性、创造性;阅读教学以考试为主要目的,学生缺乏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阅读教学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辨式思维。因此,我们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展审辩式阅读,培养学生的审辨式思维。

一、审辨式阅读是什么

审辨式阅读是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审辨式思维。审辨思维是一个主动的、经过审慎考虑的,并利用知识、证据来评估和判断其假设的过程。它包括对自己及他人思维的分析和评估。

审辨思维是一个整合的技能,让学生有想法产生到反思判断,再自我调节到最终形成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审辨式阅读是在基础阅读之上知道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阅读。通过五个阅读策略(5c):信息提取、分析推理、整合诠释、反思评价及创意产生,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积极思考、敢于质疑、用于创新的审辨式思维。

二、审辩阅读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特点

1.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来诠释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2.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我们任何一篇文章、故事一定有和孩子生活相结合的地方,你能不能把这个主题与孩子生活相连接?

3.学科之间的整合,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项目式学习。

4.研究和论证,就是研究课程的能力培养。

5.演讲与辩论,鼓励孩子参与到辩论过程中,培养孩子审辩思维的能力。

6.制作与创新,这就是我们说的阅读跟产出,就是输出跟产出的关系。好的阅读课一定有产出,读和写一定是连在一起的。

三、为什么要进行审辨式阅读

审辨式阅读是语文学科国家课程校本化的体现,对语文学科起到减负增效的作用。未来社会需要具有独立思考和审辨式思维的人,需要具有创造性的人;核心素养提出我们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有质疑和创新精神,所以我们要进行审辨式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而语文阅读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语文是基础学科,课时基本学科,更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相信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好学生的审辨式思维,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分析与理解,有助于学生在其他学科上的信息提取、整合等。审辨式阅读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四、审辨式阅读如何开展

1.目前我校的审辨式阅读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初步构建审辨式阅读教学的框架。

2.对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的课文进行筛选,选出8篇适合进行审辨式阅读教学的课文,语文教师利用假期时间进行集体研讨。

3.最重要的是教师理念的转变,要把培养学生的审辨式思维真正渗透落实到每节语文课中,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敢于质疑,并能够找到充分的理由和依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勇于创新。

五、审辩式阅读课例——《父亲、树林和鸟》审辩式阅读教学

《父亲、树林和鸟》是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课的课后第二题提出几种不同的说法,让学生判断对错。结合这道题和审辨式阅读思路,我将本课划分为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在帮助学生理解与运用生字词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提取和分析推理阅读策略,引导学生通过课文阅读,初步感知文章整体结构和基本把握文章主体大意。

第二课时沿着“父亲对鸟习性熟悉的具体表现”着以主线,通过信息提取、分析推理、整合诠释、和反思评价阅读策略(5c),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父亲知鸟、爱鸟之情。

第三课时,在学生能够体会父亲对鸟、大自然热爱的基础上,设计了学生护鸟标语制作与展示,以及“我父亲曾经是猎人吗?”的主题辩论,以此培养学生审辩式思维能力,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初步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在意蕴。

在这一过程中,我循循善诱、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乐趣,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一环又一环的设为中,培养学生的审辨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际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将阅读对于学生思辩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充分发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辩观。如在课文中抓住“一生”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捕捉、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表现得特别明显,似乎让我看到一种不一样的课堂风貌,而不是循规蹈矩。学生们的逻辑层次表达清晰,一层一层进行推理,让我明显地感觉到学生的表达在进步。

总之,培养学生审辩式思维不是一蹴而就的。把课堂还给学生,保护学生的个性,保护学生的创造力,多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发展学生分析推理与审辩思维,为学生们创造更大的發展空间,使学生在今后的成长中能有机会成为创新型人才,是我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陈明.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与实践策略——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J],名师在线,2018.

[2]李悦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辩式思维能力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