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老年骨科下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2019-12-11耿世智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21期
关键词:腰丛运动神经下腔

耿世智

(甘肃省庆阳市环县人民医院,甘肃庆阳 745700)

以往传统的下肢手术通常情况下都是采用椎管内麻醉,这种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较多。但是近年来,随着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行趋于神经阻滞麻醉在临床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麻醉方式与椎管内麻醉相比患者的并发症较少,同时方法定位较为精准,操作也更加简单[1-2]。基于此,该文以2018年2月—2019年3月为时间范围,采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方式应用于骨科下肢手术的临床应用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36例老年骨科下肢手术患者作为该次课题研究对象,在患者自愿参与到该次课题研究并且同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前提下将其分为Y组和X组,每组患者18例,Y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椎管内麻醉方法(其中硬膜外12例,蛛网膜下腔6例),X组患者采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方法最终应用效果。该次研究中,X组患者男性共有10例,女性共有8例,年龄范围60~78岁,平均年龄为(68±3.15);Y 组中共有男性患者 11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范围60~78岁,平均年龄为 (69.29±4.31)。参与该次课题研究的患者排除局部麻药过敏患者和临时安放起搏器患者,且该项研究已经得到了该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X组患者采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方法,医护人员选取患者患肢的上侧卧位,超声引导下分别标定患者的腰丛以及坐骨神经阻滞穿刺点。第一,腰丛,选取患者腰椎间隙,向患者手术一侧旁开4~5 cm作为腰丛阻滞穿刺点。第二,坐骨神经,对患者的骶髂关节,股骨大转子以及骶裂孔三点作为标记,在前两者的连线中点作为垂直线,与后两者连线交点作为患者坐骨神经阻滞穿刺点。确认穿刺点以后,医护人员需要利用超声及神经刺激仪,同时将神经刺激仪与患者相连接,负极连接患者拟阻滞的肌肉群可以产生最大程度的颤搐以后将刺激仪的电流缩小到 (0.31±0.06)mA,如若患者的肌肉颤搐仍然存在,那么医护人员就需要注入0.33%的罗哌卡因 (国药准字号:H20100103100)。

Y组患者则是采用传统的椎管内麻醉手段。医师选择在L3~4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硬膜外用药为1%罗哌卡因(国药准字号:H201001 03100)12~15 mL。 或选择在L3~4间隙行蛛网膜下腔穿刺,蛛网膜下腔用药为0.75%罗哌卡因1.6~2 mL。

1.3 观察指标

详细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以及麻醉后的SBP、HR、DBP,观察和对比患者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以及维持时间。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均行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其中计量资料对比用(±s)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n(%)]的形式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麻醉前和麻醉后的SBP、HR、DBP,发现是X组患者麻醉后的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心率均优于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后不同时间的SBP、HR、DBP对比分析(±s)

表1 两组患者麻醉后不同时间的SBP、HR、DBP对比分析(±s)

组别 麻醉前HR(次/min)SBP(mmHg)DBP(mmHg)X 组(n=18)Y 组(n=18)t值P值76.8±9.5 74.9±8.9 0.619 2 0.539 9 129.4±17.3 132.8±19.5 0.553 3 0.583 6麻醉后30 min HR(次/min)SBP(mmHg)DBP(mmHg)82.4±11.4 83.6±13.8 0.284 4 0.777 8 74.7±8.5 81.9±10.7 2.235 3 0.032 1 138.9±19.5 125.7±18.0 2.110 3 0.042 3 81.8±11.7 64.7±8.1 5.098 2 0.000 0

(2)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以及维持时间,发现X组患者实际情况明显优于Y组,两组患者的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以及维持时间(±s)

表2 两组患者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以及维持时间(±s)

组别 感觉神经起效时间 持续时间运动神经起效时间 持续时间X 组(n=18)Y 组(n=18)t值P值13.29±4.65 4.98±0.48 7.541 9 0.000 0 481.57±20.98 349.68±17.94 20.270 7 0.000 0 15.41±4.96 6.47±0.04 7.646 7 0.000 0 353.98±24.66 285.76±20.47 9.030 9 0.000 0

3 讨论

老年患者骨科下肢手术是现代临床医学中一种十分常见的手术类型,以往针对骨科下肢手术的麻醉方式主要分为蛛网膜下腔麻醉以及硬膜外麻醉,这个方法在实际使用中都有着良好的麻醉效果。即便如此,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也会产生阻滞范围大、患者全身干扰性反应多的不足。当医护人员为患者麻醉以后,患者十分容易产生血液流动指标等危险现象发生,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群体中更加不适宜使用这种麻醉方式[3]。在以往的骨科下肢手术当中,医护人员还会为患者采用全身麻醉的方式,这种麻醉方式虽然麻醉效果和阵痛效果良好,但是其同样会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相关学者研究发现,硬膜外麻醉以及全身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在术后出现呕吐、头痛和尿潴留的并发症概率极高,甚至还会严重延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4]。

该次研究中针对X组采用的是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这种麻醉方式属于外周神经阻滞方法,在感觉以及运动神经的麻醉范围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麻醉效果存在于麻醉神经所支配的周围阻滞以及肌肉,故而具有全身干扰反应少和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稳的特点。同时加之骨科下肢手术患者自身在下肢结构外周神经纤维数量以及密度就会相应减少,其轴突运输能力也就会随之下降,从而也就导致患者外周围神经对于麻醉的药物敏感程度急剧增加,从而导致外周围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得到了有效的增加。

在进行麻醉中使用超声引导及神经刺激仪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更加精准地找寻患者腰丛以及坐骨神经的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避免了神经阻滞麻醉不精确的问题,极大提高了患者神经阻滞的成功率,更不会对患者的神经产生任何损伤。不仅如此,麻醉中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自身本来就属于区域性的组织麻醉,麻醉范围更是仅限于患者的单侧患肢,而阻滞范围包含着患者的自主神经,其自身的小范围对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就会相应降低。

通过该文研究后发现,X组采用了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手段,老年患者麻醉后的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心率均优于椎管内麻醉的Y组患者;同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以及维持时间,发现X组患者实际情况明显优于Y组,两组患者的数值差异十分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发现,在进行骨科下肢手术中采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综上所述,与传统的椎管内麻醉相比,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手段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同时老年患者的并发症更少,效果确切,故值得在老年患者骨科下肢手术中进行广泛应用和推广,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猜你喜欢

腰丛运动神经下腔
右美托咪定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胫腓骨骨折病人镇静效果及苏醒质量的影响观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研究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探讨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危重患者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分析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