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分析
2019-12-11何彩华刘丽宋晶马亚雯
何彩华 ,刘丽 ,宋晶 ,马亚雯
(1.苏州市吴江区第五人民医院,江苏苏州 215211;2.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江苏苏州 215129)
在血管性病变中下肢深静脉血栓较为常见,导致血栓生成的因素较多,即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等,血栓指血流在血管中修补处或者剥落处出现小血块[1]。如不能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极易出现肺栓塞等相关并发症。老年人群均伴有血管壁受损、血管老化情况,极易发生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性疾病,进而使血栓的发生率予以提高[2]。对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超声诊断,分析其超声诊断的特点和结果。现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为研究段,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50例在苏州市吴江区第五人民医院及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3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选自61~93岁,年龄均值为(75.31±2.45)岁。对全部患者均采取多普勒超声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采取X线静脉造影检查诊断。此次研究均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认可、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该组研究。
1.2 方法
超声诊断:使用彩色超声多普勒仪(飞利浦IE33、IU22)对患者进行检查,将其频率设置为5~10 MHz、将其线阵探头设置为L11-3,让患者保持俯卧位,将检查部位充分暴露在外,根据下肢静脉血管走向,自心脏近端向远端检查,充分扫描下肢深静脉情况,对其下肢深静脉血管壁内径大小、血管内壁光滑程度、血管内血流动力学以及血管血流量充盈程度等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将探头加压对血管的血流和肌肉等进行扫描,观察血管内血流动力学以及血管血流量充盈程度,进而判定是否存在深静脉血栓情况。
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患者进行碘过敏试验,让患者取头高足底体位,头部抬高15°左右,使用GE-500 mAX线胃肠透视机对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在患者的足背静脉上行穿刺治疗,将100 mL浓度为40%~50%的含碘量的泛影葡胺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并在其中加入5 mg地塞米松治疗。在影像显示下获取下肢深静脉血栓易发生部位,对其血栓形成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1.3 判定指标
将X线静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部位、形态、血流动力学以及回声特点等进行密切观察。其发病时间在1周以下称为急性期,发病时间在2~4周之内称为亚急性期,发病时间在4周以上称为慢性期。
1.4 统计方法
分析以上本组数据,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根据t检验方法对以上以(±s)形式表示的计量资料进行检验,根据χ2检验方法对以上以[n(%)]形式表示的计数资料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检验超声诊断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准确性
在50例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行超声诊断的价值为:有24例患者被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其灵敏度为85.71%(12/14)、特异度为100.00%(11/11),其准确度为92.00%(23/25)。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检验超声诊断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准确性[n(%)]
2.2 超声诊断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特点
行X线静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超声诊断结果中,出现1例漏诊患者,经相关标准诊断确诊为慢性期。在急性期超声诊断的特点为:血栓部位的血管直径较宽,血管内壁十分清晰,均以低回声为主,血栓部位血流量处较少;亚急性期超声诊断的特点为:血管直径粗细不同,血栓部位出现等回声、强回声情况,血流量较少;慢性期超声诊断的特点为:血管直径较小或类似正常,血栓部位出现高回声等回声情况,血流量逐渐类似正常。
3 讨论
在血管性病变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十分常见,临床致病因素较多,如手术、外伤性因素、长时间卧床、机体内血液高凝状态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是导致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因素,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占10.00%左右[3]。
化学性损伤、机械性损伤均可使静脉壁出现损伤情况,当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对患者自身机体进行调节,将血液的凝血功能予以提升,在术中、术后采取输血治疗,可改善患者自身应激状态,使血液呈现为高凝状态,进而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4]。临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需根据患者的创伤情况,制定针对性、有效的检查方法。
如患者伴有糖尿病疾病,因血液中血糖水平上升,导致血液粘稠度上升,使血小板聚集性予以提高,血流速度减慢,急性形成血栓。糖尿病患者主要因糖代谢障碍为主,并存在脂肪、蛋白代谢障碍情况,病情严重的患者,同时存在盐、水代谢失调等不良情况,机体酸碱平衡失调情况,以上多数代谢障碍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进而对血管造成损伤,生成血栓[5]。因患者血栓的发生时间不易控制,极易对临床诊断和治疗造成困难。
临床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有大部分无明显症状,如疼痛、Homans征、下肢肿胀等,为临床诊断带来较大的困难。现今,临床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多根据患者的自身症状和X线下血管造影结果进行诊断。X线血管造影检验方法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但属于有创性检查,对患者造成痛苦[6]。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具有可视性好、操作简单、高准确度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疾病诊断中。相比于X线血管造影诊断方法,超声诊断属于无创性检查,备受患者青睐[7]。
以上数据对比得出,在50例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行超声诊断的价值为:有24例患者被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其灵敏度为85.71%(24/28)、特异度为 100.00%(22/22),其准确度为 92.00%(46/50)。证实行超声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在早期筛查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可广泛应用。在急性期超声诊断的特点为:血栓部位的血管直径较宽,血管内壁十分清晰,均以低回声为主,血栓部位血流量较少;亚急性期超声诊断的特点为:血管直径粗细不同,血栓部位出现等回声、强回声情况,血流量较少;慢性期超声诊断的特点为:血管直径较小或类似正常,血栓部位出现高回声、等回声情况,血流量逐渐类似正常。在临床诊断工作中,对于不同时期其成像情况和特点均存在差异性,可为患者进行病情分期诊断,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可靠的参考数据。
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超声诊断时,需重视静脉血管中超声回声情况,根据肥胖等因素影响,导致影像学图像个别部位不是十分清晰,因此在实际诊断中,需采取加压探头、按压肢体等辅助技术获得较优的影像学图像,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8]。超声检查进行确诊时,需重点观察患者的血管内血流充盈情况、静脉血管回声情况、血流动力学等,防止出现误诊情况。
综上所述,对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需根据超声诊断特点进行确诊,临床医师需根据患者的实际病症和影像学诊断结果制定相应科学、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