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不同术式治疗对颈椎管狭窄症患者C5神经麻痹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2019-12-11董小通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23期
关键词:侧块椎板术式

董小通

河南省南阳市骨科医院脊柱微创科 473000

颈椎管狭窄症(CCS)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颈椎病理类型,外科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此病的主要方式之一,其中后路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临床常用的两种术式,有研究指出[1],两种术式治疗CCS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患者在术后极易发生C5神经麻痹(C5P)等并发症,影响患者康复。因此比较何种术式对患者影响较小,并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更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CCS患者采用后路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术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旨在分析其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CCS患者共91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CT、X线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CCS,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单节段病变、颈部骨折、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经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38~69(53.67±7.03)岁;病变节段:C3~C5共20例,C3~C7共25例。观察组46例,男29例,女17例;年龄40~70(54.88±6.17)岁;病变节段:C3~C5共19例,C3~C7共2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前常规监测生命体征,采用俯卧位,使用C臂机对颈椎节段进行定位。观察组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术中椎管狭窄部位严重的一侧为门侧,术者在患者脊柱一侧使用磨钻将其椎板钻开,并沿着侧块交界处和椎板采用磨钻将全层椎板磨透;在对侧将外层的骨皮质磨开,直至到椎板内侧的骨皮质作为门轴;在门轴的一侧将剩下的椎板打开,对狭窄的椎管处扩张处理,清理硬脊膜和其他部分上的黄韧带,对狭窄的椎管处减压后将微型钢板固定于各颈椎椎体的侧块部与对侧椎板上。对照组采用后路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术,同样采用C臂机确定手术颈椎部位,将合适的螺钉钻入椎体,并采用螺钉对双侧各狭窄颈椎侧块固定置入,同时将螺钉置入C7的椎弓根部,采用椎板钳和磨钻将椎体的椎板及棘突去除,进行椎管减压操作,另外检查各部位增生的黄韧带,将其切除。在术后对患者负压引流,并预防伤口感染,拔除引流管后可佩带颈托下床活动。

1.3 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两组患者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神经功能评分表[2]评价其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神经功能情况, 得分越低代表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越差。(2)C5P发生情况:患者并无发生脊髓功能病变,但在术后肱二头肌及三角肌出现1级以上的肌力减弱,并伴有上臂外侧、肩部的感觉功能减弱,部分患者有肩部疼痛则为C5P。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JO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分)

注:与术前相比,★P<0.05。

2.2 C5P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共发生10例C5P,发生率为22.22%(10/45),观察组则发生3例C5P,发生率为6.52%(3/4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研究显示[3],CCS是一种严重危害自身神经功能的疾病,多由于颈椎后纵韧带及黄韧带骨化、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及颈椎间盘突出等原因造成,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不良临床症状。目前临床上主要由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多采用理疗、制动等对症处理,虽然可暂缓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却不能根治。手术治疗主要采用后路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两种术式,临床效果显著,但术后存在的并发症较多。采用何种术式治疗CCS应在临床进一步研究。

资料显示[4],CCS患者由于长时间的颈椎管狭窄,会造成其正常的颈椎解剖位置发生变化,导致局部生物力学改变,而生物力学的改变不仅会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且会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在临床研究中,分别对患者采用不同的术式,其中在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手术过程无须切除患者的颈椎骨性结构如椎板等,因此就避免了局部微小瘢痕压迫颈髓,并且可以保证手术后患者颈椎的稳定,另外,增加开门侧的稳定可防止在术中发生关闭现象,进而对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而行后路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术的患者,在术中可以通过颈椎后移的操作来减轻颈髓的压力,另外对颈椎增加钉棒内固定可保证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改善神经功能,但此术式对患者颈椎的破坏较大,出现瘢痕、粘连等造成颈椎管二次狭窄,因此会导致患者出现二次手术的可能性。对比两组结果发现,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JOA均高于术前,但两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术式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有文献显示[5-6],经后路椎板减压术后,患者的颈椎不易活动,因此神经牵拉度变大,容易造成C5P;而单开门椎管扩大术易造成颈髓两侧的减压程度不一致,而导致门轴不稳,极易引起单侧C5神经的牵拉现象,造成C5P。在本文中,观察组的C5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患者造成的影响较小,进一步通过临床观察发现,C5P的发生与神经根的栓系有相关性,在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对颈椎的固定作用,减少了脊髓的漂移现象,因此不易对患者的神经造成牵拉,另外此术式对患者颈椎的活动度有所保留,患者可以通过自身调节姿势的方式减轻神经的紧绷,避免C5P的发生;而后路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术虽然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的颈椎活动度,但在术后患者不易调整颈椎姿势,造成神经持续紧绷,且增加脊髓的漂移现象,引起神经根栓系受压,增加C5P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栓系效应可以发生在颈段各神经,但C5的椎体在颈椎正常生理曲度的最高处,且C5神经根最短,因此常好发C5P。

综上所述,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后路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术均能改善CCS患者神经功能,但后路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术易造成C5P的发生,值得临床医生进一步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侧块椎板术式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铝电解废碳化硅结合氮化硅侧块无害化处理及回收技术研究
颈椎三维重建对颈椎侧块螺钉固定的影响
300KA预焙阳极电解槽在线小修技术方法改进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MED术式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中长期随访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研究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技术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