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维在解高考题中绽放*
——兼评2019年浙江省数学高考第20题第2)小题
2019-12-11
(台州市第一中学,浙江 台州 318000)
2019年的高考已落下帷幕,一些考生对浙江省数学高考试题表现出不适应,第20题第2)小题是“拦路虎”之一.此题到底考查了什么?难在何处?下面笔者就该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剖析.
图1
题目如图1,已知点F(1,0)为抛物线y2=2px(其中p>0)的焦点.过点F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点A,B,点C在抛物线上,使得△ABC的重心G在x轴上,直线AC交x轴于点Q,且点Q在点F的右侧,记△AFG,△CQG的面积分别为S1,S2.
1)略;
1 要谁——明确解题方向
评注俗话说: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解题的思路要向着目标,只有解题者明确了求解目标,才能知道该做什么.此题把面积问题化归为线段长或点坐标进行处理.解析几何有关线段、角、面积、定点等问题,往往通过设未知量建立方程,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这是解析几何的本质,也是高考解析几何解答题所要考查的核心内容.
2 设谁——合理选择变量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常常要涉及到直线与曲线的公共点,对这些公共点处理妥当与否,关系到问题能否成功解决.本题若将△AFG,△CQG的面积用相关点的坐标进行表示,则如何求点G,Q,A,C的坐标?由于点C在抛物线上,△ABC的重心G在x轴上,这4个点的位置随直线AB变动而变动,那么如何表达直线AB的方程呢?这时需要解题者选择合适的直线方程形式.
(1)
思路2若设A(t2,2t)(其中t≠0),则直线AB的方程为
(2)
3 有谁——挖掘几何特征
解析几何离不开图形,图形的几何特征是解题思维重要信息源,解题时要挖掘图形的几何特征,并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数量关系.此题△ABC的重心G是最突出的几何特征,与面积相关的信息有什么?能否把△AFG,△CQG的面积转化到其他三角形中,而不需求点Q的坐标?
思路3因为G是△ABC的重心,所以△ABG与△ACG的面积相等.而
于是
又因为y1+y2=-yC,所以
(3)
笔者又思考:能否用三角形的边长表达这些三角形面积之间的关系?于是得到:
因为G是△ABC的重心,所以
又因为点F,G,Q共线,所以
4 舍谁——精打细算求简捷
(4)
对于式(3),多数考生根据y1y2=-4进行消元,得
若从式子结构看,分子、分母为齐二次形式,化简得
(5)
(6)
然后转化为求S的最小值.
评注消元是处理方程组常用的方法之一,根据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消谁、留谁要进行分析、比较、抉择的,才能做到运算合理、简结、便捷.此题使用思路1的较多考生因消元思维受阻,导致解题无法继续往下做.由此可见,学生对含多个字母的代数式的运算能力比较薄弱,推理运算是解析几何的痛点.利用思路2、思路3解题不仅得分率要比思路1高,并且容易得高分,可惜人数较少.解析几何法不仅会列出等式,而且要列出“好式”,同时会有“好法”处理方程.本题最优的解法是深刻理解题意,充分发挥曲线的几何特征作用,抓住式子的结构特征,并灵活运用整体思想,做到对症下药,事半功倍.
5 用谁——因式施策求成效
求函数最值常用的方法有:利用导数知识、利用基本不等式公式、利用判别式.如何有效使用这些方法求函数最小值?由以上4种思路分别得式(4),(2),(5),(6),各式都可以利用导数进行求其最小值,但运算过程较繁.由于这4个式子虽然都是分式形式,但分子、分母最高次都是两次,因此都可化归为二次方程问题,利用判别式求其最小值.从考试实际情况来看,学生运用判别式方法求函数最值并不习惯,这表明学生缺乏灵活应用的能力,暴露出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较弱.对于式(4),由于分母是关于t的一次形式,因此
评注高考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知识、熟练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更需要对一题多解、一法多用加以概括和总结,才能对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6 建议
由以上剖析表明,高考解析几何解答题紧紧围绕解析几何的核心思想,在设变量、列等式、解方程、运算推理等各个环节中,考查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在解析几何教学中,建议做到以下3点:
1)重视数形结合能力的培养.解题先读懂图,即对图形变动性、依附性、特殊性等几何特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挖掘其几何特征,找准曲线上的关键“点”,合理设参.
2)要用联系的视角审视题目中条件与条件、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把握解题方向.在选择参数和列方程时,要有全局意识,以“长远”的眼光建立“可靠”的等式,避免“后患无穷”.
3)重视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倡导学会思考,自主提问,自我追问,在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中深度思考,发展数学思维,优化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