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精医求实
2019-12-11吴佳男
文/本刊记者 吴佳男
厚积薄发,一流质量,一流服务,医院正在赋予新时期区域医疗以新的内涵。
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管理团队
获奖理由
西南出巴峡,不与众山同。
伴随着流淌的诗歌,中心医崛起于长江要津。
十年一剑,乘风再起,科教兴院、人才强院,他们锋芒半掩,书写新时代的长歌。
“西南出巴峡,不与众山同。誓将息机事,炼药此山中”。
唐代诗人陈子昂描绘的这一风貌,是千余年前重庆市江津区地域的图景与 人情。
“不与众山同”,是种风骨与骄傲;“炼药此山中”,则代表一种坚守、专注与沉稳。
位于重庆市区西南部,长江要津,连接四川与贵州的这片土地上,建于80年前的重庆江津区中心医院,秉承以上精神,以“厚德”“精医”“求实”为本的同时,正在赋予新时代区域医疗的“创新”内涵。
“民之所向,发展所需,医院正在建成全市先进、渝西领先、人民满意的区域医疗中心。”重庆江津区中心医院(以下简称“中心医院”)院长孙贵银如此告诉记者。
全面发展
“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着力培育医院特色,打造先进文化,剑指未来美好愿景。”在孙贵银看来,演进至今,在承载区域150余万人可靠医疗服务的同时,医院亦到了肩负周边更多区县医疗福祉责任之时。
中心医院始建于1939年,今年正值80华诞。近年来,综合能力在全市卫健系统及三十余区县医院中稳居前列。“这离不开医院一代代医疗人的拼搏与努力。”翻阅医院久远变迁和近十年发展史,孙贵银感慨万千。
至今,孙贵银在中心医院工作整整十年。此前,他曾在第三军医大学(现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大坪医院)、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单位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医院管理经验和科研能力。1999年6月和2001年10月,他先后牵头在所在医院,成功进行了全国首例主次要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骨髓移植,主持开展了西部地区第一例相关脐带血干细胞移植。
科教和人才,成为孙贵银就任之初,甚至更早阶段便已考虑的现代医院发展战略。“不能前一年擅长做阑尾手术的接下来还以阑尾手术为主,医疗水平升级才是王道。”
如何“升级”?
“刚来时,这里是一家二级医院,基础薄弱,急需做‘大手术’。这样的地方,也正大有做为。”2009年,孙贵银被公招到中心医院,任党委书记、副院长,直至主抓大局。
从2009年至2013年,借力医院“三甲”创建,孙贵银将精力全部放置于医院的“管理”、“质控”和学科发展上。
2009年之前,中心医院地厅级别的科研课题数为零。究其根本,还是人才与科研实力上存在短板。三年调研与“准备期”过后,2011年,孙贵银与班子研究决定,将科教从原医务部中抽离出来成立科教部。“这成为医院科研、诊疗规模和质量效益获得质的飞跃的重要基础。”
同在2011年,除了科室细分,相关规章制度建立,硬件设施持续投入,一年一度的科教总结表彰大会等措施外,医院内外科、妇产科、儿科和麻醉科等教研室和教研小组先后成立。
“与诸多友院一样,转型与规范是相当艰难的过程。”难点在于全员思想观念陈旧,意识难统一,人才缺乏。以上四年间,孙贵银先后带队去到北上广地区的医院考察,“向高水平看齐”。同时,借助政策优势,甚至“个人魅力”,大力吸纳人才,为“规培生”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积极储备 力量。
文化上的引导和激励,人才引入政策的倾斜,学科建设上的要求与奖励、硬件购置方面给予便利,这些理念和举措的推行,使得医院的学科建设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势头:呼吸、消化、泌尿、肝胆等科室建设被强化;耳鼻喉、眼科等科室被细分;心内、心外、儿科与神经相关学科实力大增;应患者之所需,甚至整形美容等特色科室也纷纷建立。“传统科室衍生出多个病区,急诊和康复等齐头并进,学科发展方向越来越明确。”在孙贵银看来,差异化是医院区域品牌塑造的法宝,综合型、现代型医院建设则是当下必备,未来所需。
2013年,中心医院顺利通过“三甲” 评审。
质量为本
“医疗质量始终是医院发展的根本。”中心医院南侧有一栋独立楼宇,于2018年5月挂牌“儿童医院”。一个月前,原儿童医院儿科主任李锋上任中心医院副院长,主抓全院医疗质量。他告诉记者,全院医疗质量体系建设,早在2011年便已开始。
2011年,为健全质量安全管理组织,孙贵银挂帅,医院建立了院级委员会—职能部门—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的三级质量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组织架构及职能分工重点体现决策、控制、执行三个层级。同年12月,设置了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暨质量管理办公室,专职负责包含医疗、护理、院感、行政后勤等在内的全院质量管理。
“针对质量管理的突出问题或薄弱环节,医院每年都开展多次专项整治活动。”李锋告诉记者,在院感管理、合理用药、病历质量、规范医疗行为等工作中,质管办、医务部、护理部、院感科、药学部、科教部、门诊部等职能部门作为医院质量管理的控制层,在院级相关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共同履行质量与安全管理监管职责。
1967年,美国的CBS技术研究所发表开发电视录像商品的计划时第一次提出新媒体的概念,由此可以看出,新媒体的概念已经很早就出现了。当下,对于新媒体的概念众说纷纭,在这篇论文中将新媒体的概念定义为:新媒体概念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的,是随着新技术、新需求、新网络以及新信息发展起来的一种媒体形式,具体来说,就是将电视、报纸、广播以及杂志等分类为传统媒体,那么电脑以及智能手机等就可以归类为新媒体。
自2012年起,分医疗、护理、行政后勤三个序列,医院质管办每年都牵头组织召开全院质量持续改进评比大赛,各科室上报改进项目结题报告,通过查阅资料、现场检查等初评推选出改进成效显著的项目,再做复赛现场的成果汇报。
截至2018年,全院共征集到修订完善制度、优化流程改造、解决临床难题、创新管理方法等改进项目112项,以改进项目为题发表的医学论文达23篇,发明实用专利达8项,新生儿科的《及幼圈》项目获得2017年的全国第五届医院品管圈大赛三级医院护理专场评比的二等奖。凡此种种,充分展示了中心医院医务人员以应用管理工具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态度。
“几年前,医院手术室开创性地制作了患者Time Out警示标识,作用巨大。”李锋介绍,做法是在每个手术布类包内,都增放一张印有“Time Out”字样的红色警示布单,器械护士在铺单结束后,覆盖于手术切口上面,待手术切皮前的核查程序执行后再掀开。此举进一步保证了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执行率,仅在2017年便成功防范了多起可能因手术部位错误引发的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此外,多年间,医院品质改进小组和“内训员联络”机制,全院推广的PDCA、品管圈等管理方法的应用,每年开展的质量改进优秀项目评比大赛等,均在提升医院质量安全文化氛围,改进质量管理模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优化医疗布局,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医院近年来还先后调整了行政办公区域,改扩建了门诊就诊区,美化了就诊环境,优化了就医流程。“医院当下正在布局‘智慧医院’,快速推进移动护理等先进管理手段上线。”
在孙贵银看来,医院近年来的医疗质量管理,借助了2013年获批“三甲”和2018年“三甲”复评的契机,已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渝西地区重症医学质控分中心、江津区医学检验质控中心、江津区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和江津区呼吸科、心血管病质控中心等落地医院即是明证。
“质量安全还存在哪些漏洞?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如何在全院统筹基础上向细节纵深发展?”质控无止境,这是孙贵银的下一个质控目标。
幸亨泽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党委书记
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
财务助力
新时期,绩效、薪酬、预算管理、全成本核算等正成为各级医院愈发关注的重要领域。
“新医改背景下,保证员工待遇与福利的同时,保证医院收支结余逐步提高并非易事。”孙贵银介绍,相对于同等体量与级别的医院,中心医院的全成本核算与总会计师相关制度建立较早,占得先机。
“合理控费,增收节支,普惠员工。”中心医院总会计师梁育友是医院财会战线上的“老兵”,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便一路见证医院的发展。在他看来,自2011年开始,医院的财务管理走上了“快车道”。
步入“快车道”的重要原因,首先是医院领导班子的清晰认知。“医院管理最重要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背后的杠杆是财务,是绩效。”梁育友回忆,2011年,医院管理团队首先“破局”,将医院财务科拆分开来,成立财务部与审计科,各自运作。“内理机制,外学先进,重整制度,改革绩效,提升员工幸福感。”在他看来,这是新任领导班子在当时的重要战略意图。
2011年至2013年,梁育友先后多次带队前往重庆市和北上广等地大型医院学习。“学到的经验被迅速转化,落实于各项制度建设和具体改革之中。”
除了改革绩效以提升士气,医院还面临另一大难题:新院区建设。当时,医院正值扩容,规模从老院区的30余亩扩容到150余亩,方方面面都需要精打细算。为此,医院以成本核算为基础,利用新建立的成本核算平台,进一步深化核算并运用到成本管理、绩效考核中,精准预测、计划、控制与分析,在全方位督促相关部门降耗节费、挖掘增收节支潜力的同时,强化了资产管理。同时,医院还实施了固定资产的条码管理,以规范国有资产处置程序,堵塞漏洞,防止资产流失;规范固定资产报废流程,建立了内部授权审批制度和“三重一大”决策实施细则,以确保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有序、科学合理。
“边还债边抓生产,同时要提升员工幸福感,殊为不易。”忆及过去几年,梁育友非常动情。
2016年前后,医院进行了三次绩效 改革。
孙贵银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院长
三项改革“总盘子”均以业务量为准绳,以刚性支出、人员年度经费等指标为准绳,医院“预算委员会”牵头,制定了“1+4”绩效总体方案,运营绩效、考核绩效、中层干部履职绩效和激励绩效为四个主抓内容。与此伴生的,是涉及合同管理、资产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工程建设和物资采购六大方面,《内部控制手册》的出台。“手册再分发给相关六个部门,作为相关审批与管理的标准流程。”
“这是从原来单纯以经济收入管理为主,向与国家政策接轨,预算与绩效管理机制并重的转变。”在孙贵银看来,这一理念是医院当下与未来精细化管理的重要 指针。
2018年,中心医院引入了第三方绩效评价体系。“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叠加,将产生更大的合力,更好督促员工主动作为,产生更大生产力。”孙贵银表示。
未来已来
近年来,中心医院多个学科厚积薄发,相关团队先后获得全国各类学科比赛的重要奖项,多项实力已与地处重庆市中心的一些大型医院“不相上下”。
“医疗能力正在得到老百姓认可,科研和教学得到同行认可,医院逐渐打响品牌。”“科教兴院、人才强院、质量立院、依法治院”,这是孙贵银当下和未来的几项重要考量。
按既往规划,2020年,中心医院的科教大楼将正式投入运营,高精尖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多功能厅和人才公寓等配套一应俱全。“基础教学工作全面升级,省部级重点学科和临床重点专科等都将强化,持续做强。”
日间手术与日间病房建设,正成为中心医院的下一工作着力点,也是医院学科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据统计,此项实践,当下在重庆市三十余个区县中,开展的并不多。
在孙贵银看来,日间手术是未来趋势,也是中心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人均诊疗费用的重要手段。“首先是惠及区域患者,其次也可为医院打造未来增长点。”
着眼于区域百姓医疗福祉,中心医院近年来持续发力分级诊疗与医联体建设,运行数年的影像中心已在本区域,甚至重庆市内建立了良好的口碑,月服务影像片数超过7000张。
“医联体的上下联动重在紧密,重在新型、科学的绩效机制的形成。”孙贵银此前曾多次向区委区政府提案,核心主旨为大型医院应承担起基层医院学科、科研与教学的任务,通过定点培训、远程教学等方式,引导基层医务人员向上学习先进医疗技术,向下反哺基层。
2018年,孙贵银在地区两会上提出过一个方案:以政府为主导,创建智慧城市,将所有区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通盘考虑,实现互联互通,共建智慧医院体系。“以实用为原则,旨在方便患者,利于医院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水平提升。”
“一流管理、一流技术、一流质量、一流服务。”依势而为,注重实效,中心医院正将目光探向更远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