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海医院:书写沧海长歌
2019-12-11刘文生
文/本刊记者 刘文生
随着军改红利的逐步释放,作为海军的龙头医院,长海医院将更加聚焦海军特色,寻求新的突破。
上海长海医院管理团队
获奖理由
岁月芳华,沧海长歌。
烽火硝烟中诞生,军队淬炼中壮大。
他们赓续红色基因,传承大师文化,一路披荆斩棘。
他们姓军为民,与蓝色海洋雄浑交响。
上海市单体规模最大、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军的龙头医院、多项医疗关键指标居上海市综合医院前列……诸多标签之下,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海医院)的发展画像呼之欲出。
与共和国同龄,在烽火硝烟中诞生,在军队文化淬炼中壮大,取得了一大批丰硕成果,培养了一大批名医大家,完成了一系列艰巨任务,形成了长海医院今天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七十年来,长海医院以姓军为战为基因,一路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医教研各项事业取得辉煌成就。今天,在军改和医改大背景下,长海医院领导班子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以建设“军事特色鲜明国际化创新型医院”为总目标,逐步向内涵质量建设、疑难危重疾病救治能力建设、临床科研实力建设方向转型升级。
长海医院管理团队对医院发展形势表现出一贯的自信。
“国防和军队改革接近尾声,红利必将逐步释放,中国海军必将迎来大发展。我院作为海军的龙头医院,目标将更加聚焦海军特色。”长海医院院长钟海忠表示,当前海军军事医学前景广阔,医院大有作为,也可以找到更多增长点。
文化自信强底气
长海医院的发展自信来自七十年积淀的文化自信。
今天,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文化将再次发挥战略性作用。
“七十年的拼搏奉献,七十年的锐意创新,形成了以‘使命文化’‘大师文化’‘创新文化’为代表的长海文化。”长海医院政委吴伟表示,长海文化源远流长,融于医院每一步发展中。
使命文化的核心是“敢于担当、勇于冲锋”。建院以来,医院先后参加了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抗击非典、援非抗埃、抗震救灾等百余次重大任务,执行了亚丁湾护航、和谐使命等演训任务,只要国家有难、军队有令、人民有需,医院都义无反顾听从党的召唤,担当起救死扶伤的责任。
大师文化的精髓是“德艺双馨、甘为人梯”。以应元岳、李宝实、蔡用之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医学大家学贯中西,开学科之先河,执学术之牛耳;以方之扬、张宝仁、许国铭为代表的第二代学术大师传承事业薪火,肩挑医疗教学科研重任,呕心沥血,倾心育才;以夏照帆、孙颖浩、李兆申院士为代表的新一代学者,上承长者之精深博大,下开才隽之锐气清新。
创新文化的要义是“敢闯敢试、拼搏奋进”。20世纪60年代,医院成功实施国内第一例人造心脏瓣膜术,后来又有烧伤学科、磁控胶囊胃镜研究等,从老牌的“烧、心、肝”优势学科到今天的泌尿、烧伤、消化三大特色,一项项重大成果、重要学科的背后无不凝结长海人拼搏进取、永争第一的精神力量。
学科建设登峰造极,人才建设星光璀璨,70年的辉煌文化为医院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站在70年的历史节点,长海医院通过一系列文化传承与创新,使医院具备了再次冲刺的能量。
吴伟政委介绍,近年来,医院开展了发挥宣传文化主阵地作用、焕发群众性文体活动的活力热情、聚合文化资源共享的兴院之力等一系列文化建设举措,使全院上下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建院70周年之际,长海医院通过开展一系列弘扬正能量、凝聚精气神、激发新动力的庆祝活动,赓续长海优秀历史文化,为推进医院转型、跨越、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汇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借着文化建设热潮,结合相关改革要求,针对医院具体发展,长海医院党委研究提出了新时期的“两手抓”战略。
一手抓内涵建设。面对医疗行业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医院继续抓医疗质量、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确保全国全军的学科优势持续加强。一手抓转型发展。大力发展海军军事医学,提升卫勤保障能力,聚焦主责主业,把保障好官兵、完成好卫勤战备任务作为第一要务。
学科建设显担当
长海医院在进一步深化内生式改革,学科建设是典型。
医院以研究型医院建设为牵引,在学科建设中区分重点学科、一般学科、薄弱学科,分类指导、加大投入、有针对性地帮带,鼓励创新创造,在巩固急难危症救治和疑难杂症诊治优势的基础上,推动每个学科发展,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优势。
廖专副院长告诉记者,在经历了学科分类培养、分类支持、项目支持、个性化分类支持的发展历程后,新时期,医院注重科学布局,开拓思路:一是建强军事学科,打造海战伤研究中心,彰显海军医院特色;二是巩固优势学科,确保其处在领先地位;三是紧盯科学前沿,积极培育新兴学科,比如说干细胞移植、细胞治疗等,创造新的学科增长点。
2019年,长海医院启动了《长海医院学科建设新三年行动计划》,计划三年投入6000万元,根据学科调研结果,对学科在规模、人员、经费、硬件、政策等方面给予个性化支持,以期通过建设取得较好的效果。
吴伟上海长海医院政委
上海长海医院
学科战略的落地离不开人才的强力支持。近年来,长海医院以“528登峰”和“123夯基”两大人才工程为抓手,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528登峰”工程包括实施拔尖人才助推计划,推举、扶持5名左右处于学术前沿水平的尖端人才,发挥其战略指导作用;实施中坚人才提升计划,培养、选拔20名左右在国内外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优秀学科带头人,打造学科带头人群体,带动一批学科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实施高端人才吸纳计划,选聘、引进8名左右在本专业领域国际领军帅才,提升学科人才的国际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123夯基”工程包括实施青年英才开发计划,发现、培养100名左右能力素质全面的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促进学科可持续发展;实施基础人才培养计划,锻炼、造就200名左右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后备人才,夯实医院建设发展人才“地基”;实施创新团队推进计划,打造3支瞄准国际前沿、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创新团队,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供基地和平台。
通过扎实推进各项举措,长海医院人才建设硕果累累。
2013、2015、2017年,医院连续三届各增选一名院士,一大批骨干人才获得长江、杰青、领军等全国全军和上海市的重量级人才奖项。2015年,医院启动了科室主任双聘计划,先后聘请1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中华医学会各专业主任委员任科室荣誉主任,大幅提升了学科影响力。
科研方面,长海医院创新性地开展“双研”医疗管理模式,推进研究型医生和研究型科室的培养与建设,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鼓励引导医生和科室围绕重点专病方向开展诊疗和研究,并以医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从经费、人员、床位、辅诊科室、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大量实际支持。
“医院将‘双研’模式贯穿基础研究、临床试验、转化应用全链条,以医疗体制改革为契机,走出了一条符合大型三级医院建设目标和职能定位的发展之路。”钟海忠院长说,经过近7年的探索实践,“双研”模式产生了广泛的效应,已为医院培养了50余名研究型医师、建起了近10个研究型科室,获批国家级临床研究中心1个,有关课题获得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目前,这种模式已在国内10余家三甲医院推广应用。
质量管理求精益
作为国内最早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之一,长海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一向以敢于创新著称。
在当前医院转型发展中,医院基于国家、行业、专业质控要求、医疗质量安全重点要素、三级医院功能定位和医院自身发展特点,在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基础上,建立精益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创新质量管理路径。
长海医院副院长周全介绍,在质量战略管理层面,医院进一步推进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完善质量管理的常态长效机制,提升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医学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率,重点发展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慧医疗,推进研究型医院和学科人才建设,打造协同创新集群;进一步拓展“下沉线上”医疗服务,即“手术在医院、康复在社区”的“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模式和“互联网+健康医疗”的服务新模式,提升患者获得感和安全感。
运行管理层面实施“八位一体”整合式质量管理:一是院-科-组三级组织管理架构;二是主诊医师负责制全程服务模式;三是KPI关键质量指标考核体系与量化绩效评价分配体系;四是“可视可控”的临床路径标准化诊疗护理服务;五是“驾照式”医疗安全预警机制;六是“满意度测评链”服务评价机制;七是全流程信息化运行管理平台;八是“问题导向”的品管圈质量持续改进。
“八位一体”整合式质量管理突出了长海医院质量管理创新的特色。如主诊医师负责制全程服务模式从理念、制度、机制、技术、服务五个层面进行了创新性、系统性探索实践;“驾照式”医疗安全预警机制将核心制度落实、医护行为规范、医疗安全类指标等日常医疗行为进行分类分等级管理、超限预警和问责处罚,建立医师不良医疗行为记分档案,与医师执业、晋职晋级、评优评先挂钩。
精益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的运用,有力地促进了医院质量内涵建设与发展质的飞跃,使质量管理实现四个转变:一是管理方式上从局部到整体的转变,由考评医护系列到全岗位、全要素、全流程系统性质量管理;二是管理模式上从粗放到精细化管理的转变,由院-科两级管理到院-科-组-人四级管理,考核指标方法更加精细全面;三是考核方法上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考核以定性为主到定量式管理,从单一部门管理到多部门联动式管理;四是管理流程上从开放式到闭环式管理的转变,注重绩效评价与考核结果的应用,突出质量的持续改进。
长海医院病种组数、病种难度、病种综合绩效等关键指标居上海市综合医院前列。周全副院长认为,这得益于医院实施的“以目标管理引路、用绩效考核推动、与路径管理同步、为特色病种搭台、促优势病种登峰”五大管理举措。通过将病种管理与强化功能定位、凝练诊疗特色、创新技术发展、培养高端人才、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和医师绩效评价激励“六个结合”联动式管理,医院逐步优化病种结构、手术结构和资源利用,提高病种难度和专科诊治能力,促进专科特色和人才培育,实现了“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建设目标。
钟海忠上海长海医院院长
患者服务重内涵
精益质量管理极大地提升了患者安全和患者满意度,但长海医院并未就此停下改善患者服务的脚步。
在门诊和住院患者服务中,长海医院推出的一系列创新举措和特色服务引人赞叹。长海医院医务处处长蒲江向记者介绍,门诊服务方面,医院不仅在传统的医师门诊方面进一步凸显学科特色、病种特色,同时还针对广大患者的迫切需求,如妊娠哺乳期用药、脑卒中健康管理、造口护理等,开设一批极具特色的药师门诊、护理门诊、麻醉门诊等辅助学科门诊,切实解决患者在常规门诊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同时,利用医院的三大数据中心,实时监控门急诊患者流量,及时做好医护力量调整,尽可能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住院服务方面,医院持续发挥好院前中心的作用,基本上实现三天内完成检查、三天内收治入院、三天内完成手术的“三个三”服务。下一步,医院将打造一站式院前服务中心,将院前检查、住院、收费、入院宣教、麻醉评估、输血评估等多个功能融合到一起,一站式解决住院前的所有问题,进一步减少患者等待的时间、往返的次数。
长海医院注重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患者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简单来说,就是让信息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路。”廖专副院长说,医院推出了沪上首个病案自助打印机,住院患者在出院后可以通过身份证、二维码等方式自助打印病历。部分患者甚至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在尚未出院时预约出院后病案复印、快递等业务。下一步,医院将推出病区结算、刷脸支付等措施,将智慧服务推行到底。
长海医院护理服务同样亮点突出,护理团队以其特色优势和国际化水平,在全国全军享有盛誉。
护理处主任陆小英告诉记者,医院强化专科护理特色,制定了专科护理质量标准、专科健康教育单页、专科护理操作流程。作为上海市ICU、急诊、PICC、手术室护士实训基地、“上海市国际造口学校”临床教学基地、全军胸外科护理示范基地,借助学科优势,制定了疼痛、静脉输液、麻醉、造口、腹透等五类专科护士的培训与准入制度,开设了造口、腹透、输液、疼痛等四个护理门诊,为患者提供专业化的护理服务。
医院护理处加强护士专业素质及心理护理能力培训,在将心理护理贯穿整体护理始终的同时,重点加强入院时、检查治疗前、检查治疗后、出院前、随访时5个重要环节的心理护理。
长海医院还积极拓展院外延伸服务,提高社会满意度。全院推行出院患者的电话回访,对每位出院患者进行院外跟踪服务,了解患者康复情况,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与护理需求,安排护士上门为行动不便的患者进行伤口换药、肢体功能锻炼,提了高患者满意度。
岁月芳华,沧海长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长海医院将在上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励精图治,奋勇登峰,追求卓越,朝着建设“军事特色鲜明国际化创新型医院”的目标昂扬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