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中医:中西医特色水平兼具

2019-12-11刘敏

中国医院院长 2019年21期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科室医疗

文/本刊记者 刘敏

辽宁中医先后与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友好联系。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管理团队

获奖理由

明医巷,国医堂,名医在此汇聚,学术在此绽放。

明学理、明医理、明情理、明真理,他们永葆本色、彰显特色,矢志打造国家标志性中医院。

2019年国庆节之后,沈阳的气温比较友好,并没体现出东北地区特有的寒冷。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辽宁中医”)住院部大厅休息处,还有着装轻便,坐着聊天的人群,时不时讨论沈阳故宫、张氏帅府、“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等。这无疑是从外地赶来就医的患者及家属,并且对该城市充满憧憬。

大厅客服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回答着一些患者及家属的咨询。客服中心不远处,硕大的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全院领导及职工参与的升国旗仪式。大厅通道上方,“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横幅与“辽宁中医”字样的红灯笼相互辉映,节日气息仍然浓郁。

显示屏左侧墙上,贴着“取药地点”指示标,将西药房、中药配方颗粒药房、院内制剂药房所在方向标注明确。辽宁中医院院长于永铎告诉《中国医院院长》:“目前,中医已经走上‘一带一路’,迈向世界。辽宁中医先后与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友好联系,并且和澳大利亚、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深度交流。”

中西医齐发展

“我们医院的优势是中医,同时,西医并不逊色。下一步,医院还将集中力量加强外科建设,持续做到中医有特色、西医有水平。”于永铎进一步指出。

1994年,于永铎在辽宁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分配至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成为肛肠科医师;2002年,他升任副院长;时至2012年,出任医院党委书记。2016年,走上院长岗位,同时兼任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第四医院两院院长。

于永铎表示,从医25年以来,对肛肠事业的热爱分毫未减。他从事医院管理工作之后,并未脱离临床工作。2018年,调任辽宁中医院长后,仍然坚持每周四出诊。2019年5月,他当选为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主任委员。

辽宁中医1956年建院,凭借60余年建设发展和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积淀,现已成为东北地区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保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

医院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同时,也是首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医院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心血管科、脾胃病科、康复科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建设单位。目前有13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辽宁中医现有一院三区。其中医院主院区,开放床位1500张;慢病康复院区,开放床位700张;沈本医院院区,开放床位300张。2018年,门诊量达166万人次,出院6.5万人次。

于永铎透露,自2008年康复院区建设以来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曾获得原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的充分肯定。目前,每年都有全国各地同行前来康复院区参观学习。

医院高度重视人才建设,现有职工总数2582人,高级职称人员617人。博士生导师83人,硕士生导师365人。博士后流动站2个。医院获评国医大师2名、全国名中医1名。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32位。

于永铎介绍了辽宁中医的“四明文化”观。2015年10月,医院在门诊成立了“明医巷·国医堂”,将国家名老中医和省级名中医汇聚于此,打造学术制高点。辽宁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附属医院原院长关雪峰在“三名”战略基础上,提出“四明文化”观,即明学理、明医理、明情理、明真理,使“三名”战略和“四明文化”观协调统一、相得益彰。

中医“四明文化”观凝聚了中医情怀,中医药事业应被发掘,得到更好的传承。于永铎进一步解释,明学理是继承创新、明辨操守;明医理指救死扶伤、明辨笃行;明情理体现在和谐医患、明辨是非;明真理要弘扬中医、明辨真伪。

医院在落实国家政策方面反应迅速。2018年,国家要求公立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辽宁中医药大学各附属医院在全省率先实行该政策。辽宁中医决定,党委组织要发挥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出改革、保落实的核心领导作用。党委书记负责全面党务工作,院长负责行政事务。二者有机结合,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目前,医院实行集体领导,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2018年,医院党委被沈阳市委授予“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是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三甲公立医院。其管理改革成效,吸引了全省很多医院管理者前来交流学习。

杨鸫祥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质量安全制胜

于永铎认为,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的生命线。任何管理者对此都一刻也不能放松,要时刻提醒医务人员,提高医疗诊治及护理水平是医院永恒的工作方向。医院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宣教,要敬畏生命、敬畏岗位。

于永铎在国庆期间,观看了电影《中国机长》。他表示,对影片中经典台词,“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非常感动。医院亦是如此,设置了各项规章制度。每位医务工作者都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包括诊治、新技术准入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以此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辽宁中医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由院、科级两级组成。院级由医务、护理、院感、门诊、血液、教学、科研、病案、信息等部门及各医疗质量委员会组成。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各科负责人组成。院长任组长,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负责人。科室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主要组成部分。科主任为科室医疗质量第一责任者,科室成立质量控制小组。

辽宁中医医务处处长刘宁表示,医院按照《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院长、科长质控体系。医院以服务临床为宗旨,坚持开展日常质量监控与巡查。辽宁中医还承担了辽宁省医疗质控中心任务。

该医院通过精细化管理,医疗质量监控指标明显改善。比如,2019年第一季度,全院平均住院日较2018年同期降低0.49天,临床用血合格率达95%以上。

目前,医院在全院范围内推广使用PDCA循环管理工具。医院要求,各部门管理工作努力做到“计划周密,检查到位,处理及时”,推进医疗质量螺旋式上升。

医疗安全方面,医院设置了医患关系办公室,配备医疗纠纷调处专职工作人员,化解医患矛盾,实施医疗风险管控。该科室结合本院情况,制定医院各项医疗安全制度近30项,切实保障全院医疗质量安全。

刘宁介绍,医院在安全管理上,定期召开医疗管理例会。各科室负责人对各领域内容进行汇报,会议对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此类问题,会后开展针对性培育及改进。医务处联合相关部门,对历年的安全纠纷事件进行分析,探讨改进办法。医院还针对沟通技巧,举办过医学白话文竞赛。

信息化进行时

辽宁中医从1998年开始,开展信息化建设。医院信息化发展经历了电子化、信息化、智慧化三个重要阶段。院长于永铎指出,目前医院信息化建设正处于第三个信息化五年规划中。医院于2019年顺利通过了《国家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四级医院的评定,以及《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二级评定。

医院借助比较成熟的信息化系统改善医疗流程,实现后勤智慧化,并且建立与医联体单位信息互通机制。于永铎表示:“医院一直坚持‘信息化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结束时’。因此,优化和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要看长效。改善医疗服务流程,不能只做形式,要实实在在朝便民方向发展。”

辽宁中医信息化中心主任黄春艳告诉《中国医院院长》杂志,医院在国家推动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框架基础上,打造了一系列中医模式的智慧医院建设项目。比如,医疗服务流程中,分时预约、中草药智能审方、药品线上配送、智能导航就医、贴敷电子票据与扫码确认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信息系统。

在改善诊疗流程方面,医院还推出“零等待就医”“指尖上的医疗服务”“智慧医疗便民惠民”等主题活动。黄春艳表示,医院按需精确就诊新模式,使患者平均在院等候时间减少了30%。

在后勤智慧化方面,规划了“5+1智慧物联”工程,发展5G技术在智慧医院建设的示范作用,构建了一个以智慧物联网数据集成平台为载体的智慧医疗服务集群。于永铎透露,医院正探索5G物联网技术向移动护理、后勤物资、患者服务、医疗质量控制等方面有序延伸模式。

在医联体单位信息互通方面,基于“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战略,组建了远程会诊医疗服务专家库,形成远程诊疗专科化路径。医院与27家省内医疗机构签订紧密型医联体协议,形成辽宁中医集团紧密型医联体联盟。

医院依托国家中医诊疗区“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建设了辽宁省中医药数据中心,联通省内305家中医馆平台建设。其中,接入平台的中医馆中医从业医生人数达到了796人次。该项目知识库总点击量达到9221次。

黄春艳表示,中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是要服务于患者,服务于临床。因此规划和建设系统时,要考虑国家对中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规范要求与临床医务人员的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辽宁中医将着力打造具有中医院特色的信息化建设示范工程,引领信息化在中医院领域的发展新格局。

于永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

财务管理转型

财务管理方面,辽宁中医提倡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于永铎指出,传统会计很难适应现代医院发展体系。其核算的手段仅仅能够满足财务管理方面的薪资税务筹算,很难完成结构预算和信息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会影响到医院的后续发展。

管理会计可以利用专有的方式,进行财务会计方面的信息处理。管理会计在针对计算对比和分析的过程中,利用医院管理者在信息方面的支持,从而对整体的管理提供服务,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强化管理会计职能,健全医院财务体制,进行财务职能转型,对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辽宁中医财务处处长雷绍荣也向《中国医院院长》表示,近几年,根据发展趋势,医院的传统财务角色开始向管理会计转型,逐渐参与财务管理与规划。管理会计需要具备更专业的知识,参与大数据财务分析,为医院管理层及基层科室提供相关建议。

于永铎表示,医院以财物为核心,重塑综合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医院将逐步加强医院资源规划(HRP)系统建设,以会计核算作为入口,实现财务报告、成本核算、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等模块信息共享,实现财务管理一体化。

医院不但在财务人员职能上有所突破,在管理方式上也积极改革。医院实施总额预算已达5年左右。雷绍荣介绍,辽宁中医隶属于辽宁省卫生健康委,总额预算需要上报到辽宁省财政厅,每年预算提交辽宁省人大常委会(以下简称“省人大”)进行评估。该医院不允许支大于收,必须以量入为出。并且,政府对医院的社会资本投入也有所限制。

总额预算的实施,对于财务管理体系有更高的要求。辽宁中医通过HRP系统进行资源编报,收入支出均依托于医院各科室基层发起。财务处先布置基层报工作量,量化下一年的收入预计额度。医院成立预算委员会,委员会汇总结果之后,根据医院实际情况,最终列出预算支出安排。按照“两上两下”程序,预算委员会批复后,将预算数据上报至医院党委会,党委会再报至省人大审批。全院总额获批后,原则上不允许调整,仅可在科室间调整结构。

医院通过精细化管理,在病种成本核算、薪酬绩效方面也有探索。雷绍荣指出,公立医院要执行政府指导框架下的病种成本核算。该核算标准定价是20世纪90年代制定的,几乎多年未调整。因此,大部分公立医院都有项目亏损状态。医院要通过精细化管理,在保证品质的情况下,降低成本。

2017年,医改时国家尽管对物价做了部分调整,批复相对合理,但控制病种成本,仍要借助信息化资源整合精细化管理。雷绍荣举例,不同的科室需要用相同的设备,便可以安排两个以上的科室共用同一台设备,有效节约资源。

辽宁中医曾和全国多数公立医院相似,按收减支做绩效考核,由于医保超支等原因,工作越繁重的科室,医护人员绩效反而越低。有些经济效益好的科室护士,甚至比部分科室医师绩效更高。2017年8月,辽宁医改落地后,辽宁中医绩效实施按工作量考核机制,并且医护绩效彻底分开,分别建立了医护自己的绩效体系,解决了过去的部分矛盾问题。薪酬绩效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

猜你喜欢

中医药大学科室医疗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爱紧张的猫大夫
新医改形势下的科室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