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印刷技术对楷书的影响

2019-12-11

书法赏评 2019年5期
关键词:功能主义印刷技术楷书

肖 洁

功能主义是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简单地说功能主义就是将社会看成一个生物体,出现各种文化的原因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换句话讲:一件事物的出现是为了满足某种社会需求,如果这种需求被其他事物所代替或者社会不再有这种需求了,那么这种事物便会消失。陈振廉先生曾指出:“自印刷术发明在唐代遭遇楷书之后,书体史的演变即行终止。书体史发展的历史使命已趋结束。自唐之后的宋元明清,楷书始终不属于书法的强项。以印刷术所确定的楷书-唐楷为标准,使得楷书自身的生命机体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的如从魏晋楷书到南北朝楷书再到初唐楷书的那种楷书内部的生命循环,也在一个标准的笼罩下不复再有,而不得不趋于萎缩。”1

楷书自东汉诞生到唐代鼎盛,一直由于其实用性而不断发展,直到宋代印刷技术的快速发展,成为了印刷字体中的主流,但是由于社会需求降低,文人士大夫不再注意于对楷书的改造和发展,其风格也逐渐走向呆板的“馆阁体”。

一、人类学功能主义

功能主义学派出现于20 世纪20 年代的英国,标志是1922 年出版的两本巨作:布朗的《安达曼岛屿的居民》和马林诺斯基的《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这两本书被誉为“新人类学”或“功能主义学派”的出生证。

古代社会思想家在探索“什么是社会”的问题时,观察到社会中有分工,阶层分化,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过程,其中一些人把社会比作人体,如在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有不少将社会比作人的论述,他们将社会看成人的身体,把社会分工和社会阶层看成是人体的各个器官,认为社会的发展像人体一样经历幼年、成年、老年和死亡等一系列过程,这种观点叫做“生物有机体学说”,这一学说也是功能主义的前身。

功能主义最早可追溯到涂尔干在《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中提出的功能分析,并认为功能分析和因果分析具有各自的解释力。2后来法国拉德克利夫·布朗和马林诺夫斯基传承了涂尔干的功能主义并继续发展,但二者不相同。布朗将功能定义为:“文化活动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对维护社会结构的连续性所做的贡献。因而某种文化现象具有特定的功能主要不是表现为这一现象满足了某人的需求,而是表现为他满足了某种整体的需求。”3马林诺夫斯基提出:“功能的普遍性和不可缺少性假设,即功能普遍地存在于任何文化现象中,任何文化现象都发挥着不能被其他文化要素所取代的,必不可少的功能。”二者共同形成了功能主义的前提:功能普遍性假设;功能不可缺少性假设;功能的统一性假设。

二、宋代印刷技术发展状况

隋唐时期佛教的兴盛促使了对佛教典籍、图文的强烈需求,捶拓技术和印章技术的成熟则为雕版印刷的发明提供了完备的技术条件,将两者结合起来看,印刷术当发明于六、七世纪之交的隋唐之际。4六世纪到九世纪末,雕版印刷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佛像,经咒和佛经。

九世纪末的晚唐以来,印刷技术从宗教应用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咸通时代”(859~873)成为刻书活动的肇始期,5刻书以寺院和坊间为主,成都地区成为刻书的主要区域。后到五代时期,印刷技术得到朝廷和文人士大夫的青睐,产生以国子监为主体的政府刻书事业,同时也开启了私人大规模刻书的先河。这一切都为印刷技术在宋代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基础。

宋代初年,刻书业发展低靡,后经过100 年左右的发展历程,在北宋中期形成社会经济生活中一项独立的产业。

北宋刻书规模相对于唐代十分庞大。宋真宗时期《开宝藏》的经板达到13 万余,《太平广记》《册府元龟》两部书籍约1500 卷,书板数万,其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十分可观。大规模的书刻,不仅需要原材料,设备,资金,还需要专业的技术团队(制版,书写,刊刻,刀具等)和销售渠道,这便形成了一条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宋刻书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固定的刻书机构或部门。宋初,国子监成为“印书钱物所”的专门机构,据记载欧阳修曾上书朝廷,要求对刻书业,印刷业进行政府管理:“臣伏见朝廷累有指挥禁止雕印文字,非不严切,而近日雕板尤多,盖为不曾条约书铺贩卖之人......臣今欲乞明降指挥下开封府,访求板本焚毁,及止绝书铺,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定,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许书铺及诸色人陈告,支与赏钱贰百贯文,以犯事人家财充。其雕板及货卖之人并行严断,所贵可以止绝者。今取进止。”6

大量书籍印刷的出现,印刷业逐步形成一条产业链,政府对印刷业的重视,这些都表明了宋代印刷技术的繁杂,同时刻书事业的繁荣也给书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契机,书法逐渐脱离了实用价值,正式走上了艺术性的道路,并在通往艺术性的道路中,楷书走向了衰落。

三、宋代楷书

楷书经过唐代的发展已达到顶峰,各种法度规范也到达了极致,而楷书在宋代基本是以师法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徐浩等为主,到了南宋楷书中掺杂了北宋苏轼结构呈偏平状,用笔多向下压,少提按的特色。宋朝楷书相对于唐代已经走向了没落,楷书所呈现的整体风格也较为统一,没有唐代楷书所形成“百花齐放”的格局。

1.师法颜真卿厚重雄浑一路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一)为北宋蔡襄所书《自书告身帖跋》,观其风格于颜真卿楷书十分相似,在宋代学颜书最佳;

(图二)为北宋仁宗时期韩绛所书尺牍《陛见帖》,可见韩绛所学颜真卿,柳公权的痕迹;

(图三)为北宋仁宗时期名臣韩琦所书《信宿帖》,师法颜真卿;

(图四)为冯预于北宋神宗熙宁元年所书《佛说了知经用》,虽不同于上述的信札,题跋,而是经文,但整体上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出其师法颜真卿,在横画的收笔处,转折处较为明显;

(图五)洪迈,南宋,书跋欧阳修《集古录跋》,用笔厚重,笔法似颜,在笔画的收笔处可见类似颜体楷书的华饰现象。

2.师法欧阳询瘦硬一路

(图六)

(图七)

(图六)为北宋仁宗时期韩绎所书尺牍《致留守司徒侍中》,与韩绛《陛见帖》风格大致相似,但是韩绎所书更为硬朗,在竖画收笔处可以清晰看到学欧阳询的痕迹;

(图七)北宋英宗时期傅尧俞尺牍《蒸燠帖》,系致友人应酬问候的短札,转折处及竖画收笔处可见学习欧阳询。

3.两者兼有

(图八)

(图九)

(图八)欧阳修《致端明侍读尺牍》,苏轼评价其书法特色为:“用尖笔乾墨作方阔字,神采秀发,膏润无穷,后人观之,如见其清眸丰颊,进趋晔如也。”整体结字中宽扁,但是横细竖粗为颜体痕迹,在捺画出笔处多存在颜体捺画中的华饰现象,整体瘦硬,线条硬朗为欧体风格,所以欧阳修对颜体,欧体均有涉猎;

(图九)南宋高宗时期韩元吉所书楷书跋《欧阳修集古录》,其捺画处有似颜体的出尖、华饰现象,勾画似欧阳询的收笔动作(如“不”字)。

4.类苏轼

(图十)

(图十一)

(图十)苏过为苏轼第三子,其书《赠远夫诗帖》酷似其父;

(图十一)富直柔,南宋高宗时期,所书尺牍《别久帖》用笔厚重,极似苏轼。

5.欧体的变形—“瘦金体”

“瘦金体”线条瘦硬有力,在起收笔处停顿回锋,突出起收笔,但瘦金体并非宋徽宗首创,而是吸收唐楷中欧体和薛稷的风格并将这种风格放大,突出。

(图十二)宋徽宗《闰中秋月诗帖》;

(图十二)

(图十三)

(图十三)金章宗完颜璟《题女史箴图卷》,风格与宋徽宗极为相似。

综上所述,宋代楷书风格大致可以划分为以蔡襄等为代表师法颜真卿雄浑一路;以欧阳修等为代表的师法欧阳询瘦硬一路;或者融合唐楷有所创新的赵佶一路。宋代楷书整体风貌较为相似,基本沿着欧体和颜体这两条发展路线,唯一较为突出者为“瘦金体”,楷书成就不高。

四、对楷书的影响

1.需求降低

书法是一种基于文字的艺术,而文字的出现正是由于其使用价值,功能性需求。在文字未出现以前,古人记事主要是通过口头讲述等,后出现“结绳记事”,《周易·系辞下》中的“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7之后出现了图画,慢慢演变成符号,最后,符号经过演变成为了最早的文字,可见文字的诞生最关键的推动力是对记事的需求,“结绳记事”无法清晰地记录事件,所以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更为合适的记事方式。这种需求不断加深,造字法也从原本为了“象形”增加到了“指示”“会意”“形声”,正如许慎《说文解字序》中对汉字起源的理解:“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8

同理,书法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需求。东周时期,各诸侯国依据自己的需要进一步发展了西周时期的文字,如楚国文字笔画细均劲挺,后出现了有较高装饰意味风格的鸟虫篆。楚国当时国力强盛,楚庄王问鼎中原,楚宣王,楚威王成为一代霸主,有一统中原之势。在如此强盛的国力之下,楚国需要一种可以表达强盛国力,华贵地位的书法,所以楚系文字便发展得极具华贵的装饰意味。

书法史中需求决定论最为明显的是书体演变,一种书体的出现或者衰退都是其需求所决定的。卫恒《四体书势》中言:“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隶书者,篆之捷也。”9隶书的诞生是由于篆书耗时较长,无法满足大量的书写需求,所以书者依靠快写,省略,假借,合并部首等手段,破坏肢解原有的篆书结构,用笔方式,在变化中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规律,隶书便出现了;同样草书的出现也是如此。“爰暨末叶,典籍弥繁,时之多僻,政之多权,管事荒芜,剿其墨翰,惟多佐隶,旧字是删。草书之法,盖又简略,应时谕旨,用于卒迫,兼功并用,爱日省力,纯俭之变,岂必古式。”10草书相对于隶书来说书写更为快捷,可以满足处理大量公文,传递战报的需求。印刷技术的出现满足了大量文字传播的需求,失去抄写书籍的需求,自然也失去探索更为快捷的新书体动力,书体演变自然也就终结了。

2.实用价值下降

宋代印刷字体基本以楷书为主。楷书辨识性较高决定了宋代将楷书作为印刷中的主流,并出现了各种不同风格特征的楷书印刷字体,之前唐代的经书体也逐渐过渡为楷书,印刷版刻中的“宋体字”也发展起来。印刷技术的发展,促使人工大量抄写的时代已经过去,楷书抄书传播书籍的一大使用功能衰落,书者也不在为“典籍弥繁”而绞尽心思去寻求一种更为快捷的书写方式,而是转向对书法艺术性的追求。在书法史研究中普遍认为魏晋时期书法成为自觉艺术,而书法真正成为艺术应该是在宋朝,印刷技术的高度繁荣使得书法逐渐脱离了实用价值,楷书不再是用来抄写书籍而是多用来书信往来,纪念性墓碑等无法用印刷技术代替的小规模书写。但是书法在宋代只是开始逐步脱离了实用价值,真正完全脱离了实用价值是在近现代时期,笔墨纸砚等文房工具被新的书写工具所替代,书法成为真正的艺术。

3.风格趋于统一

宋文人士大夫因科举不在对楷书有硬性要求,也无需承担大规模书写,便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艺术性更强的行草书上,将书法看做是一种“墨戏”,一种消遣工具,无精力于楷书,所以宋代的楷书基本沿着欧体,柳体和颜体的风格发展,整体风格大体统一。同样,在雕刻版书中也由于需求量较大,对雕刻速度有了新的要求,工匠以唐朝规范汉字字典《干禄书》为模版,在横画的收笔设计成两次奏刀即可雕成的三角形,大大加快了刊刻速度但也导致了版刻印书的风格趋于统一。

五、古人对功能主义的认识

东汉赵壹《非草书》便是较早采用功能主义的方法分析艺术的。“夫草书之兴也,其於近古乎?上非天象所垂,下非河洛所吐,中非圣人所造。盖秦之末,刑峻网密,官书烦冗,战攻并作,军书交驰,羽檄纷飞,故为隶草,趋急速耳,示简易之指,非圣人之业也。但贵删难省繁,损复为单,务取易为易知,非常仪也。故其赞曰:临事从宜。”11赵壹认为草书更为快捷这一功能满足需处理大量公文而诞生,“而今之学草书者,不思其简易之旨,直以为杜、崔之法,龟龙所见也。其扶拄挃,诘屈犮乙,不可失也。龀齿以上,苟任涉学,皆费仓颉、史籒,竟以杜、崔为楷。私书相与,庶独就书,云适迫遽,故不及草。草本易而速,今反难而迟,失指多矣”。12赵壹认为当时的人学习草书摒弃了草书原有的功能性,而追求其艺术性,草书本来是要“简单而快捷”,今人却花费更多的精力学习草书的字法、用笔等,直到“领袖如皂,唇齿常黑。随处众座,不遑谈戏,展指划地,以草刿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腮出血,犹不休辍”,13而忽略了草书的基本功能。

人类学功能主义认为推动艺术的发展的动力是需求,一种文化现象的功能是满足某种社会需求而出现的,草书的功能便是满足社会对快捷书写的需求。赵壹认为忽略了草书的功能而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学习“草本易而速,今反难而迟”是不值得的,不符合功能主义的观点。

六、结论

人类学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文化对某种事物的需求决定了这种事物的发展,失去了这种需求那么该事物也就不再发展了。试着以功能主义为角度,分析中国书法在历次技术变革中所受到的冲击,来论证书法在不同时期发展所呈现不同风貌的原因,如在宋朝,印刷技术飞速发展,基本可以满足社会文化书籍的需求,这一需求的满足削弱了以抄写书籍为唯一主体的楷书发展。楷书从诞生便是为了满足文化的传播,如六朝时期的大量楷书抄经,楷书的一大实用性下降,失去了大量书写的社会需求,促使其发展的动力降低。但印刷工匠发现了楷书识别性较强的功能,继续给予楷书新的需求,楷书便在印刷业朝着更为规范,简洁的“宋体字”“新宋体”“黑体”等多种字体发展。

技术对艺术的影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技术的出现、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艺术是一种冲击,冲击了艺术在诞生之时的满足某种需求的功能;同时技术对艺术来说也是一种解脱,使得艺术可以脱离实用价值而发展,就像书法本身具有书写记事的实用性,后来随着各种技术的发展,书法完全成为了一种艺术,艺术家可以打破书法原以文字为主体的实用性,变成纯线条和墨色的艺术。

注释:

1 赵壹《非草书》《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 第2页

2 赵壹《非草书》《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 第2页

3 赵壹《非草书》《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 第2页

4 陈振廉,《楷书成形后书体演进史终结的历史原因初探—书法与印刷术的关系之初探》,书法之友,2001 年第3 期,第3 页

5 雷俊成,《社会学功能主义与人类学功能主义的比较》,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 年第15 期,第128 页

6 王翔林,《结构功能主义的历史追溯》,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 年1 期,第38 页

7 朱迎平,《宋代刻书产业与文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年,第3 页

8 朱迎平,《宋代刻书产业与文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年,第3 页

9 欧阳修,《欧阳修集.卷108 奏议卷十二.论雕印文字札子》,山西古籍出版社,2005 年,

10 郭彧,《周易·系辞下传》第二章,中华书局,2008 年

11 许慎,《说文解字序》,华侨出版社,2013 年

12 卫恒,《四体书势.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年,第15 页

13 卫恒,《四体书势.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年,第16 页

猜你喜欢

功能主义印刷技术楷书
楷书的教与学
导电油墨及其印刷技术的研究进展
《兰亭序》对初唐楷书风格构造的影响
Development of Skopos Theory
杜甫《寄韩谏议》(楷书)
包装印刷中的数字印刷技术应用探讨
德云禅寺(楷书112cm×36cm)
Relationship Between Text Type and Translation Strategy: with Reference to the Reader and Translator
喷墨印刷时代下的木纹瓷砖产品研发
浅析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得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