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后期书法自觉意识探微
——以汉灵帝与鸿都门学为例
2019-12-11金诚立
金诚立
一 汉灵帝的爱好与政策
汉灵帝是东汉时期的第十一位君主,于建宁元年(公元168 年)即位,成长于水深火热年代的他在当时的党锢之祸中所造成的外戚、宦官与清流士大夫的冲突导致灵帝本人形成了“第三种势力”。1这样他不仅能够形成自保,而且在心理上就形成了与太学等势力的对抗,为他另辟道路招收工辞赋鸟篆的人才埋下伏笔。
汉灵帝本人曾重视经学,在熹平四年批准蔡邕等人正定《六经》,且刻石于太学门前,这就是著名的《熹平石经》(该石经图片附于论文后),2此经在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实书刻《熹平石经》的本意是勘误六经文字,但是“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3可见当时的人们不仅是关注文字的内在含义,而且对于书法自身的关注度显著提高了,笔者认为这是东汉书法转向自觉的标志之一。汉灵帝对于才艺有着特殊的爱好,比如喜欢音乐、辞赋、书画等,《后汉书·蔡邕列传》中说:“陛下即位之初,先涉经术,听政之余,观览篇章,聊以游意。”4又“自造《皇羲篇》五十章,因引诸生能为文赋者。本颇以经学相诏,后诸为尺牍及工书鸟篆者,皆加引召,遂至数十人”。5又有记载:“灵帝好书,征天下工书于鸿都门,至数百人。”6他因写《皇羲篇》而招收工辞赋书鸟篆者,也就是进行抄录文字而招生,这里可以看出灵帝当时的目的并不完全是为了书法,而是与辞赋文学有密切的联系。工鸟篆说明当时是用篆书进行抄录,虽然当时是以实用为目的,但是把字写的工整,也就成为了当时的审美要求。而之前立《熹平石经》的书法字体也是属于工整类型,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灵帝批准蔡邕等人刻石经与后来创立鸿都门学有其异同点,虽然都是写书法,但是制定《熹平石经》灵帝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六经”内容。而创立鸿都门学纯粹是以辞赋书画为主要内容,所以这样我们可以发现灵帝本人思想的转变,对于书法也就从不自觉逐渐走向自觉了。
除了灵帝的爱好,他身边的宦官其实对于创立“鸿都门学”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东汉末年期间“阉宦尚文辞”,7而当时灵帝与宦官走的很近,可以看出灵帝既然根据自己的爱好有创立鸿都门学的想法,那么他身边的宦官必定予以支持。
虽然“灵帝光和元年始画先圣及七十子像于鸿都门学,魏正始二年使太常用太牢祀孔子于辟雍,以颜渊配孔子祭于学,始此而皆命臣下行礼也”。8但是在光和元年十二月就发生了变化,《后汉书·酷吏·阳球传》中提到“伏承有诏敕中尚方为鸿都文学乐松、江览等三十二人图像立赞,以劝学者”,9这种十分明显的对立现象并非出于偶然,从中不仅可以看出政治方面的原因,尤其重要的一点可以看出灵帝对于在书画辞赋审美思想变化及用人方面的变化。这在之前的帝王中是罕见的,虽然在当时是遭到了阳球等人的反对,阳球上书云:“松、览等皆出于微蔑,斗臂小人,依凭世戚,附托权豪,倪眉承睫,激进明时,或献赋一篇,或鸟篆盈简,而位升郎中,形图丹青。亦有笔不点犊,辞不辩心,假手请字,妖伪百品,莫不被蒙殊恩,蝉蜕滓浊。是以有识掩口,天下磋叹。臣闻图象之设,以昭劝戒,欲令人君动鉴得失。未闻竖子小人,诈作文颂,而可妄窃天官,垂象图素者也。今太学、东观足以宣明圣化。愿罢鸿都之选,以消天下之谤。”10在阳球等人严厉的批评之下灵帝依然不顾,其实这样一来对于整个社会的风气因为帝王的爱好都会发生变化,对于书法辞赋就更重视了。
二 鸿都门学时期的鸟虫篆
鸟虫篆是在小篆书体的基础上增加装饰性故而得其名。在《汉书·艺文志》六艺略小学类中记载:“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近代启功先生以《壶子梁柩铭》为例说:“秦汉所谓的虫书鸟虫书,只是篆书手写体的一种诨称,与带有小曲线装饰或鸟形装饰及接近鸟状的花体字似非同类。”11这种说法是片面的,要认识鸿都门学这一时期中的鸟篆还得通过具体图片进行例证,2004 年长沙东牌楼出土一批有字汉简,其中有灵帝建宁、熹平、光和、中平四个时期,这批简牍的书体非常之丰富,包括篆、隶、草、行、正五种书体,说明此时书法的字体多样。其中第1169 号简的背面是富有装饰性的篆书(该木简图片附于论文后),12特点是“字字顶接,而且上下字之间笔画相连。笔画细劲盘曲,横向笔画写作俯势的弧状;有些笔画,头尾两端带有上翘的尖峰”。13刘涛先生指出:“东牌楼汉简所见的鸟篆形态,与先秦时代南方流行的象形以为字的鸟虫一类篆书确有不同,但并非没有关联,大概渊源于先秦鸟篆,又经过秦汉时代的流变,已经省简了繁复描状的鸟形,只是继承了古代鸟篆的某些特征,演化为一种显示鸟形意味的手写体篆书。”14可见刘涛先生的解释是准确可靠的。而这一批汉简出自湖南长沙,这里虽然离帝都甚远,但是这里的人还是在练习鸟虫篆等字体,说明了当时鸿都门学以书取士的影响力之大。从出土鸟虫篆字体也可看出并非出自纯粹实用目的,其中的装饰性也可见书法艺术的自觉意味。
三 从鸿都门学中的书家看书法自觉现象
对于鸿都门学中的书家,虽有记载“至千人焉”,15但“可以确考的‘鸿都门学’诸生仅有7 人:乐松、江览、郗俭、贾护、任芝、师宜官、梁鹄等”。16笔者认为蔡邕与鸿都门学的建立也有极大联系,《后汉书·蔡邕列传》中记载:“臣每受诏于盛化门,差次录第,其未及者,亦复随辈皆见拜擢。”17可见蔡邕辅佐灵帝建立鸿都门学,而且从刻《熹平石经》一事也可以看出他的书法在当时肯定受到灵帝的赏识,所以我们可以说蔡邕所书字体与鸿都门学中的字体有着微妙的联系。蔡邕“善篆,采斯、喜之法,为古今杂行,然精密闲理不如淳也”。18他自己的《篆势》中又提到“或轻举内投,微本浓末,若绝若连,似露缘丝,凝垂下端”。19这是典型的“垂露篆”,是不同于之前的一种新篆书体。张怀瓘《书断》中记载蔡邕:“工书,篆、隶绝世,尤得八分之精微。体法百变,穷尽灵妙,独步今古。又创造飞白,妙有绝伦,动合神功,真异能之士也。”20这段话可得出两条信息,第一,蔡邕的八分书要强于篆书;第二,“创造飞白”说明蔡邕的书法自觉意识的提升,据说蔡邕是受到“用帚写字”而得到的灵感。
师宜官是鸿都门下的书家,羊欣说他“能为大字方一丈,小字方寸千言”。21庾肩吾《书品》中同样提到“师宜官鸿都为最,能大能小”。22张怀瓘《书断》妙品中记载“八分称宜官为最,大则一字径丈,小乃方寸千言”,23可见师宜官除了篆书以外还尤擅长八分书而且可见他当时在鸿都门学中的地位之高。这里还有一点值得重视,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中除了说他写字能大能小,还提到他:“或空至酒家,先书其壁,观者云集,酒因大售。俟其饮足。削书而退”。24张怀瓘《书断》中同时提到他“性嗜酒,或时空至酒家,书其壁以售之,观者云集,酤酒多售。则铲去之。”25从这两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一,书法脱离实用而向艺术转变,师宜官好酒,至酒家墙壁书写应该是已经喝完酒已有醉意,所以这个时候写字肯定不是以实用为目的,因为写完字后他就擦去了,而且周围还有很多观众,可见当时世人对于书法只是写字的观念也已经开始转变,还可见其具有表演性质;其二,从羊欣和张怀瓘的话可以发现,在当时书法还具有商品价值,说明书法已经在某些时候转向非实用领域。
梁鹄师从于师宜官,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中说他:“得师宜官法,魏武重之,常以鹄书悬账中,宫殿题署多是鹄手也。”26张怀瓘《书断》中提到他:“受法于师宜官,以善八分知名,举孝廉为郎,灵帝重之,亦在鸿都门下。迁幽州刺史。魏武甚爱其书,常悬帐中,又以钉壁,以为胜宜官也。”27可见梁鹄是深得师宜官笔法,而且“常悬账中”“宫殿题署”,我们同样能发现书法由实用向艺术转变的自觉意识。
以上所提到的书家我们可以发现,蔡邕、师宜官以及梁鹄他们都不仅仅只会篆书,而且还涉及其他书体,说明当时的鸿都门学里存在“百花齐放”的现象。从长沙东牌楼出土的汉简中也能看出当时世人书写字体的多样性,而且书论中相关记载也可证明书法具有纯粹艺术性以及表演性等。
总结:东汉后期汉灵帝的政策与士大夫的反对,出土的鸟虫篆,蔡邕、师宜官等书家的书法创作观念可见书法的自觉就是在保守与激进的碰撞中勇敢地前进着,虽然有过各方面的阻挠,但已不能改变书法自觉的总体趋势,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注释:
1 参见孙明君《第三种势力——政治视角中的鸿都门学》,《学习与探索》2005 年第五期,总第142 期。
2 图片出自黄惇著《秦汉魏晋南北朝书法史》,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 年,第90 页。
3 范晔:《后汉书》卷六十下《蔡邕传》,中华书局,2000 年,第1990 页。
4 范晔:《后汉书》卷六十下《蔡邕传》,中华书局,2000 年,第1996 页。
5 范晔:《后汉书》卷六十下《蔡邕传》,中华书局,2000 年,第1991 页。
6 潘运告:《张怀瓘书论》,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 年,第153 页。
7 参见李晓苏硕士论文《论汉灵帝时代》。
8 费密:《弘道书》第二卷,中华书局,1975 年版。
9 范晔:《后汉书》卷七十七《阳球传》,中华书局,2000 年,第2499 页。
10 范晔:《后汉书》卷七十七《阳球传》,中华书局,2000 年,第2499 页。
11 启功:《古代字体论稿》,北京:文物出版社,1964 年,第28 页。
12 图片出自刘涛、王素所著《长沙东牌楼东汉简赎书法艺术》,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 年版,第49 页。
13 刘涛:《长沙东牌楼东汉简牍所见书体及书法史料价值》,载于《文物》,2005 年,第12 期。
14 刘涛:《长沙东牌楼东汉简牍的书体、书法与书写者》,载于《长沙东牌楼东汉简牍》,文物出版社,2006 年,第81 页。
15 范晔:《后汉书》卷八《灵帝纪》,中华书局,2000 年,第341 页。
16 王永平:《汉灵帝之置鸿都门学及其原因考论》,《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 年,第5 期。
17 范晔:《后汉书》卷八《灵帝纪》,中华书局,2000 年,第1996 页。
18 房玄龄等:《晋书》卷三·《卫灌传附卫恒传》,中华书局,1974 年,第1063 页。
19 房玄龄等:《晋书》卷三·《卫灌传附卫恒传》,中华书局,1974 年,第1063 页。
20 《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 年,第178 页。
21 《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 年,第45 页。
22 《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 年,第88 页。
23 《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 年,第182 页。
24 《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 年,第45 页。
25 《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 年,第182 页。
26 《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 年,第45 页。
27 《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 年,第182 页。
附:
《熹平石经》局部
长沙东牌楼出土鸟虫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