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马酸比索洛尔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2019-12-11吕福奎
吕福奎
心肌梗死是一种急性、严重的心脏病状态,心肌梗死一般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医学紧急情况,是造成死亡的最大原因之一,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急性心肌梗死可引起持续性心脏疼痛,可并发休克、心律失常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1]。临床治疗以抗梗阻、维持心肌、预防并发症为主。β 受体阻滞剂通过减慢心率、降低全身血压、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对改善缺血区氧供失衡、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降低急性死亡率有积极作用,可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大面积或前壁梗死高危心肌梗死患者受益最大。现将富马酸比索洛尔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8 月~2019 年8 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参照组及研究组,各35 例。参照组中,男21 例,女14 例;年龄40~80 岁,平均年龄(53.5±8.9)岁;梗死位置:前壁梗死16 例,下壁梗死 10 例,下后壁梗死9 例;发病至就诊时间1~6 h,平均发病至就诊时间(3.2±1.0)h。研究组中,男22 例,女13 例;年龄41~82 岁,平均年龄(55.5±8.8)岁;梗死位置:前壁梗死15 例,下壁梗死 11 例,下后壁梗死9 例;发病至就诊时间1~5 h,平均发病至就诊时间(3.0±1.0)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用药治疗,患者卧床休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进行心电监护,控制饮食,止痛镇静,补充血容量,给予溶栓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富马酸比索洛尔片治疗,口服,5 mg/片,1 片/d,连续用药7~10 d。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血管再通、血管再闭、死亡情况;BNP、E/A、LVEF 水平;治疗效果;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住院时间。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心肌梗死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心电图及心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心肌梗死症状明显减轻,心电图及心功能改善>50%;无效:治疗后心肌梗死症状未缓解,心电图及心功能改善<50%,或恶化甚至死亡[3,4]。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管情况及死亡情况对比 参照组患者中,血管再通18 例,再通率为51.43%;血管再闭塞6 例,再闭塞率为17.14%;死亡4 例,死亡率为11.43%;研究组患者中,血管再通28 例,再通率为80.00%;血管再闭塞1 例,再闭塞率为2.86%;死亡0 例,死亡率为0。研究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参照组,血管再闭塞率和死亡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41、3.968、4.242,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BNP、LVEF、E/A 指标水平对比 研究组BNP为(115.98±86.92)ng/L,LVEF为(57.02±6.67)%,E/A为(1.21±0.42);参照组BNP 为(223.52±55.19)ng/L,LVEF 为(26.11±4.56)%,E/A 为(0.83±0.11)。研究组BNP 水平低于参照组,LVEF、E/A 水平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中显效13 例(37.14%),有效19 例(54.29%),无效3 例(8.57%),总有效率为91.43%;参照组中显效10 例(28.57%),有效15 例(42.86%),无效10 例(28.57%),总有效率为71.43%。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9,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管情况及死亡情况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BNP、LVEF、E/A 指标水平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BNP、LVEF、E/A 指标水平对比(±s)
注:与参照组对比,a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4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中发生恶心呕吐1 例(2.86%),头痛1 例(2.8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参照组患者中发生头痛1 例(2.86%),腹痛1 例(2.86%),恶心1 例(2.8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0.22±2.0)d,参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3.52±2.26)d;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突然中断而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和坏死。及时心电图检查可确诊急性心肌梗死,预测心肌梗死的病程和发展。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严重的类型之一[5]。心肌梗死的一般治疗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住院、早期治疗和适当的院前治疗。一方面防止梗死范围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采取多种方法维持心脏功能和有效的血液循环,使患者度过急性期。诊断或疑似心肌梗死病例,必须首先给予必要的抢救;给予镇痛、镇静、吸氧及监护[6];尽可能抢救死亡心肌,缩小梗死面积,缩小心肌缺血范围,防止梗死面积进一步扩大;防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心脏破裂、室壁瘤等并发症;改善心肌代谢,防止高凝、猝死和再梗塞。
β 受体阻滞剂对肾素活性高、高血压伴心绞痛和偏头痛等患者效果明显。β 受体阻滞剂最初用于扩张型心肌病引起的心力衰竭,但现在选择性地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多数患者在用药初期效果不明显,甚至出现心功能下降,如心室充盈压升高、心排血量下降等。长期连续应用可明显改善心功能,防止临床症状恶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7]。
富马酸比索洛尔片是常用的β 受体阻滞剂,其是选择性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无内源性的交感神经活性和膜稳定性。富马酸比索洛尔片对β1受体有很高的选择性。通过阻断心脏β1受体,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高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有治疗作用[8]。作用时间较长(>24 h),症状得到较好的控制,无耐受现象。对呼吸系统的不良反应最小,对脂肪分解代谢无影响。通过降低心率和体循环血压、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肌耗氧量,对改善缺血区氧供需失衡、减少急性期心肌梗死面积、降低死亡率有一定的作用。
本研究中,研究组应用富马酸比索洛尔片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参照组,再闭塞率和死亡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NP 水平低于参照组,LVEF、E/A 水平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富马酸比索洛尔片通过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和心肌收缩力等途径减少心肌耗氧量,对改善缺血区供氧平衡、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有积极作用。通过临床治疗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