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格列佛游记》与《西游记》的儿童文学价值对比

2019-12-11黄友强江西服装学院江西南昌330201

流行色 2019年2期
关键词:格列佛游记小说作品格列佛

黄友强(江西服装学院,江西 南昌 330201)

引言

与《格列佛游记》颇为相似的是《西游记》这部家喻户晓的小说名著也是通过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师徒的奇妙经历,表面上是在歌颂人们为了追求与寻找理想中的世界、目标而不懈努力,实质上则是通过唐僧取经的故事,重点通过对孙悟空这一形象的塑造,呈现了一位敢于藐视权贵,除恶务尽的不屈战斗精神,是对明代社会黑暗现状的一种批判。

一、《格列佛游记》的儿童文学价值

1.《格列佛游记》文学作品中的童话性初探

乔纳森·斯威夫特是18世纪英国最为杰出的政治家、评论家、讽刺小说家,在世界文坛上占据着重要影响地位的《格列佛游记》就是乔纳森·斯威夫特最具代表性的一部经典作品。《格列佛游记》这部小说作品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广大儿童的喜爱与支持,和《西游记》一样,它们都是世界文坛史上可誉为“准童话小说”的典范。作者在《格列佛游记》中大量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童话人物,最主要的就是通过这种童话结构形态分析环境下叙述语境,把一部非童话小说的童话结构模式全新的展示在广大观众、读者的视阈之下。对于儿童来说,他们都是一些低年龄的儿童,虽然大部分都没有形成独立的固性思维,但是也正是他们进行思维散发的一个关键时期[1]。对于童话作品的创作,我认为可以总结为两大观点,一就是大多都是缺乏反思性、批判性的文学类小说,二是带有明显的虚幻性、脱离现实主义的理想行为,就好像安徒生的童话那般神奇,但是其中代表的往往是一种精神上的渴望,这种渴望下的精神就是“童话精神”。《格列佛游记》这部小说作品,最大的亮点就是通过隐喻下的社会批判,为读者呈现出了另一种奇妙世界,那就是童话世界,这也是能够吸引更多儿童读者的原因所在。

关于对《格列佛游记》小说中潜在的童话精神,我们可以从作品中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物角色形象来进行解读与分析。在《格列佛游记》作品中,剧中的大多数人物角色基本都是虚构出来的,也就是说他们都是现实世界中没有的,今天在这里暂且不评论作品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意义,重点只对其中的童话趣味进行解析。对于《格列佛游记》中的人物形象构造,作者斯威夫特可谓是精心策划,由他编造出来的主人公里梅尔·格列佛就是一个经典的童话角色。在作品故事中,其中最为吸引广大读者、观众的就是“小人国”,在小人国里面,那些“小人”的身高还不足六英寸,对于广大的儿童观众而言,这无疑时时刻刻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来到大人国后,那些人物全都比格列佛高出、大出十几倍,不仅如此,同样包括飞岛国与慧骃国的人物,这些人物具有迥异的服饰、奇特的外貌等。以上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完全符合童话形态的基本色彩,无论是图书小说、卡通动画、影视作品,对于儿童观众来说,就像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那种新奇感完全不落后于传统意义上的童话寓言故事。

2.《格列佛游记》的文学教育价值探索

在这里谈上了《格列佛游记》中的文学教育价值,那就不得不说其中隐藏的儿童文学教育价值。我们都知道,这部经典“准童话”作品的主题思想是作者斯威夫特通过主人公里梅尔·格列佛历经四国的奇妙之旅,来对英国现实社会进行批判。在这个时期,英国社会出现大动荡、大变革,包括在政治体制、文化生活、经济等多方面,同时作者斯威夫特也是18世纪英国启蒙运动中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斯威夫特之所以创作《格列佛游记》,不仅是对英国社会现实的鞭挞,更是对广大读者、民众在思想上的一种启发、教育。在《格列佛游记》小说作品中,通过主人公里梅尔·格列佛的四国奇妙之旅,通过他的所见所闻,形象的表达出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宣泄,而在这背后影射出来的则是英国教育的一种失败与缺失,各种形形色色的价值观,有对科学与民主的追求、憧憬,也有对金钱罪恶的一种讽刺[2]。

对于儿童而言,我认为这部小说作品对他们所起到的最大感触就是心灵上的教育,在儿童的世界里,任何事物都是奇妙的,就好比今天的你我,也许对一些童话、动漫的故事不是很喜欢,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儿童时期也是这般地喜欢。作品中所隐藏的社会批判是儿童无法理解的,但是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主人公身上的“诚实守信”“讲究友谊”“仁爱”的精神,还有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这是儿童所能够感知到的。

二、《西游记》的儿童文学价值

1.《西游记》作品中所呈现的儿童性

在文学作品中,对于儿童思维的探索与理解也可定义为“泛灵性”,“泛灵性”,是基于儿童人性的本质。由于儿童的运动和感觉机能发展较早,通常情况下儿童表现为一种“惊人的混沌状态”,这种状态表现在精神、感官、肢体等各方面。《西游记》在儿童的观念里,就是一部奇妙的童话世界,包括娇艳狠毒的美女、狡猾的黄鼠狼等,《西游记》通过在文本结构形态上的塑造,在小说作品中增添一些趣味性的东西,而这些所谓趣味性的东西却让儿童的阅读变得更加的地有兴致、有魔力,无论是在情感上还是在心理教育方面,无疑都是对儿童生活乐趣的一种激励、触发。

不仅如此,在《西游记》文学作品中,能感知到的不仅只有“童话性”,比童话性更为深入的是“幻想性”,而这种幻想性恰恰儿童心中童话世界的最深入表达。

2.《西游记》——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

在该部作品中,吴承恩通过对小说中各种人物、情境的描绘,并且以一种无比夸张、幻想的童话创作精神,让整个《西游记》世界到处充满着一层诙谐、神奇的色彩,包括各种大大小小、千奇百怪的妖魔鬼怪,比如白骨精、狐狸精、金鱼精等等,也包括像姿态优美的天界仙女等,这些几乎都是作者吴承恩凭借着内心的童话想象力而创造出来的,不仅是给我们成人,更在众多的儿童观众眼前呈现出了一群新奇有趣的童话形象。在作品中,坚定的唐僧、精明的悟空、天真的八戒、憨厚的沙僧,都是一个个经典的童话形象[3]。

3.《西游记》中的儿童美学艺术特征

我对《西游记》这部经典的名著小说的评价是,“戏谑诙谐话西游,别样视角显童趣”。鲁迅先生也曾这样评价过,“作者禀性,复善谐剧,虽述变幻恍惚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

可以说《西游记》是作为“中国伟大的准童话”这样一个文学地位存在着的,其中就包含着那些看似经典其实类似童话语言的特性。通过对《西游记》作品的观赏,你会真切地发现作品中的遣词造句是多么的生动有趣,并且极能表情达意,无论是叙述视角还是结构用语,表达与抒发的都是一种诙谐性视角下的儿童文学作品。对于儿童而言,童话的世界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能够为其提供幻想的舞台,在《西游记》中,那些在成人眼中看似凶残的妖魔鬼怪,在儿童的视角下变得无比的可爱、有趣。《西游记》小说作品中的第七十六回,有这么一段情节描述,就是孙悟空与狮子精比拼、打斗的场面,孙悟空为了能够如意地控制住狮子精,竟然钻进了狮子精的肚子里,在狮子精的肚子里打秋千、支架子、翻跟头,这些生动、形象而又不失贴切的文学特性,让《西游记》的世界里到处充满着儿童的趣味,这些打斗场面的本质就是儿童游戏的本质。

结语

无论是《格列佛游记》还是《西游记》,从专业文学的角度来看,基本都是游记体的讽刺类小说,但是我们从作品中都能真切的体会到一种潜在的童话精神,就是这种隐喻的童话精神,才让《格列佛游记》与《西游记》成为了文学历史上另类的儿童文学作品,因此也被戏称为“摆放在成人书架上的童话书本”。本篇文章主要从儿童的品读视角,对《格列佛游记》、《西游记》这两部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了剖析、研究、探索,包括其中的童话意蕴、儿童教育价值观念等。总而言之,这两部儿童文学作品实际上是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一种创新、一种突破、一种挑战,这种挑战不仅来源于外部的社会文化环境,同时也是文学理论自身的一种总结与界定,通过一种摸索性的童话探索的精神将现实社会的真实面貌完全地显露出来。

猜你喜欢

格列佛游记小说作品格列佛
格列佛游记
张爱玲小说作品中悲剧意味分析
《格列佛游记》:让人笑让人哭的乌托邦之旅
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
聚焦“特色”,定点突破——新课标教材小说作品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