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文化的转型与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
2019-12-11汤燕南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上海200030
汤燕南(上海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上海 200030)
视觉文化包括多个方面,如个人生活的视觉谋划、电影、服饰、图片等等。把非视觉性的物体进行视像化是视觉文化的显著特点,视觉文化正随着人们审美和艺术需求的提升不断进步。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视觉文化也出现了转型和改变,在这个背景下,学校美术教学也需要相应地转变,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充分挖掘青少年的美术潜力,培养青少年的视觉审美素养。学校美术改革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其中包括增强学生批判性视觉识读能力、培养学生视觉素养、积极引用新的教学方法等等。
一、视觉文化的转型对学校美术教育的影响
大数据时代的深入发展促使世界各国的视觉文化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和转型,视觉文化转型主要有以下表现:
创意重点转移,越来越重视思考创作对象的内涵,加强了观念艺术;增加了许多独立艺术形式,如摄影、印刷等等;创立了电子创意领域,在传统艺术形式中应用数字技术;加强了对国家文化的尊重和兴趣,视觉审美更加注重国家的特色与需求,也加强了对传统工艺的认识;视觉艺术出现了语境上的变化,移民和难民促进了不同社会文化的融合,进而出现语境变化。
近年来,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我国视觉文化转型趋势明显。从美术创作的角度来看,由于我国社会也正处于转型阶段且具有丰厚的历史沉淀,进而触发了观念艺术的创作。常见的观念艺术主体有:中西政治差异、社会变迁、正统文化与主流文化的怀疑、女权主义等等;从电子创意角度来看,我国电子创意产业在不断增加,主要表现形式有:数字图像、全系图片、计算机音乐、VR等多个方面;从视觉文化语境角度来看,我国城市化不断加深,使农村人口和异地、少数民族人口涌入城市,不同身份、民族、语言的人交错生活,进而带来了文化差异。传统技艺逐渐受到重视,受到了尊重和弘扬,进而改变城市文化结构,使城市文化更加多元。
由于视觉文化出现了目标、内容、方法等多个方面的改变和转型,所以其对学校美术教育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在视觉文化转型的背景下,为了确保美术教育的质量,就要积极新型美术教育转变的思考和探索。其中包括,教育领域、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通过教学改革,实现培养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需求的艺术人才的最终目标。
二、视觉文化转型背景下学校美术教育的改革措施
1.明确视觉识读能力的目标
学校美术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要增加学生批判性视觉识读能力。现如今,艺术文化正在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批判性视觉识读能力能够让学生正确认识美学价值,进而增加艺术的批判性和创造性,对学生的艺术素养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为此,可以在教学内容中增加视觉识读能力有关的图像,通过对图像的分析和鉴赏来转变学生鉴赏者的身份,使其更加深入地探究视觉文化,增加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对图像的分析,实现诠释、沟通的目的。
2.加强视觉素养和语言素养的互动
视觉素养包括多个方面,其中视觉写作能力尤为重要,即创建视觉信息及交流的能力。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视觉写作能力不仅要求学生具有相应的造型能力,还涉及了多个美术学科,进而提升综合写作能力。要提升视觉写作能力,可以将语言素养应用其中,也就是培养学生撰写手绘笔记的习惯,增加绘本创作课程。手绘笔记就是利用绘画、拼贴等方式对日常生活或特殊的画面进行的记录。而绘本早期用于幼儿教学,随着美术教育的发展,绘本创作也融入到了美术教学之中。通过撰写手绘笔记和创作绘本,提升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增强学生造型、想象、创作、交流等能力,实现学生视觉素养和语言素养之间的互动。
3.加强视觉素养与媒体素养的交流
在现代美术教学中,新媒体艺术教学逐渐增加,其中包括摄影、动画、微电影等多个方面。近年来,视觉散文也逐渐兴起,其将文字和图片进行结合,进而生成可视化论文,增加论文的趣味性和艺术性。不论是图像还是文字,其与媒体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要将新媒体艺术融入到美术教学之中,增加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联性,进而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合理运用科学技术和现代媒体知识,提升美术教学的创意性。大数据时代为培养学生的媒体素养和视觉素养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持,将二者进行有效的融合交流,满足数字艺术的教育需求,帮助学生在真实世界中实践操作数字艺术世界,增加美术创作的科技感和未来感。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美术教育中,要提升美术教育的教学质量,满足现代教育需求,就要正确认识视觉文化,了解视觉文化的转型内容,在视觉文化转型背景下进行美术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要重视美术教育的多样性、提升新媒体艺术教学,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积极迎接新时代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