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优化探析
2019-12-10史璇
关键词 高校 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作者简介:史璇,德州学院音乐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1.206
2019年1月25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新形势下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在全媒体时代,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95后”“00后”几乎人人、时时、处处与网络发生着密切的联系。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日益凸显,高校应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传统优势之外,将思想政治教育延伸至网络,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一步优化,以强化育人实效。
一、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影响概述
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影响主要从带来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拓宽了沟通渠道和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三个方面展开概述。
(一)带来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在全媒体时代,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信息数据海量聚集,信息资源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光速传播。微信、微博、知乎、抖音、今日头条、B站、网易云音乐等各类网络应用层出不穷,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各种类型的网络信息应有尽有,“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信息源,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传播信息和获取资源最主要的手段。网络媒体的发展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崭新的教育方式与充足的教育资源。
(二)拓宽了沟通渠道
网络的社交性与互动性拓宽了师生、生生、家校沟通的渠道。高校学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贴吧、论坛等网络交流平台自由讨论、发表意见、交流思想,辅导员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平台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实时状况与思想动态。网络构筑了民主、平等的话语空间,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教师的权威性,打破了交互双方的心灵壁垒,有助于师生在平等对话中答疑解惑,及时高效开展思政教育。
(三)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
网络汇聚了大量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丰富了辅导员的理论思考和工作经验,为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创新提供了思路与借鉴。教育资源的实时共享打通了高校间、教师间的信息化“孤岛”,通过有效整合校内校外、政府社会等多方教育资源和力量,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共建可持续发展的网络思政教育生态圈,在满足高校师生个性化需求和本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同时,共同参与全国网络思政大格局的构建。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面临的挑战分析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面临的挑战主要从增加了信息选择的复杂性和弱化了思政教育的反饋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增加了信息选择的复杂性
网络的开放性和网络监管的漏洞造成网络中充斥着大量未经筛选与过滤的不良信息数据,舆情热点、非理性言论在网络迅速发酵,多元社会思潮、西方意识形态通过网络逐步渗透,严重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与价值判断,从而引发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理想信念动摇、社会责任感缺失、道德滑坡,甚至在网络世界里丧失自己对社会主流文化和精神的追求,这些都加剧了网络思政教育的复杂性。
(二)弱化了思政教育的反馈
网络的虚拟性与隐蔽性造成网络空间的角色意识淡化、群体去中心化和交往去边界化特征,一方面容易使学生长期沉溺于虚拟网络社交,逐渐不自知地困在网络的藩篱里,导致现实人际障碍;另一方面使学生倾向于暂时摆脱现实角色,利用网络空间发泄不良情绪、发表不当言论,为辅导员了解并掌握学生真实的内心想法与人格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与挑战。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优化思考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优化思考主要围绕重视创新性、保障时效性和提升实效性三个方面展开。
(一)重视创新性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实现思想引领、价值导向、道德提升、文化传承为目标,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手段与目的的统一。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首先要进行教育内容的供给侧改革,打破网络思政教育内容晦涩枯燥,网络思政教育产品供给与大学生刚性需求不匹配,主流文化导向引领作用发挥不足等困境。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并非将线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完全机械地迁移到线上,而是要围绕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刚性需求,优化配置、融合再造课内外、校内外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在主题教育网站汇集生动鲜活的网络时事评论文章,整合优秀文艺文化作品作为主流文化教育的素材,引导学生们阅读、网评;在网络互动社区,针对校园贷、大学生创业等师生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主动开展网络对话,开展观点PK和思想碰撞;开展最美教师、励志之星等网络评选活动,着力宣传时代楷模、最美人物、身边榜样的先进事迹,进行典型示范教育;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管理人员、思政工作者、党政干部、优秀校友、社会成功人士开展小规模、高频次的网络专场直播,内容涉及政治法律、历史人文、金融经济、留学深造、心理健康、艺术鉴赏、学习生活、就业创业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自主选择直播专场,在对话中获取知识,在互动中提升技能,在沟通中品味成长。诸如此类,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打造具有挑战性、互动性、创造性、凝聚力、吸引力和亲和力思政教育产品,使其能真正吸引眼球、触动心灵、引发共鸣。
此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还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习惯,改变传统“说教式”“灌输式”“独白式”思政教育方式,建立有灵魂、有温度、接地气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从理论话语、书面话语、口号话语、单边话语转向大众话语、生活话语、故事话语、交互话语,善于运用表情包、网络热词等深受大学生欢迎的网络话语,牢牢把握网络思政教育的主动权。
网络思政教育创新要始终坚守政治原则,树牢阵地意识,避免形式上花拳绣腿、内容上蜻蜓点水,注重激发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
(二)保障时效性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审时度势,紧扣时代脉搏,抓住育人契机,围绕社会热点话题、校园重大事件、青年思想前沿以及国家重要会议、周年庆典、重大赛事等重要时间节点,深入挖掘主题意义和教育元素,精确、权威、迅速占领网络舆论阵地,打造主题鲜明、思想深刻的教育产品。
保障网络思政教育的时效性要求教育者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迅速的行动力,以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为变量,及时、有效地丰富和调整教育的内容、节奏与方式。以近期的网络热点事件为例,大众的微信朋友圈被一句口头禅“我太难了”、表情包“我太南了”刷屏。据不完全统计,微博与“我太难了”相关的话题阅读量总计超过10亿。视频平台方面,抖音播放次数高达18亿,快手端相关短视频作品超过3万个。这句口头禅热度一直高居不下,在青年群体中广泛运用。“我太南了”这样一句情绪表达,其实与“废柴”“葛优躺”“人间不值得”一样,是新时期青年社会心态和社会心理的一个表征。网络思政教育就可以抓住这一热点,因势利导、筹划内容、精准施教。
网络思政教育的时效性还体现在对网络舆情的引导上, 出现舆情时要及时介入、抢先发声、持续跟进,对敏感的问题不回避、不含糊,掌握舆论场的主动权,理性控制事件发展态势,组织“权威发言人”团队在网络空间里正向回应、阐述事实、厘清真相,聚合网络正能量,为网上舆论“定向导航”。
(三)提升实效性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仅凭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既有的知识体系、理论框架和经验积累难以支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高校需要基于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对学生的关注点、兴趣点、基本诉求、服务需求等方面的数据分析,联合优质校、院官方新媒体平台,优秀教师、学生骨干新媒体平台以及具有技术优势、传播优势的第三方平台,打造思政教育网络媒体矩阵,实现协同发声、优势互补。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传播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深度交叉, 这就需要高校培育一支以辅导员为主体,包含各学科教师、各部门宣传员、党员师生、团学干部的政治素质硬、综合素质高的网络思政工作队伍,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内容编排、形式革新、技术支持、路径传播、舆情监控、效果反馈进行统筹管理;探索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名师工作室,邀请校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优秀导师开展专场讲座,定期举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沙龙,着力打造一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色项目和“爆款”产品;将优秀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纳入科研成果统计,列为教师职务晋升和职称评聘的條件,将学生参与的思政教育产品计入第二课堂成绩单,作为评优入党的优先条件等,多措并举,合力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着眼全媒体时代形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发挥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沟通渠道多元、教育资源共享的优势,克服信息选择难度加大、教育反馈作用弱化的劣势,通过重视创新性、保障时效性、提升实效性等措施,推动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形成思政教育线上线下同心圆,最终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 冯培.基于思想舆论网络传播问题导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设计探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8).
[2] 王宇龙.互联网思维下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与思考[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24).
[3] 金斐,徐仙君.全媒体时代基于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及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9(6).
[4] 索文斌,朱翰墨,唐佳奇.对加强网络思政工作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8).
[5] 陈赛金.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转向[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