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兹莱晚期插画艺术特点
2019-12-10郑泓姚慧
郑泓 姚慧
摘 要:奥博利·比亚兹莱是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他的插画风格为现代插画开辟了新的道路,对后世的插画家影响深刻。本文通过对比亚兹莱晚期的插画特点进行分析,从构图的对称、点状的线条、画面的立体感和形体的幻想以及巴洛克、洛可可装饰风格等绘画特点来探讨影响他晚期风格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比亚兹莱 插画 铜版画
奥伯利·比亚兹莱(Aubrey Beardsley,1872-1898)是19世纪末最伟大的英国插图艺术家,他如流星一般短暂而闪亮的人生恰逢19世纪下半叶欧洲社会转型和文化艺术变革时期,工业技术革命已得到长足发展,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发生深刻变化,劳动者和中产的市民家庭逐渐成为社会主体,艺术的服务对象也随之转移到他们中间,并受到他们的审美趣味影响。这个阶段的英国正值维多利亚时期,当时画坛由皇家美术学院的艺术观念主宰,一直奉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的艺术为典范,推行学院派的古典主义,同时在社会上流行的是维多利亚时代那种秀媚甜俗和空虚浅薄的匠气艺术,这些状况预设了拉斐尔前派的产生;此外,大批量简陋的工业化生产和维多利亚时期的繁琐装饰两方面同时造成的设计水平下降。于是以英国为中心的欧洲工艺美术运动开始繁衍,并逐渐转化为后来的新艺术运动。
一、新艺术运动巨匠——奥伯利·比亚兹莱
1848年成立的拉斐尔前派的艺术家们认为真正的艺术存在于拉斐尔之前,他们企图发扬拉斐尔以前的艺术来拯救英国绘画,特别强调观察自然状态,对文艺復兴初期艺术中直接而真诚的态度感同身受,相信中世纪文化有着后来时代所失去的正直精神和创造性,并一致认为艺术的实质是心灵的,希望通过绘画来表达人的内心情感,注重个人感受,追求伤感、迷茫、惆怅的艺术情调。
而大约发生于1864年至1896年间的工艺美术运动的肇始者是曾作为拉斐尔前派艺术家之一的威廉·莫里斯。面对设计与技术相对立的状况,艺术家们希望能够用手工绘制的精致艺术作品来对抗机器生产的粗糙设计产品。“他们主张真正的艺术必须是美观而实用的,他们看到,艺术家以及匠师们的天下已经被工业化搞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们要恢复某种质朴、美观以及技艺的标准而战斗。他们联想到早些世纪,特别是中世纪。”?譹?訛从根本上说,当时的艺术家们无力解决工业化带来的问题,而选择逃逸到中世纪哥特时期的艺术,这可视为一种浪漫主义的努力。然而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迅速扩散到整个欧洲,而且得到了法国、德国、比利时以及奥地利等国的艺术家支持,并于19世纪末衍生为更富成就的新艺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直接影响了新艺术运动的产生和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形成。
比亚兹莱作为英国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最突出的贡献是文学插图艺术,他那富有装饰性的黑白素描风格在欧美大众化的新艺术图书中比比皆是。他因袭了拉斐尔前派绘画对情感表达的注重,并且受到象征主义思潮的影响,常常让邪恶的浪漫主义幻象和色情、颓废的幽魂缠身。蜿蜒曲折的新艺术曲线大多以女性形象为主题,比亚兹莱则最擅长用线条来描绘女性形象,他将运用于人物刻画的曲线、直线发挥得淋漓尽致。纵观比亚兹莱的艺术风格,他又是多变的,他的艺术风格受拉斐尔前派、象征主义、日本浮世绘、铜版画艺术、巴洛克艺术、洛可可艺术等的影响,但他都是在此基础上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正如鲁迅所说“他是吸收而不是被吸收,他时时能受影响,这也是他独特的地方之一。”?譺?訛
比亚兹莱的绘画风格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亚瑟王之死》插图的出版为他的艺术开辟道路;第二个时期《莎乐美》的出版使比亚兹莱被大众熟知;第三个时期《黄面志》的作品深受大众喜爱;第四个时期《萨伏伊》的出版使比亚兹莱的名字再一次出现在大众面前,这部作品的出版是他人生创作的另一个高峰。但在创作这一时期插图作品时,比亚兹莱年轻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这时期的作品与之前的风格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作品受巴洛克、洛可可艺术影响较深,其绘画语言主要以点状的线条为主,一些作品中也运用了阴影效果追求立体感,呈现出一种复杂精致的装饰美感,此时期比亚兹莱作品风格变化的原因耐人寻味。
二、风格多变的晚期特征
比亚兹莱晚期的黑白插图风格是多变的,因为《黑咖啡》一画的发表使比亚兹莱丢掉了工作,失去了经济来源,也许有人会说他丢掉工作的原因是因为受到“王尔德事件”的牵连。但比亚兹莱的插图风格在当时确实是独树一帜的,也可以说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掀起了轩然大波。丢掉工作之后的比亚兹莱穷困潦倒,再加上儿时肺病的复发,无疑是雪上加霜,但幸运的是在他落魄之时有人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就是天主教信徒马克·安德烈·拉夫洛维奇和出版商莱奥纳多·史密瑟斯。比亚兹莱研究专家马可弗尔曾说过“正是这个华丽的冒险家使比亚兹莱得以完成他那些美轮美奂的杰作。如果没有他,比亚兹莱的艺术之花恐怕没有等到充实绽放就凋谢了”,?譻?訛因为这两个人的支持,比亚兹莱的创作才得以继续。
《萨伏伊》杂志创立的出发点是为了与《黄面志》竞争,但作品有了新的突破。画面中出现的崭新元素和洋溢其中的欢乐气氛表明了他的创作热情和从头再来的决心和勇气。?譼?訛《萨伏伊》的创立可以说是比亚兹莱创作生涯的又一个高峰期,著名的评论家普拉茨说“英国颓废主义的精华在比亚兹莱40页的《山下》中。”?譽?訛《山下》是《萨伏伊》杂志中的一个主题,除《山下》这一主题之外还有《夺发记》、《莉希催塔》等主题。
比亚兹莱晚期的插图特点体现在画面的对称性、点状线条的运用、追求画面立体感的表现、内容的幻想成分、富有装饰意味的巴洛克洛可可艺术风格,这些特点不同程度或兼而有之地呈现在比亚兹莱的后期作品中。
1.对称性
比亚兹莱晚期作品中运用了一些对称性的构图,与其早期的作品相比这是鲜少出现的,也从侧面说明了比亚兹莱这时期在构图上吸收了新的绘画元素。对称的特点在他的《爱之境》(图1)中初见端倪,在《仲裁神之间的维纳斯》(图2)中有了完美的体现,维纳斯站在仲裁神之间,左右仲裁神分两侧对立,人物形象镜像一致,左右背景的装饰也高度统一,交缠的曲线是新艺术运动常见的图案样式。对称构图还在他的《萨伏伊》第一期的扉页出现过,对称的构图与传统的绘画相比画面更具有装饰性,这也成为他这一时期插图的特点之一。
2.点状线条
晚期的点状线条在比亚兹莱的作品中经常使用,点状线条一改前期的直线、曲线风格,线条更加柔和。在《利马的圣罗斯升天》中,罗斯的衣服全部运用了点状线条,这时期人物服饰不似之前用流动的曲线而改用点状的柔软曲线。点状线条的出现是比亚兹莱受了法国著名插图画家古斯塔夫·多雷的影响,多雷所领导的创作室在19世纪后半叶几乎左右了整个欧洲的插图版画工业,比亚兹莱则刻意通过用手中的画笔模仿铜版画的特点,追求线条的丰富性,这也体现了比亚兹莱高超的绘画技巧。在作品《纨绔子弟和美貌佳丽的纠缠》(图3)中,人物衣饰上的花纹由点状的线点圈出,更凸显画面的丰富性,较前期作品更具有厚重和层次感。
3.立体感
比亚兹莱在《黑咖啡》中尝试用渐变的黑白灰颜色来表现人物头发的层次感,这种绘画手法在他的晚期作品中经常使用。《德·阿尔伯特寻找他的偶像》、《沃尔普尼“V”设计》、《带猴子的女士》(图4)等作品使用铅笔阴影表现体积感,与《莎乐美的梳洗室Ⅱ》(图5)等前期一系列作品相比,更加注重的是表现画面的立体感而不是平面感。比亚兹莱意图回到凝重、浑厚的艺术风格,希望以对铅笔阴影效果的运用来凸显自己对铅笔运用的灵活性,他也毫不谦逊地说过“我在使用铅笔上具有天赋,将来总有人會承认这一点。现在我好像是在自卖自夸,但它们确实是一流的。”?譾?訛
4.幻想成分
比亚兹莱晚期创作了一些与性有关的插图。当时艺术家的普遍趣味如同花花公子一样,是既要颓废,又要唯美,只是比亚兹莱由于身体原因,性题材的表现在大部分情况下只是停留在幻想的阶段,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宾馆中度过,导致他不可能认识其他的女子,他终身未婚,除了母亲和姐姐之外,没有特别亲近的女子。《希尼西亚斯请求与莫心交欢》、《莉希翠塔保卫雅典》、《两个不幸的雅典妇女》(图6)等作品中女性形象都是基于比亚兹莱的母亲与姐姐的形象所幻想的。
5.巴洛克、洛可可装饰风格
新艺术运动是一场形式美学运动,巴洛克、洛可可等装饰风格正是新艺术运动所需要的。通过借鉴巴洛克、洛可可艺术风格,比亚兹莱在作品中大量运用装饰性图案,他晚期插图的画面由简单趋向于复杂,从寥寥几笔概括人物形象转变为更精细地描绘人物的首饰、衣服及其置身的背景环境。比亚兹莱受到了18世纪法国洛可可艺术代表画家安东尼·华托的影响,例如《梳妆》(图7)中的画面表现手法就是借鉴了华托的铜版画,人物服饰刻画得精美华丽,贝壳形的纹饰、不对称花边和曲线构图,显示出整齐中兼有生动性,形式上的精雕细琢产生奢华享乐和爱欲的气息。比亚兹莱这一时期插图不再吝惜笔墨,而是大胆地融合新的风格手法,因而产生了重要突破。
三、比亚兹莱晚期风格变化的原因
比亚兹莱晚期的创作除了受到法国17、18世纪铜版画艺术和巴洛克、洛可可装饰艺术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当时他所处的社会生活境遇与自身健康状况的影响和制约。在失去工作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情况下,加之肺病复发,此时期的比亚兹莱贫病交加,身边的人也渐渐地与他断绝了联系。出于希望利于病情好转,他多次迁移居所,以换取更好的生活环境,这样一来他身边认识的人就更少了。也因病情所碍,比亚兹莱长期只能滞溺在居室中,唯一可以使他的压抑情感得以释放的方式只有他的插图创作。他的作品中大量的点状线条虽说是受到铜版画的影响,但由此可见的是,这些密集反复的点是比亚兹莱用来宣泄自己旺盛的艺术创造力,以及表达对生命的渴望和对现实生活所抱有的希望。
但现实是比亚兹莱身体健康每况愈下,一次次地打破了他的希望。他在《最后的通信》中写道“我想我现在可以用月计算我剩下的生命”,?譿?訛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比亚兹莱是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因而他的一些作品中也隐喻了他对死亡的表达。虽然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但他仍不遗余力的表达对生命的体验和插图创作的热情。
结语
比亚兹莱在他十分短暂的生命中所创作的装饰性插图艺术自成一派,每一时期的插图风格手法多变却仍有其一贯的艺术特质,除了黑白画语言,还有唯美而怪诞、华丽且颓废的情调,但晚期的插图风格中更多地包含了他自身生活境遇中的黑暗与抗争,他把这种感悟转变为他的绘画语言运用在插图中,作品从文学插图转而成为比亚兹莱表达主观情感的媒介,他作品中的精神情感内涵也因而更富有更真实的撼动力。19世纪末的十年恰是颓废主义盛行的时代,因此,新艺术运动的最初几年堪称是比亚兹莱的时代。
参考文献:
[1]梁梅.新艺术运动[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2]紫图大师图典丛书编辑部.比亚兹莱大师图典[M].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紫图大师图典丛书编辑部.新艺术运动大师图典[M]. 陕西师范学出版社,2003.
[4]奥博利·比亚兹莱.比亚兹莱:最后的通信[M].新星出版社2010.
[5]鲁迅.集外集拾遗<比亚兹莱画选>小引[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6]戴陆.致命的诱惑——比亚兹莱绘画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美术观察, 2006(2).
[7]徐青.线条的情感性在比亚兹莱插画艺术中的表达[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