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色彩感觉与视知觉”论动画影片中色彩的应用

2019-12-10张博

艺术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心理学动画色彩

张博

摘 要:色彩感觉作为视知觉的一部分,是人类认识事物的重要维度,动画影片中的色彩运用对观众观影心理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结合心理学理论从色彩感觉与视知觉角度出发,探析色彩在动画影片中的作用。色彩增加了动画影片感官层面的表达功能,它的功能不仅仅止步于“好看”,色彩感觉组合与搭配影响着知觉整体。基于心理学的色彩研究将为动画影片创作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

關键词:色彩 感觉 视知觉 动画 心理学

一、概述

动画影片属于视听艺术,美国派拉蒙公司的《汤默斯·凯特首次露面》作为首部彩色动画影片,标志着动画影片于形之上增加了色彩表达维度。由于其与造型艺术的亲源关系,动画影片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性,它是艺术家把现实经验提炼加工的产物。色彩作为动画影片中重要的视觉元素,它的运用与变化时刻影响着观众的感官体验与心理感受,是动画影片制作者不可忽视的创作要素。

色彩感觉是视知觉的一部分,色彩来源于光,它被人的视觉神经所感受,再传递到大脑,形成认识事物的知觉。德国物理与生理学家亥姆霍兹(Hermann Ludwig Ferdinand von Helmholtz)认为:“色彩感觉是颜色光对视网膜刺激所造成的神经冲动,知觉是根据心理接收到的冲动形成的有意义的阐释。”①美国学者哈维·理查德·施夫曼(Harvey Richard Schiffman)进一步认为:“人们看到屏幕中短暂的色彩影像是感觉,而对屏幕上的视觉图像事件进行有意义的空间互动则是知觉。”②。

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知觉的注解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形象和表面联系的心理过程。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比感觉复杂、完整。”③心理学的构成主义方法(Constructivist approach)强调感知过程中观察者的主动作用。“观察者内心发生了某些建设过程,它在物理世界的对象和事件以及对其的知觉间起着中介作用。”④该方法强调感知是一种心理构建(mental construction),观察者会根据感觉与经验做综合判断。阿恩海姆曾指出:“知觉形象是主动对结构特征的整体把握,并不机械地复制现实对象。”⑤这反应了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的观点。“格式塔心理学认为,知觉不仅仅是感觉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性把握。”⑥这也为后来的影视蒙太奇手法给出了心理学理论依据。可见,知觉是对感觉结合经验记忆判断进行有意义的组织的结果,它需要结合多种理论进行研究。

二、动画影片中的色彩感知

1.结合经验的解读

艺术创作源自于生活,特别是作为大众传播的商业动画片,为了快速把观众带入影片情境,在保证艺术性和文化性的同时,需要结合生活中的现实元素便于观众理解和产生共鸣。根据构成主义方法,任何时候我们的感知都是一种心理建构,“观察者会通过解释环境提供的信息构建甚至推测感知内容。”⑦人们会依据生活经验对色彩感知进行先期建设,即使奇幻题材的动画作品也与现实世界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忠于现实的色彩

从认知的原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来看,“原型是一个类别中‘典型成员。”⑧动画角色的本质是人类集体认知对已知事物的具象化表现,它们的造型色彩运用也必然在人类可以理解的范围内加以创作。在美国梦工厂动画影片《功夫熊猫》中,“盖世五侠”等角色设计就参照了动物原型的形与色,鲜活生动、可情可感。

商业动画影片,为了快速使观众带入影片情境,其场景设计的再现性显得尤其重要,色彩使用上也往往偏向于客观真实。例如日本吉卜力工作室动画影片《千与千寻》中油屋和桥梁的配色,就是参照日本实际古典建筑的外形和色彩,可以使观众在观影中直观界定故事发生的文化背景。(如图1)

(2)艺术化处理的色彩

虽然,根据构成主义方法,艺术作品中的色彩符合人们心理预期更容易使观众理解和接受,但动画色彩运用有一种叫“易色”的手法,就是利用和现实认知不一样的颜色带来特殊的审美效果。倪宝元在《修辞》中说:易色即“变易词语感情色彩”⑨例如血腥的杀戮场面,为了降低观众的不适感,用其它颜色易换血液本身的红色。例如中国光线影业的动画影片《大护法》(如图2)

2.利用感觉的组合

艺术创作并不是对现实进行简单的复制,格奥尔格·埃利亚斯·缪勒(Georg Elias Müller)经过视觉和听觉机制研究后发现,感觉并不是从物质到生理到心理的简单复制,而是一种发生了变化的产物。“原先引起感觉的神经兴奋已经产生了氧化作用,要产生刚刚能知觉到的差别感觉,必须要增加相应的刺激才有效果。因此这种损失不能以心理物理学来解释,而是要用生理心理学来说明。”⑩这为格式塔心理学的“同型论”提供了铺垫。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类善于总结事物中相关联的组成部分,做总体的把握,后来的蒙太奇手法也以此作为心理学理论依据。

(1)特征的色彩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知觉不是感觉诸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做总体的把握。又根据构成主义方法,知觉要结合感觉与经验所形成。动画人物的色彩设计,往往会利用大面积色彩对人物性格做出总的诠释。例如在《超能陆战队》中,“邪恶博士”与“大白”的色彩设计就直观的以黑暗色调与亮白色调反差呈现。爱娃·海勒(Eva Heller)在《色彩的性格》中写道:“黑色是吸收光最多物体的颜色。物质终结时多为黑色,所以象征了黑暗、结束、冷酷与拒绝。”?輥?輯?訛“白色是最完美的,它是初始的,包含并高于所有色彩,在欧洲代表白色的词语都与光有关系。”?輥?輰?訛可见在形状与色彩的结合下,黑与白的对立中,整体把握凸显了正邪之差。(如图3)

(2)变化的色彩

让·米特里(Mitry J)利用格式塔的完形理论和组织原则,在《电影美学与心理学》中对蒙太奇(Montage)的原则和心理基础进行了论述,为影视作品的画面色彩叙事提供了理论可能性。维托里奥·斯托拉罗(Vittorio Storaro)在接受访谈时说道:“可以说拍一部影片,是在解决不同矛盾。色调之间、明与暗,需要使人感到生命与时间的变化,昼夜交替,生死变换。”?輥?輱?訛动画影片的本体形态是造型艺术形象及其变化,色彩间的变化与组合随着时间改变带来新的意义。

例如迪斯尼动画影片《花木兰》(1998)中,通过不同色调的场景画面转换表现行军过程,这种蒙太奇手法利用画面色彩的变化直观的体现了木兰行军从黎明走到黑夜,从夏走到冬的历时性。是对人类知觉整体性把握的有力运用,通过形与色的组合,前后画面的衔接,構成意义的表达。

(3)对比的色彩

动画色彩的相继对比性又是由动画本体的运动性与变化性所决定,动画影片中的色彩既存在画面内对比关系,又存在相继对比关系。“心里复合体”是实验心理学的冯特(Wilhelm Wundt)提出的概念,其“创造性综合原则”强调心理元素的创造性组合,这和后来的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性”原则具有同理之处。强调一些心理元素会在结合过程中因为对立内容而得到强化。“这种对比,作为艺术手法,经常会被用于影视艺术作品中。”?輥?輲?訛

动画影片的每一帧都可以看做是一幅单独的图画,同一幅画面内的色彩对比反差,常常具有戏剧性效果。例如在美国迪斯尼动画影片《狮子王》中,为了凸显人物善与恶的对立关系,“辛巴”与刀疤的色彩设计便使用了暖亮色调与冷暗色调的对比,形与色的组合加强了整体性反差效果。

动画是由连续运动的画面组成,色彩作为画面的表现要素,也在变化中表情达意。例如日本今敏(こんさとし)导演的动画影片《千年女优》中,今敏导演使用蒙太奇的图形相似性剪辑来体现战争的结束。画面的图形元素不变,只有色彩元素改变,使观众通过前后镜头的组接与对比形成整体知觉。日本学者三浦佑之(みうらすけゆき)在《日本神话色彩》这样分析:“红色给人鲜艳明亮的印象,古代人感到其具有生命的威力与魔力,同时也具有难以接近的威慑力。”?輥?輳?訛“在日本九州等地凶猛强劲的风常被形容成黑风,诸多物语中力大无比的雷经常被描述为身穿黑色的怪物。”?輥?輴?訛可见,古代日本人对于红色有火和血的所指,具有魔力和威慑力,而黑色往往具有“力大无比”的象征。影片画面色调由象征破坏力红与黑组合的消退,暗示着战争的结束。(图4)

综上所述,色彩在动画影片中的作用不仅仅只是“好看”,它作为动画影片中的视觉要素,影响着观众对于影片的解读。从创作者角度来看,色彩也是其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是需要结合心理学进行分析运用的,结合色彩感觉和视知觉理论是第一步。

结语

本文结合心理学理论,从色彩感觉和视知觉出发,以具体动画影片分析色彩运用所引发的心理影响,阐述动画色彩与心理的关系。视知觉形成需要感觉与经验的有机组合,动画中色彩的组合与对比会给观众带来特殊的心理效应,使观众对于影片的解读和情境的带入产生影响,色彩的这个特点可以成为动画艺术创作者提供有力的创作依据。然而心理学是十分宽泛的领域,其中多个理论相互影响与交叉。仅以具体某个理论进行色彩感觉与知觉的影响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创作中还需融汇贯通。一部优秀的动画影片,需要对技术与艺术做整体把握 ,其中离不了设计学、语言学、叙事学、符号传播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理论的支撑,希望今后通过不断地研究与实践,能为动画影片的创作和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的理论贡献。

参考文献:

[1]【美】E. 布鲁斯·戈尔茨坦著,张明等译.认知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1).

[2]宋家玲,宋素丽.影视艺术心理学[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1).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5.

[4]【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腾守尧译.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5]【美】哈维·理查德·施夫曼著,李乐山等译.感觉与知觉(第五版)[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一版.

[6]陆方.动画电影符号学[M].科学出版社,2018年第二版.

[7]倪宝元.修辞[M].浙江教育出版社,1984.

[8]叶浩生.心理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9]【德】爱娃.海勒.色彩的性格[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

[10]铁军.中日色彩的文化解读[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

[11]王卓如.用光写作──维托里奥·斯托拉罗访问记[J].世界电影,1996(1).

猜你喜欢

心理学动画色彩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神奇的色彩(上)
我是动画迷
春天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