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话”相约,让习作绘声绘色
2019-12-10李秀锦
李秀锦
【摘 要】结合儿童的身心特点,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和开发“图画”功能,“以绘本为依托,拓展习作资源;以插图为翅膀,激发习作灵感;以绘画为桥梁,深化习作内涵”,引导学生输出语言,表达真情,表露童趣,从而最大程度地表现儿童作文的“灵性”与“美”。
【关键词】绘本;插图;绘画;习作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中段学生要留心观察周围世界,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然而,不少学生对习作兴趣不高,觉得无话可写。儿童喜欢艳丽的色彩,喜欢描描画画,小小的笔端往往倾注了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为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和开发“图画”功能,引领学生徜徉在由丰富的画面和动人的叙述交织而成的美丽故事中,让学生感到“有话可写”;通过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迁移,让他们感到“有法可循”,从而不断提升习作水平。
一、以绘本为依托,拓展习作资源
绘本是一种以图画为内容和主要表现形式的读物。绘本中那些构图巧妙、造型生动、色彩优美的画对于学生来说具有莫大的吸引力,那些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故事情节也能够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和感受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对图片背后的内容进行大胆猜测,并采用想象、仿写等形式拓展习作资源。
(一)看图写文
《花婆婆》是一本非常著名的绘本。作者以一颗阳光般的心,用图画和简单的文字描绘并传递了对于“美好”“美丽”的热爱和追寻。该绘本故事性强且寓意深远。教师可以借助对绘本的导读,引导学生在感悟画面的优美的基础上激发创作灵感,用文字来描绘画面。
师: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觉?
生:感觉画面很美。
师:美在哪里呢?
生:花婆婆的衣服很美。
生:大海的海浪很美。
师:置身在这样的环境中,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生:我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仙境一般,身心特别放松。
生:我感觉特别宁静,心旷神怡。
师:那就请大家把自己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一起写下来吧。
于是,学生用笔写下了自己的所见、所感,一个年轻的花婆婆跃然纸上。
(二)依句仿写
绘本的语言往往非常简练,有的还蕴含着一定的语言规律,是学生仿写的好材料。如绘本《逃家小兔》,讲述的是一只小兔与妈妈玩语言捉迷藏的故事。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如果你来追我,”小兔说,“我就要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
“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鳟鱼,”妈妈说,“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
教学时,教师抓住这组句子让学生进行仿写。
(出示书中的三组对话,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请你们再仔细读读这三段话,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都用了“如果……就……”这个关联词。
生:提示语都在中间。
生:小兔说的和妈妈说的是有联系的,不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
师:那么,你觉得小兔还会逃到哪儿,妈妈又会怎么追呢?你能用上书中的句式写一写吗?
(出示片段:
“如果你 ,”小兔说,“我就要变成 。”
“如果你变成 ,”妈妈说,“我就要变成 。” )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充分挖掘了绘本中的语言规律,科学地渗透了写作训练点。简单的表达,丰富的感情,教师无须强调任何写作技巧和写作手法,学生的语言就能自然地从笔尖流淌:
“如果你来追我,”小兔说,“我就要变成沙滩上的一枚贝壳,让你找不到我。”“如果你变成沙滩上的一枚贝壳,”妈妈说,“我就要变成海浪,轻轻地抚摸着你。”
绘本蕴含了优质的习作资源。教师只要认真加以开发利用,完全可以让它们成为激发学生习作热情、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沃土”。当绘本和习作亲密接触后,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发生了。绘本发挥出它的神奇魔力,习作教学的新途径得以开辟,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学习点也逐渐显现出来了。
二、以插图为翅膀,激发习作灵感
许多教材的插图都富有美感,表现出文本的精神风貌。但不少教师过于注重语言文字内容,过分吝啬课堂教学时间,对插图这一宝贵的课程资源熟視无睹,这实际上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其实,课本插图蕴含了丰富的信息,教师应予以充分利用,让其发挥自身独特的作用。
(一)创写画外话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画面,充实作者的表达;也可以探究画面所要表达的主题;还可以以画面为支点,让学生展开想象,从而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力。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麦哨》这篇文章介绍了乡村儿童有趣的童年生活和优美的乡野风光。课文插图精致优美、鲜活灵动,充满田园野趣。课堂上,教师让学生根据插图,发挥想象,写一写画面上“摔跤”等场景。
学生仔细看图,这样写道:
胖墩儿脱了小褂子,一甩手,露出了他的绣花红肚兜。二娃定了定神,微微弯下腰,直直地盯着胖墩儿。这么一看,倒像是两只小公鸡互相掐架似的。胖墩儿也不试探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撞了上去。二娃则像座山,右脚蹬地,左脚用力踮着,贴着胖墩儿,立在那儿不动……
灵动的作品印证了图画不单是对文字的补充说明,还是开启学生想象力之门的钥匙。图画的鲜明性、丰富性帮助学生解决了习作时无话可说的难题。
(二)练写画中话
《麦哨》这篇课文词句优美,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得恰到好处,营造了美的氛围。文章开头用了象声词,十分引人入胜。课文中,“一声呼,一声应”“那么欢快,那么柔美”“玩累了,喊渴了”“嚼嚼,吮吮”“呜卟,呜卟”等词前后对称,富有节奏感。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学文中写乡村美景的手法,再观察文中插图,模仿课文的写法进行练笔。学生深受启发,写出的文段灵活生动。
三、以绘画为桥梁,深化习作内涵
诚如秦牧所说:“绘画可以说是用线条和颜色来表现的文学,文学也可以说是用文字来表现的绘画。”画和文本来就是共通的。书写一篇文章、一段文字,便如同描绘一幅优美的画卷。好的文章能给人一种如在画中游的感觉。
(一)用画提供习作内容
画画是儿童表现生活的起点。他们用幼稚可爱的图画来表达自己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生活中美的理解。習作课堂也可以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来开展教学。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编排了一组以“生命”为主题的文章。学生年龄小,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怎样引导学生感悟生命成了教学难点。
师:学了《生命 生命》这篇课文后,你觉得生命是什么呢?
(因为从没有思考过这样深奥的问题,学生一下子愣住了,课堂上一片沉寂)
师:(随手在黑板上画了一只飞翔的蝴蝶)生命是蝴蝶画过的弧线。
生:老师,我们可以像你一样画一画吗?
师:当然可以。
(十几分钟后,学生的作品新鲜出炉)
师:能把你的作品展示一下吗?
生:我画了一幅“蜜蜂采蜜图”,生命是蜜蜂酿的蜜。
生:我画了一幅“百花争艳图”,生命是鲜花绽放的芬芳。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等来进行思维的。以画作为本次习作的出发点和生长点,既提高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又为他们提供了鲜活的写作素材,同时也为下一步的习作埋下伏笔。
(二)借画丰富内心感受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如何让例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是教师应着重研究的。皮亚杰曾说:“对于孩子来说,从他一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一举一动,无不都是以模仿为基础,正是这种模仿才成为日后形成思维的准备。”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整体感知语言材料,接受富有诗意的语言的熏陶,再模仿课文进行创写。如此,学生的习作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还是以《生命 生命》这课为例。对于生命的理解紧靠一句话阐述,会显得单薄无力。如何打开学生的思维?通过仔细阅读课文,教师发现文章第二、三自然段都是运用“画面+感受”的方式写出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于是以此作为切入点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出示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师:仔细读这两段话,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都写了一件事,第二段是写“飞蛾求生”,第三段是写“瓜苗生长”。
师: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后面都写了自己的感受。
师:这些感受都与什么有关?
生: 都与生命有关,而且都表达出了作者的惊讶、赞叹之情。
师:说得真好,那你能不能也学着课文,运用“画面+感受”的方式写出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绘画作品,运用“画面+感受”的方式写出他们对生命的感悟。抽象的话题由此变得具体可感,难题迎刃而解。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变得深刻而真切。
[请看那在岩石夹缝中求生的树苗。正是因为它的心中渴望生存、热爱生命,才能在阳光下展示出了顽强,在没有土壤、没有水分的环境中不屈向上,茁壮成长。]
柳树不分昼夜地飘散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柳絮,但可能只有一颗种子得以成阴。我为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从而对生命产生敬畏之情。]
此时,学生不是在写作,而是在记录内心的真实情感。这都得益于“书画结合”这一做法。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用文字和图画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可谓乐在其中。这样的做法不仅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要,还降低了写作的难度,能更快地促进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
总之,图画是取之不尽的习作资源。无论是绘本、插图,还是学生自己的涂鸦,都可以触发创作的灵感,展示个性思维。图画强调视觉传达的效果,往往充满想象,细腻、含蓄、优美地表现出了丰富的意蕴。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挖掘“图”的作用,认真落实“文”的训练,让学生在充满童真和童趣的课堂上充分表达自我,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单群群.“绘本阅读”与“看图写话”整合的思考及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2010(22).
[2]汪喜红,汪喜燕.挖掘阅读资源 提高写话能力——浅谈小学语文低段“绘本写话”教学[J].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1(2).
[3]柴林丽.儿童绘本在幼儿园艺术领域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0.
[4]肖建霞.论绘本阅读与幼儿成长[J].山东教育,2008(12).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实验小学 32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