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角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路径探析
2019-12-10孙硕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深刻影响了大众生活,更为高校学生创造了新的生活方式,传统的党建工作方式已很难有效激发高校学生参加党建活动的意愿与激情。因此,如何有效运用“互联网+”的特点与优势,将其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有效结合,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命题与发展趋势。本文基于“互联网+”视角,结合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深入探析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路径,从而有效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和互动性,打造智慧党建新平台。
关键词:互联网+;学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1002-2589(2019)11-0103-02
高校党建工作发挥着全面贯彻党的方针、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的重要作用,只有不断提升高校党建工作质量,才能保证高校发展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基于“互联网+”视角,深入剖析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互联网+学生党建”的特征与优势,提出提升高校党建工作水平的创新路径。
一、“互联网+学生党建”的特征与优势
“互联网+”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借助互联网平台,将互联网与传统模式进行全面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信息传递及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势,创造新的发展路径。与传统模式相比,“互联网+”具有跨界性、重塑性、开放性和连接性,其通过网络平台,以微信、微博、APP、网站社群等为信息载体,迅速改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也由此改变了高校学生党建的工作环境,以下将结合“互联网+”的契机与特点,深入分析“互联网+学生党建”的优势。
第一,发挥多种信息载体的各自优势,共同搭建“互联网+学生党建”网络平台[1]。与传统信息交互方式相比,微信、微博、APP、网站社群等信息载体形式各异且优势互补:其中,微信能够保证信息传播的指向性和精确性,通过“面对面建群”等方式构筑学生党建工作的线上模式,而朋友圈分享则可以促进优秀党建工作的分享与有效党建信息的集聚;微博作为成本较低的开放平台,能够充分发挥信息发布与传播的独特优势,吸引更多学生加入党建活动,参与信息互动;APP能够实现信息模块化与学员考核,通过APP登录、学习与知识互动,能够对党建工作进行量化考核;网站社群作为信息交流论坛,能够激发学员信息共享,促进有效党建信息的交流与传播。以上多种信息载体的综合运用,既可以满足党建工作的日常需求,又能有效组织各种党建活动,由此可以看出,“互联网+学生党建”能够充分发挥多种信息载体的独特优势,提升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性与多元性。
第二,“互联网+”模式能够将线上、线下活动有效结合,在保证基础党建活动有序进行的同时提升党建活动的创造性和丰富性。传统线下党建活动虽然能够有效及时组织学生党建的各项活动,但其活动形式单一、地点固定,缺乏师生间的有效交流与互动,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党建活动的主动性。与传统线下党建活动相比,“互联网+”模式具有全天候、多维度的独特优势,能够实现学生党建活动的即时性与互动性。通过“互联网+”模式中的网络课堂、互动游戏、知识竞赛等新颖栏目,能够有效激发高校学生参与党建活动的积极性,并帮助其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时间、方式参与其中,极大提升了党建活动的创造性和丰富性,此外,线上党建活动能够准确考核每一位高校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绩效,为高校党建工作不断提升和改进提供数据支撑和实践依据。
第三,“互联网+”模式能够为高校学生及每一位党建工作者建立电子信息档案,对其进行动态管理,提高学生党建的工作效率。高校学生人数庞大,数据繁杂,其党建信息不断变化、更新,因而传统的信息管理模式已无法驾驭此种情境,难以对每一位学生的党建情况进行精准管理及定位。在“互联网+”模式下,借助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高校党建工作人员可建构一套完整的学生党建管理系统,为每一位学生建档建卡,并根据现实变化及时更新,实现每一个学生党建信息的动态管理,在线开展学员注册、信息更新、效果评价等活动,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党建动态信息,有效提升学术党建活动的工作效率[2]。
二、“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一,传统高校学生党建模式流程单一、互动缺乏,效果较为一般。一方面,作为党建活动组织方,在互联网技术普及之前,学校党建活动主要由党课教授、集体学习、学生座谈等形式构成,以上活动内容枯燥、流程单一、缺乏互动且次数固定,学生大都是被动接受,缺乏活动参与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其效果较为一般;另一方面,作为党建活动参与者,近年来受互联网及各网络搭载平台影响,高校学生对信息“趣味性”“互动性”“创新性”的要求更为迫切,其情感阈值日渐提高,传统党建活动普遍教育意味浓重,缺乏趣味性及互动性,难以提供情绪价值,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必须改变当前高校党建工作开展的传统模式,提升党建工作的趣味性和参与性,激发学生们参与党建活动的热情和动力。
第二,互联网时代的海量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对高校学生思想带来极大冲击及影响。互联网在为大众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较大弊端:互联网信息庞大繁杂,其全球性和去中心性使其成为各种言论的发酵地和传播源,拜金主义、虚无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被包裹在各种信息中,极为隐蔽且难以辨认,很容易干扰大众的理性判断和价值取向,为高校党建工作带来极大隐患。此外,作为高校大学生,其年龄尚小,思维方式相对简单,不能充分辨别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很容易在各式言论中迷失自我,失去信仰,被他人利用和洗脑。以上问题的存在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因此,如何引导高校学生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争取网络言论阵地,成为高校党建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第三,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由高校党委主导的“自上而下”式党建工作模式受到极大冲击。在传统的高校党建工作中,往往选择的是由高校党委主导的“自上而下”式的工作模式,高校党委设置长、短期目标,布置党建工作任务,向各学院发布,之后由各学院党支部传达到学生,逐层开展党建工作。这种传统的“自上而下”式的党建工作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位置,难以有效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推进党建工作进程。而互联网信息的去中心化特征,使得传统的“自上而下”式的工作模式难以驾驭,在互联网时代,每个网络节点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产出者,带来高效传播和关注流量。因此,在学生党建开展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互联网时代的去中心化优势,促使高校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党建活动的创造者和发动者,为党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成为高校党建工作者需要积极思索的重要命题。
三、“互联网+”推进党建工作的路径创新
第一,利用不同网络平台的独特属性和显著优势,共同构建“互联网+学生党建”网络体系。构建“互联网+学生党建”体系,必须充分发挥不同网络平台的独特优势,实现多种互联网模式的优势互补。例如,微信作为封闭式社交联系平台,可利用其组建多个党建学习交流群,通过“学习打卡”“朋友圈分享”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微博作为开放的信息传播平台,可利用其发布多种原创党建内容,如“党课小知识”“党建活动掠影”等视频资源,提高学生党建活动的趣味性;而APP能够有效管理和存储海量信息,可要求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定制自己的党建学习清单,通过视频观看、观后感分享、知识问答等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党建活动的自主性。综上,想要发挥“互联网+学生党建”模式的有效作用,不能依赖单一平台,必须综合各个平台的独特优势,共同推动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3]。
第二,综合高校的人力资源优势和互联网平台优势,打造一支专业有素、持续产出的“互联网+学生党建”管理团队。目前“互联网+学生党建”模式刚刚兴起,各式资源配置还不够健全,仍处于积极探索阶段,信息质量、管理模式、人员配置等均难以达到较高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互联网+学生党建”效果的有效发挥。因此,想要充分提高“线上”学生党建活动的有效性,必须打造一支训练有素,原创能力较强的“线上”党建工作团队,从内容上保证持续、定期、高质量的党建原创内容产出;从管理上推动各党建活动网络平台的顺利运营;从人员上对每一个“线上”党建工作者进行监督、培训、考核,从而保证“线上”学生党建内容的产出质量,推动学生党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联动模式,全方位提升“互联网+学生党建”活动效果。在“互联网+”技术不够成熟时,党建工作较多依赖传统的“线下”学习,而在“互联网+”足够普及之后,党建工作则更多倚重于“线上”互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线下”学习还是“线上”互动,都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宣传措施,不可偏废[4]。传统的“线下”党建活动较为正规,能够保证学生在固定地点、固定时间接受党建教育,而新兴的“线上”党建活动较为灵活,能够保证学生较为灵活、随时随地参与党建互动。因此,想要提高“互联网+学生党建”的活动效果,必须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联动模式,既要考虑到党建活动的严肃性,又要重视党建活动的创造性。
参考文献:
[1]何婵,刘波.基层党建怎样搭上“互联网+”快车[J].人民论坛,2017(20).
[2]秦蔚蔚.“互联网+党建”模式下优秀学生党员成长档案建设的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589(22).
[3]陈甦,刘小妹.我国“互联网+党建”新模式成效斐然[J].人民论坛,2017(1).
[4]宫学芬.探索“互联网+”党建工作信息化新模式[J].管理观察,2016(24).
收稿日期:2019-05-22
基金项目: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自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模式創新研究”(BJSZ2018ZX13)
作者简介:孙硕(1986-),女,山东青岛人,讲师,博士,从事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