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同理心培训,提升康复治疗师胜任力
2019-12-10沈剑
沈剑
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康复治疗人才,提升康复治疗师胜任力势在必行。对于康复治疗师来说,同理心是他们必须的胜任力之一,本研究从同理心在康复治疗工作中的价值和意义出发,通过制定同理心提升的有效措施及方案,探索提升康复治疗师胜任力水平和康复治疗工作服务质量的有效举措。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到来,对于高素质康复治疗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大。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康复人才队伍就必须不断提升康复治疗师的胜任力水平。胜任力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麦克莱兰提出,其核心要点是对绩优者和一般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的、可以测量的各种特质的总和。对于康复治疗师来说,同理心是一种重要的胜任力。
同理心是罗杰斯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同理心是一种能使他能进入和生活于案主的情感和态度中的能力。同理对于治疗性的护患关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理心在护理工作中有利于奠定良好护理关系,满足患者个体化需求,提升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在医患相处和沟通的过程中,同理心是医护人员一项必备的素质。但医务人员必须将同理心和同情心区分开来。
具有较强的同理心可以使康复治疗师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有助于康复治疗师建立对残疾人的合理认识。有研究发现大多数残疾人存在孤独、焦虑、自卑等也理问题。残疾人经常对自身的社交能为产生怀疑,常感觉不如别人,有强烈的自卑感,严重者甚至对自身存在的价值感产生怀疑(Miyahara&Piek,2006)。因此不少残疾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与社会隔离、焦虑、自卑等情况,因此社会上也存在这一定的对残疾人的排斥心理。作为残疾人康复的重要支持力量,康复治疗师必须关爱服务对象。但这种关爱不同于同情心,不是单纯地把残疾人看成可怜的、无助的。残疾人对于他人居高临下的同情是非常排斥反感的,这不利于康复治疗师和患者的沟通。此外同情心会导致康复治疗师对残疾人自我成长、自我康复能力的忽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康复治疗工作的开展。同理心的核心是理解和尊重,是进入服务对象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感受,而不是先入为主地认为他们是自私的、孤僻的、难以沟通的。同时又能平等地看待他们,不将其视为异类。
其次有助于康复治疗师换位思考,提升他们的服务质量。残疾人由于其生理上的缺陷导致心理状态异于健全人,主要表现为:敏感多疑、怨天尤人同时又渴望关注。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康复治疗师必须了解他们的性格和态度,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对于康复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也更容易理性处理。
要有效提升康复治疗师的同理心水平首先要通过调研明确目前存在的问题。由于目前我国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比较缺乏,因此基层康复治疗师又不少是从中医、护理等其他岗位转岗而来,缺乏对康复治疗工作所需知识、技能和态度的了解。因此必须要对目前康复治疗师的现有状况进行了解,包括专业背景、学历层次、年龄结构等内容。只有对上述内容有了清晰地了解后才能有效制定培训与提升方案。
在培训方法上应减少纯知识和理论的讲解。知识理论固然重要,但对于康复治疗师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了解掌握同理心的概念和理论,而是将同理心迁移到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因此在培训中可以以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体验式团体辅导等方式来促进康复治疗师对同理心的认同和内化。通常认为同理心具有以下四个特征:换位思考,不轻易下结论,理解他人的情绪,将同理心表达出来。换位思考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例如培训者扮演治疗师,而治疗师则扮演患者,通过培训者的表现让治疗师反思自己的语言和行为给患者造成的影响。不轻易下结论可以结合案例教学,以实际工作中的案例启发康复治疗师全面地、辩证地、客观地看人、看问题。理解他人的情绪可以通过体验式团体辅导的小游戏来教育,各种有趣的拓展和互动游戏,帮助治疗师在饶有趣味的竞技中不断提升对他们情绪的觉察和感知能力,从而成为一个高情商的康复治疗师。同理的表达可以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让治療师学会如何在工作中及时正确地让患者感受到自己的同理心。
同理心是一种内在品质,因此难以通过外在表现直接观察。因此需要研究者编制客观可靠的测量工具。从目前国内研究成果来看,只有测量护士护理工作中同理心水平的 问卷,一方面康复治疗师的工作与护理工作有较大差异,另一方面,已有的问卷多采用自评的方式,忽视患者的评价。对于医务人员的同理心水平,患者是最有发言权的。只有制定出有可靠信度和效度并能够 反应患者诉求的测量工具,才能更有效地评估康复治疗师同理心培训的成果和不足,不断加以改进。
同理心的培养不应局限于专题的教育培训,同理心在性格特点中居于较为深层次的位置,因此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文化影响也是与之相适应的一种教育方式。例如对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来说,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就是一种同理心培养的有效途径。同理心为主题的宣传板报、手抄报、辩论赛、演讲比赛等都能积极推动学生对同理心的理解和重视,这不仅有利于未来的岗位发展,对学生在校期间处理同学矛盾、适应宿舍生活也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暑期等节假日开展导医导诊、社区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活动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的心理,树立同理心。在现代的信息化社会,利用移动终端推送同理心及人文素养培养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更方便地接触到类似资料也是一种有效方法。总而言之,同理心的培养不是记住几个概念或者明白几种理论,而是要让康复治疗师将学到的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在平时的工作中自觉采用同理心的思维去理解病患。
同理心往往体现在人际交往中,因此同理心的培养和锻炼也需要结合人际交往的技巧。例如要培养康复治疗师的人际敏感性。患者的情绪变化要能及时观察出来。如果根本没办法觉察别人的情绪,那么同理更加无从谈起。在培训中可以采取两两互相观察的方式,提高康复治疗师对患者的情绪敏感性。而情绪往往和需要相联系的,因此仅仅观察到情绪并不足以理解患者的内心。还要能分析出患者产生积极的情绪是因为某种需要得到了满足,是哪一种需要?如何在下一次康复过程中继续通过满足这种需求来促进患者的积极投入。分析患者负面情绪背后的需求缺失也是一样的道理。在分析需求的过程中强调换位思考,如果你是患者,你会有什么生理或心理上的需求,这可以进一步促进同理心的培养。理解了患者的情绪和需求只是解决了输入端的问题,还要积极促进输出端的改进,即锻炼康复治疗师的表达同理心的能力。《增广贤文》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对于遭遇创伤和打击,内心脆弱的患者及其家属来说,恰当的表达更加必要。同理心的表达通常以尊重对方的感受为前提,遵循事实——感受——事实的顺序。例如患者对康复感到无望而准备放弃。康复治疗师可以以:我能理解你的感受,身体上有很多不适,康复暂时效果不是很好,出现一些负面情绪也是正常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患者的行为:我虽然能理解你的感受,但是你准备放弃康复的行为我认为是不可取的。这样患者会觉得治疗师真正理解了自己的感受,更容易接受他们的意见。
在医疗服务中应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水平早已在达成了共识,同理心也是医务人员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治疗师只有具备了高度的同理心才有可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具有人文关怀的康复治疗服务。(作者单位: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基金项目: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9-2020年度职业教育研究理想课题(重点资助)《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为例(XHZDZZ2019010)》;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胜任力的提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