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走心”的理解,胜过千言万语!
2020-07-24李丽杨婷婷
李丽 杨婷婷
在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相互理解一下吧,都不容易。理解才是沟通的开始,这个“理解”到底是什么呢?它真的有那么大的魔力吗?现在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秘一下我们经常说的“理解”。
心理学上其实没有“理解”这一概念的,与之相近的是“同理心”,即“设身处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情”是指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
同理心的三层境界
理解对方所表达的言语、行为和肢体:这是最简单的层次,当然也是很困难的层次,这是区分一个人有无同理心的基本点。举个例子来说:你和朋友正在逛街,这时朋友和你说:“我好累。”但是你此时正在兴头上,于是你说:“这才到哪里呀,不要怂,继续嗨!”
这是非常典型的同理心匮乏症,你听到了朋友的言语,可能也看到了朋友沉重的步伐,但是这些信号被你自动忽略。
有同理心的人会怎样表达呢?“亲爱的,我听到了你说很累,那我们休息一下吧。”So easy!简单重复对方的言语,即表明你关注到了,你理解了。
除了言语,我们更多的可以关注对方的肢体和表情,这方面的理解能力几乎是人的天赋能力,无需刻意的学习。
理解对方未表达的情绪、情感、动机和思维: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当他想着某样事情,却说着无关紧要的事情,把重要的信息放在后面说或者不说。當然,如果你具备基本的同理心,却无法解读对方未表达的深意的话,说明你有心,但有些笨笨的。你关注到了对方,也觉察到了他的言语、行为和肢体,你已经开始换位了,但是换位不深。
沿着上个例子!由于朋友没有休息好,在逛街的时候提不起劲,她想回家休息。但是看到你兴致勃勃的样子,不好意思直接说要走,就和你抱怨:“我的鞋子有点硌脚。”你回答:“是吗,那我们去买一双合适的!”朋友有一点不开心:“我的脚好疼啊,好像要破了。”你答:“真的吗,我陪你去买药。”
这里的你,在听到了朋友的诸多抱怨之后,只意识到她的表面想法,所以采取了附和。但是却没有想得更深一步:平时逛街她总是兴冲冲的,今天怎么提不起精神呢?或许是身体不舒服吗?此时你只需要说:“你是累了吗?那我们改天再逛吧!”朋友就会立即展露笑颜。
怎么培养同理心?
将焦点放在对方的利益与需求上:拥有同理心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要对人产生同理心,必须有同理心的“主题”。所谓同理心主题是指一定的福利、利益和需求相违的事件或者处境,换句话说同理心的主题就是所遭遇的逆境。只有在对方处于逆境的时候,同理心才能够被挖掘。
利用想象:单单了解同理心的主题,你是无法感受到对方的经历的。此时你需要利用你丰富的想象力,设想自己如果正亲身经历这样的痛苦,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以及你最需要什么。同理心的目的是切身感受对方的痛苦,做到感同身受,想象自己如果处于相同处境时会怎样面对。
适时采取自我披露的方式:想要建立同理心,有时需要一些自我披露。有些人比较内向,轻易不会向人吐露自己的心声,想要跟这样的人建立同理心,必须从披露自己开始。自我披露须与对方所遭遇的事情有相似之处,这样你才能让对方与你产生共鸣,从而促进建立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