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葑采菲,采薇采芹
2019-12-10青山
青山
采葑采菲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诗经》305首诗歌中,超过一半的篇章里都出现了植物,有些植物名字看上去很陌生,但其实,它们是我们生活中见惯的。
你们见过“采葑采菲”这个成语吗?古人采集的葑和菲,到底是什么植物呢?其实,葑是芜菁(wú jīng)。
芜菁长得和萝卜很相似。春天的时候开黄色的花,果实五六月成熟。它的叶子和根都可以食用,圆溜溜的块根可以煮熟了吃,还可以煮汤或腌制成咸菜。早在几千年前,我国就开始种植芜菁了。
菲,有的说是土瓜,有的说是萝卜。萝卜大家都熟悉,土瓜長什么样子呢?
它是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有着像葡萄藤一样的卷须,块根球形或卵圆形,看起来像个纺锤,口感清脆甘甜,可以凉拌生吃,也可以炒熟吃。
采薇采芹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这句诗出自《诗经·小雅·采薇》,全诗大意是小兵回乡途中回忆驻守边疆时的辛苦生活,提到野外采摘的野豌豆苗是军士们用以充饥的食物之一。
古人生活艰苦,常以野生豌豆苗为食,野豌豆苗初生时茎枝细软,可以煮熟充饥,它开紫红色的小花,花落后结出一寸左右的扁豆荚,种子也可以吃。
关于野豌豆,其实还和历史上两个很有名的人有关——伯夷、叔齐不吃周朝粮食,隐居在首阳山,采野豌豆苗为食,最后饿死的故事,同学们有没有读过呢?
现在,我们当然不再拿野豌豆苗充饥了,但是如果把它的豆角摘下来,掐掉一半,剥开去籽,再合上放在嘴里吹,就能吹出响亮的哨音,也是山野间的有趣玩具呢!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这句诗大意是大家兴高采烈地聚在泮水河边,采集芹菜以备祭祀大典之用。不过,这里的芹菜可不是我们现在常吃的芹菜,而是水芹。
水芹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通常生长在河湖、池塘边的浅水中,或生于水畔的湿地草丛中。早春时节,鲜嫩的水芹清香可口,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就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后世将考中秀才入学做生员称作“采芹”“入泮” “掇芹”,以“芹藻”喻有才学之士,都和这首诗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