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播种密度对芜菁块根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022-02-17李家慧黄海涛王治斌刘宗勇
文 静,李家慧,黄海涛,王治斌,刘宗勇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绵阳 621023)
芜菁又名芫根、圆根等,是青藏高原上的一种古老植物,可药、食、饲用,是藏区重要的传统蔬菜之一,已有1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藏医认为,芜菁味甘(块根、种子),具有解毒(块根、种子)、滋补(块根)的功效。同时,研究表明芜菁具有增强机体耐缺氧能力、抗衰老、提高免疫力、缓解体力疲劳等功效。如将芜菁作为一种藏区特色资源进行开发,将是一款功效很好的保健产品,同时又是提高藏区种植户收入的优势产品;但是,目前藏区芜菁种植管理粗放,种植户多采用传统撒播方式进行播种,导致芜菁密度不均匀、块根大小不一、产量低,无法满足加工企业对优质原料的需求等问题,且目前对芜菁的研究多集中于其营养成分及功效等方面,对栽培技术的研究很少。因此,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对藏区芜菁块根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旨在为藏区规范芜菁种植,开发芜菁产品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芜菁品种为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对乡城县当地品种提纯后的品种,块根为白色。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沙贡乡,该地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海拔3 250 m,属高原型季风气候,供试土壤为冲积土,其基本理化性质为:pH值6.25,有机质含量为47.5 g/kg,碱解氮为182.67 mg/kg,速效磷为22.43 mg/kg,速效钾为182.54 mg/kg。
1.3 试验设计
采用做畦覆膜点播方式,每畦种植6行,行宽30 cm,株距按不同处理进行。2019年5月播种,10月收获。试验设4个株行距处理,分别为20 cm×30 cm、25 cm×30 cm、30 cm×30 cm、35 cm×30 cm。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26 m。基肥每667 m施50 kg复合肥+200 kg有机肥+100 kg微生物菌肥,无追肥,田间其他管理方式同常规管理。
1.4 指标测定
收获期从每个小区随机选取30株芜菁进行测定,记录单株块根质量;将块根从最粗的位置横切开,用直尺或游标卡尺测定横切面直径;各小区单收计产。
1.5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10和SPSS 19.0数据处理系统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最小显著差数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种密度对芜菁块根性状的影响
表1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处理芜菁块根横切面直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块根横切面直径大小顺序为株行距35 c m×30 c m>30 cm×30 cm>25 cm×30 cm>20 cm×30 cm;芜菁单株块根质量也呈现出相同的趋势,且处理间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原因是播种密度越小,芜菁植株吸收养分越充足且生长空间越大,更有利于块根的营养生长。
表1 不同播种密度对芜菁块根性状的影响
2.2 不同播种密度对芜菁产量的影响
图1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处理芜菁66 7 m产量大小顺序为30 c m×30 c m>35 cm×30 cm>20 cm×30 cm>25 cm×30 cm,以株行距30 cm×30 cm产量最高,达4 004 kg,略高于株行距35 cm×30 cm,二者差异不显著,但比20 cm×30 cm和25 cm×30 cm处理分别极显著提高10.2%和16.8%。
图1 不同播种密度对芜菁产量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本次试验条件下,各处理间芜菁块根横切面直径和单株块根质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且大小顺序均为株行距35 cm×30 cm>30 cm×30 cm>25 cm×30 cm>20 cm×30 cm。由于当地芜菁深加工企业对块根原材料要求块根横切面直径在12 cm左右、单株块根质量在500 g左右的为最佳原材料;因此,为了既能满足深加工企业的收购需要,又能增加芜菁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建议采用30 cm×30 cm的种植密度最适宜。
各处理芜菁667 m产量以株行距30 cm×30 cm处理最高,达4 004 kg,显著高于株行距25 cm×30 cm和20 cm×30 cm处理,种植户在进行芜菁种植时,可采用株行距30 cm×30 cm的播种密度,也可采用35 cm×30 cm的播种密度。结合块根性状、产量及芜菁深加工企业对芜菁优质原材料的要求,更需要单株块根质量在500 g左右的产品。因此,种植户如要种植芜菁作为加工原材料进行销售,则应采用30 cm×30 cm的密度,如作为牛、羊等饲料使用,则35 cm×30 cm和30 cm×30 cm这2种密度均可。采用做畦覆膜点播方式,可提高芜菁块根横切面直径和质量,有利于丰富芜菁深加工产业的原料来源,促进芜菁深加工产业发展。针对不同品种、不同生态环境对芜菁产品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开展相关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