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纪录片故事化的必要性和方法
2019-12-10马雪乔
马雪乔
【摘 要】新时代下,丰富多彩的电视纪录片也在与日俱增地呈现在观众的视野里。观众在欣赏纪录片过程中,不仅仅希望能够了解事实,还希求得到愉快的精神体验和对高品质生活的满足感。因此,在呈现电视纪录片时,需要积极地采用故事化、影视化的叙事手法来提高纪录片对人们的吸引力。本文针对纪录片故事化影视化敘事方法以及价值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相关的表现方式。
【关键词】纪录片 电视纪录片 故事化
迈克尔·雷诺夫在《纪录片理论》中对纪录片的功能做了如下总结:揭示或保留、劝说或提倡、分析或质疑。
一、什么是故事
故事就是过去的事。除非现场直播,纪录片记录的都是故事(现场直播延时播出的也是故事)。人们对纪录片讲故事产生疑问是因为,你把纪录片定义为,现场的纪录。纪录片现场拍摄当然没有问题,问题是现场拍摄之后的影像已经成为故事,或者确切地说是故事的素材,如何组织这些素材,也就是如何讲故事。
二、纪录片为什么要讲故事
电视纪录片是电视产品的一种,是给观众看的,所以作者要研究观众喜欢看什么,观众的兴趣点在哪里。我们从小听故事长大,是故事引领我们认识世界,故事有情节、有悬念、有冲突、有结局,像听评书听完这集想下集,我们习惯了接受故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故事。古代神话、现代戏曲、小说、电影都离不开讲故事。荷马史诗、希腊神话、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更是经典永流传。电视产品是给观众看的,观众看不看,能不能看进去,就看你作品的故事讲得好不好。好的作品家喻户晓,有口皆碑,这些作品不同的是题材内容,相同的是讲故事。电视纪录片要提升吸引力、传播力,必须学会讲故事,讲好故事。
在电影院里,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许多纪录片都是作为故事片的加片放映的。这也说明了人们的欣赏习惯还是喜欢听故事、看故事。说到这,纪录片要故事化的道理已不言而喻,纪录片要想有宣传效果必须故事化。
三、纪录片讲故事事实很重要
纪录片讲故事是还原事实,不是编故事,这是纪录片与故事片的本质区别。纪录片故事的感染力源于事实决非虚构,作者不能随心所欲地发明情节点或者人物弧线,我们必须从原始素材中挖掘。《我在故宫修文物》第一集青铜器、宫廷钟表和陶瓷的修复的解说词:她们的着装言谈与我们无异,同样生活在工业时代,但他们的手艺却有几千年的生命。他们师傅的师傅,是中国古代士农工商中的工。
四、纪录片离不开优秀的故事素材
经典的纪录片在拍摄前精心寻找好的故事素材是必不可少的。在《舌尖上的中国》中,有许多感人的场面,如第一季第五集《厨房的秘密》小到个人家庭大到社会集体,从业余到专业等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厨房中包含的亲情、友情、爱情和敬业精神,从边远的香格里拉到内地的淮扬,时空的跨越、故事情节的发展,让我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领略了人生百味,不同地区的菜系蕴含着相同的情感,足以引起人们的共鸣。《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集开头解说词:香格里拉,松树和栎树自然杂交林中,卓玛寻找着一种精灵般的食物——松茸。松茸保鲜期只有短短的两天,商人们以最快的速度对松茸的进行精致的加工,这样一只松茸24小时之后就会出现在东京的市场。松茸产地的凌晨3点,单珍卓玛和妈妈坐着爸爸开的摩托车出发。穿过村庄,母女俩要步行走进30公里之外的原始森林。
好的纪录片故事,以细节直接引发观众的共鸣。譬如,《我在故宫修文物》传达给观众的是有情节、有感情、有血有肉的故事。在巍峨的宫殿里,在红砖绿瓦间,在一扇扇朱红色的大门后,有一群可爱又可敬的人们。他们是大师,也是普通人,过着平凡的生活,却有着不平凡的身份。《河西走廊》改变了以往再现丝绸之路的传统思维方式,采用剧情纪录片“虚实结合”的叙事结构来再现历史、联系当下,以现代性的视角,充分运用历史事件、民俗生活、经济战略、学术研究、宗教信仰、艺术风格等多层次多侧面的信息呈现这段中国古老的文化与历史。
五、纪录片故事推进编排手法很重要
经典的故事素材离不开精心的编排,在拍摄前精心寻找好的故事素材是必须的,用故事化的手法编排好这些素材更重要。比如,采用穿插的叙事手法、采用铺垫的手法、采用设置悬念的手法。《舌尖上的中国》如何通过美食来表现中国人丰富的情感和历史文化,需要导演巧妙地将美食制作与背后故事结合起来,吸引观众观看的兴趣。穿插式的叙事手法贯穿于整个纪录片的始终,如第一集《自然的馈赠》中,镜头首先拍松茸介绍松茸,再转向卓玛寻找松茸,然后镜头又转向对松茸的烹饪手法上,通过合理有序的镜头切换和穿插,将人和美食的故事一一道来,不断吸引观众的目光。在纪录片中运用铺垫手法能推动摄像镜头视角的转变,从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层层递进,使得纪录片的内容连贯而有条理。故事推进过程中,悬念设计很重要,抛出问题让观众跟着故事走,寻找答案,满足好奇心、求知欲。中国章回体小说的特点是设计扣子抓人儿,纪录片最好在1分钟左右就抛出扣子,《舌尖上的中国》扣子的安排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情感冲击,这是这部纪录片的一大特点。“酥油煎松茸”“炭烤松茸”等烹饪镜头中表现出的气氛、飘升的油烟、食物的色泽无不刺激我们的视觉神经,让味蕾兴奋。
六、结语
故事是观众从摇篮里就开始的需求。在孩提时代每晚都是在爸爸妈妈讲的故事中进入梦乡的。从那时起人们就已培养起了对故事的爱好。人类的历史以口头的方式千古流传。对电视纪录片故事化效果的分析,目的是说明故事化不仅仅丰富纪录片的表现手法,更重要的是增强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可视性,提高收视率。在内容为王时代,纪录片只有讲故事才是吸引观众、提高到达率、扩大影响力的捷径。
(作者单位:凤凰卫视美洲台)
【参考文献】
希拉·柯伦·伯纳德《纪录片也要讲故事》单万里《先驱者的足迹——纪念早期的纪录电影大师》,《纪录电影文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单万里主编《纪录电影文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第335页、第340页。单万里主编《纪录电影文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第16-17页。从《舌尖上的中国》分析纪录片的故事化手段李峰 贾宝玲《戏剧之家》 2017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