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职物流人才教育

2019-12-10周云霞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营销界 2019年25期
关键词:工匠校企物流

■周云霞(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数据,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总额保持平稳增长,2018 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83.1 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4%;2019 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139.5 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这样的成绩,当然需要大量物流人才的共同努力,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物流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今天,工匠精神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精神,是一份责任,它要求我们各个行业的从业者在实际工作中,都要摒弃浮躁,对自己的服务和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努力完善。作为高职院校培养物流人才的我们,也身负重任,要努力培养出更多掌握一技之长,符合现代工业需求的智慧型物流“匠人”。因此,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物流学生的职业素养,工匠精神是时代赋予高职物流教育的一种新的职业教育文化。

一、高职物流人才培养中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过于保护学生

物流行业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越来越深入,虽然机会越来越大,形式越来越好,但传统的运输、仓储、管理等也在不断地变革创新,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而且,物流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高职学生就业之前,一定要熟悉物流一线的各个基础岗位;但是,在安排的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过程中,特别是双十一等节假日时期,这个时代的学生们往往有一小部分吃不了苦,向家长、领导反映,家长怕孩子累着或受伤,学校怕家长学生有意见,于是往往会取消这类实践活动……这种过多的保护,怎么能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

(二)就业对口率不高

每到毕业季,国家和学校都花不少时间,关注学生就业问题,上报学生就业状况,就业率数字一般都95%以上,也相当漂亮;但现实中,高职物流的学生毕业后,虽然找到了工作,真的对口就业的比率就远远低于就业率这个数字了。究其原因,一则物流市场供需双方期望值差距较大,对于物流企业,在人才招聘时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还要具有良好的实际操作水平,学校虽然有过很多的实训,但毕竟不同于企业的真实环境,很多时候学生经常因此而被企业拒绝;二则,部分学生真正接触物流企业之后,往往会觉得工作的场所及办公条件不是想象中的大学生所期望的那么高大上,而且实习期很多是一线的基础岗位,有苦又累,不能承受,便跳槽改行……

(三)师资问题

高职物流专业中,师资问题一直是比较突出的问题,职业学校真正兼具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太少,教师岗位一学历要求比较高,二待遇有限,物流企业管理经验丰富的人才很难引进过来,所以大多教师基本直接从高校招聘而来,理论丰富而实践欠缺。在职阶段虽然国家政策有了挂职锻炼的机会,但时间较短,名额有限,往往执行中学校又优先考虑将要上职称的人员,加上物流行业信息化机械化变革很快,很多真正的需求及实践往往获得的深度不够,因此,不能很好地满足高职物流专业的教学要求。现实中,从企业引进兼职教师是优化教师队伍和双师结构的重要举措,但往往由于学校政策及教学课时经费等力度不够,一线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员很难有更多时间来到学校兼职,这个途径很难让师资力量完全如意;各个院校一般来讲物流的实践场都比较所有限,这种情况下,很难谈及工匠精神的培育。

二、高职院校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物流人才建议

(一)完善高职教育体系,转变教育理念

工匠精神需要传承与积淀,在职业教育体系中,作为培育工匠精神主阵地的高职院校,与中职的衔接还不够,生源还主要来源于高考生,接收的中专生数量相当有限;初中上来的3+2 高职生的数量也比较少,这几年国家也在发展应用型本科及以上层次,但还有限,容易导致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层次的断层。这和工匠精神得到很好传承的德国、瑞士、日本等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他们都很早就建立了从中职、专科到本科、硕士、博士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因此,首先希望我们国家能够转变职业教育理念,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科学制定和统筹安排中、高职的培养计划及这部分人才的上升发展空间途径,快速发展应用技术型本科,逐步创办研究生以上层次的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体系向纵深发展,形成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将学生的职业素质、工匠精神培育系统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

另外,在高职等职业教育中,学校领导、社会以及家庭也必须转变相关的教育观念,既然让孩子选择了职业教育、选择了物流专业,就要明白职业和专业的特点,学生要想成人成才,怕苦怕累,是很难适应职业教育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工匠精神以及学生技能培养之间的相互融合,对技能型人才多予以肯定,彻底摆脱职业教育偏见,让学生真正掌握一技之长,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坚定的职业信念。

(二)狠抓素质教育,提升职业素养

素质教育,首先要国家、学校重视,从教师做起。学生的思想和言行,很多时候就是家长和学校身边的老师的反映。在校,任课的教师就很重要,无论任何课程的学习,都是以育人为目的的,教师除了“授业解惑”课程本身知识点之外,勿忘“传道”,先做人,做有德之人,“才”才能真正成才。

所以,高职物流人才培育中,首先要经常进行专任教师职业素养的在职培养。社会是个大染缸,在职教师也是社会的人,学习强国的理念不经常性的宣导,他们也可能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污染,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可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应经常对教师进行职业素养的培训及学习,并建立合适的教师职业素养标准和评价体系,以便更好地指导和培育学生;另外,高职院校人事招聘制度要灵活,“不拘一格降人才”,不能仅仅唯文凭录用,岗位不同,用人标准不同,可以拓宽人才来源渠道,支持从企业聘请或招聘物流名师到职业学校任教。名师不一定有很高的学历,但他们具有熟练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具备良好的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是学校所求;学生与企业名师为伴,可以更深刻学习与感受到优良的工作品质,奠定“匠人”基础。

再者,狠抓学生的素质教育。教育的对象,最终是学生,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而努力的。严师出高徒,虽然现在的00 后们在家可能吃苦干活不多,但走进大学,已经成人,希望家长和学校在孩子的专业学习中都不要干涉过多,给予太多的不应有的保护,否则,孩子成为“扶不起的阿斗”,这不是我们所想要的结果。物流专业的学生,想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勤学苦练出汗流汗是必须的。

(三)加强政校企三方合作

“校企合作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教育相结合,校企联合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使学生在学校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在企业实践中接受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熏陶,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培养,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话说的很好,但现实总是很残酷,校企合作的结果如意的双方并不太多。

我国教育多公办院校,在政府的引导下,高职院校各专业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下,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深度可以更深入进行。所以,政企校合作,才能更有保障和创新的机会。在校企合作中,发达国家发展职业教育时,具备了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机构,从制度上得以规范校企合作的实施。而这些,我国开展校企合作中还比较缺乏。在我校每年的校企合作中,多数都是老师去自谈企业,每年随着主导老师的变化,合作企业也不断变化;与企业合作的协议,每年学校也不断变革,很多停留在表面,仅仅一纸合同,一有风吹草动,往往合作便会终止,企业在此过程中往往也比较被动,付出很多,难得获得需要的人才……因此,结合我们自己国情,政府相关部门、典型企业和知名院校牵头,出台有关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对校企合作的主体、合作要求、合作过程、合作评价等做出详尽规范;有政府参与,校企双方可联合多部门组建高效合作管理机构,统筹管理相关事项,使校企合作有序开展;此过程中,重点要制定激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政策措施等,使企业能积极主动愿意培养人才,共育“工匠”,而不是简单的使用廉价劳动力。通过提高政校企深入合作成效,使学生知行合一,实现从知识、技能到素养、精神的高度融合,真正落实工匠精神的培育。

高职院校物流工匠精神人才的培育中,目前我国仅仅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实践探索。工匠精神作为职业教育的教育文化,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水平。

猜你喜欢

工匠校企物流
90后大工匠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工匠风采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工匠神形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工匠赞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