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国际贸易专业双语课程教学探讨

2019-12-10董清霞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

营销界 2019年25期
关键词:双语外贸国际贸易

■董清霞(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

一、国际贸易专业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因此对于国际贸易的专业性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我国高校是培养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对于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目前高校对其的目标以及定位是培养应用型的经贸人才。与此同时,高校也在这个过程中对如何建立该类型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进行积极探索。国际贸易专业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包含了以下两个方面,分别是国际新形势下我国外贸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及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学实效的内在需要。下面将对以上两点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是我国外贸发展的客观压要求。自我国从2001 年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的外贸发展十分迅猛,这对于我国的国民收入以及国家的经济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到2010 年左右,我国的贸易增长速度有所放缓。自2016 年12 月,我国为期15 年的世贸组织保护性过渡期结束,这就意味着其他国家可能会实行贸易保护措施,这会让我国的国际贸易环境受到不好的影响。实际情况也确是如此。近几年我国的外贸发展压力明显增大,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变化,我国需要更多更加优秀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对我国外贸发展进行推动。因此国际贸易专业进行双语教学成为了新形势下我国外贸发展的客观要求。

然后是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学实效的内在需要。英语是国际贸易的通用语言,到目前为止,国际贸易中所适用的惯例以及公约等规则,都是由西方国家制定的,因此国际贸易术语的制定也是用英文进行制定。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中,对国际结算以及国际贸易实务等核心课程采用双月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对国际贸易规则进行进一步的熟悉,让学生对国际贸易术语有更加清楚地了解,更好地对国际贸易中的基本操作方法以及程序进行掌握,提升学生走出校园之后,在国际贸易进出口工作中的工作能力。

二、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是教师的外语水平有一定欠缺;在教学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有一定缺陷;评价机制落后,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进行真实的反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外语水平相差较大,对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下面将对以上问题进行分别说明。

首先是教师外语水平的欠缺。在双月教学中,教师充当着组织者和引导着的作用,因此教师的外语水平会对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造成直接的影响。双语教学在要求教师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的同事,还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外语听、说能力以及扎实的语言功底。只有满足以上几项要求,教师才能在双语课堂中,将两种语言自如地运用,从而将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概念、重点内容为学生进行透彻的讲解,让学生在掌握基础内容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运用。高素质的教师,是进行双语教学的质量保障,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多数学校依然缺乏高质量的双语教师。

其次是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虽然我国实行新课程改革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不少学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在英语学习中,不注重应用能力的提升,因此“高分低能”的现象较为普遍。即使学生已经有多年学习英语的经验,也有了相当的词汇储存量,但是在听、说等方面的能力还是非常欠缺的。再加上公共外语的词汇与专业外语词汇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学生在面对专业词汇翻译的时候,往往翻译得不够准确,或者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使得双语教学在推进的过程中遇到不少阻碍,这也是影响双语教学在国际贸易专业进行推广的重要原因。

毫无疑问,在教学过程中,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对于双语课程有着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主动、认真的进行课前预习,在课堂中也能很好的跟上教师教学进度,积极参与互动,而基础差的学生则因为学习起来困难较多,而对双语课程产生排斥心理,进一步阻碍双语课堂的顺利开展。

然后是教学方法的不完善。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陷入误区。大多数情况下的表现是对口语的表达过于重视,错误地认为教学水平的高低与口语表达能力直接相关。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对语言方面的教学倾注了太多的精力,使得“教”与“学”之间出现脱节,让外语障碍成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壁垒,难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在进行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教学标准以及教学模式,而教学标准以及教学模式需要根据教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来进行不断地完善和调整。这对于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最后是评价机制落后,无法对学生学习的真实效果进反映。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基本上采用的方式是论文作业或者考试等形式进行的。这些评价方式对于部分课程而言,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双语教学课程而言却并不适用。在国际贸易专业中开设双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将专业知识与英语进行结合,从而对通行的国际贸易中的惯例和规则进行熟悉,以达到锻炼学生胜任国际贸易工作的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对国际贸易业务的基本技能进行掌握,同时锻炼学生在外贸工作中优秀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很明显,以上几方面的能力都无法通过论文或者考试的形式进行考察。所以,建立评价机制的时候,应该对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充分考虑,达到反映真实学习效果的目的。提升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别是提升教师的双语教学和水平、完善双语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评价机制等。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双语课程教学的创新策略

提升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是提升对双语教师的外语水平的要求,然后是提升双语教师对国际贸易专业相关知识的要求。在具备较高外语水平的同时,双语教师只有熟悉国际贸易理论知识以及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在课堂上才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进行练习,从而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校在此基础上,可以组织优秀教师进修或者进行国贸专业培训,让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从而反馈到教学当中去。

其次是教学方法的完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基础进行考虑,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分层次教学是一个循序渐渐地过程,通过简单知识的渗透,让基础较差的学生逐渐消除学习方面的抵触。课堂中宜采用英文讲课、中文解释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养成双语思维方式,熟练转换中英文,用英文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解答。

最后是评价机制的改革。双语课程的评价应该更加注重平常的学习,而不是期末的考试,因此在建立评价机制的时候,应该增加平时分的比重,鼓励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例如根据平常学生在双语课程上的活跃程度等进行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程度可以划分为发言次数、发言的质量以及学生之间分组练习的成果(如分组比赛等)。外贸业务的沟通能力则可以通过综合性的业务口语考核进行,儿案例分析以及模拟操作能力则可以通过书面报告进行考核分析。以上几种考核机制综合起来,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真实的反映。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专业的双语课程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必须通过多种举措对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评价方式进行改革,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应用型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双语外贸国际贸易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