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契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基于高职航空类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前瞻

2019-12-10张冠宇吉林化工学院

营销界 2019年25期
关键词:校企人才职业

■张冠宇(吉林化工学院)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局下,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定增长的发展动力尤其需要职业教育提供人才支撑。在党和国家高屋建瓴的指引下,我国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到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借鉴当今世界范围职业教育所广泛采用的学徒制模式,传承我国传统意义的师傅手把手教学工艺学徒制模式,我国职业教育尝试以两方面经验的优化组合来构建符合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新学徒制模式,积极提高高职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并已经取得了可喜成果。在此基础上,基于对现代职业教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与发展优势的分析,结合吉林化工学院航空工程学院主动适应吉林省区域经济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教学实践,针对航空类高职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做经一步的探研,认为有必要在对比分析,厘清发展的共性、特性;完善制度,密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组合师资,提升传、帮、带效果;契合岗位,锻造技能、服务意识;多向考评,共促教学相长五个方面,进一步优化航空类高职专业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一、现代职业教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与发展优势

(一)现代职业教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

现代职业教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世界范围内的职业教育中是被广泛采用的。现代职业教育学徒制是对传统学徒制的传承,也是对传统学徒制的突破。早期的学徒制始于传统手工艺技术,是由掌握手艺的师父手口相传将技艺传给徒弟,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学徒制早已不单单是传统学徒制那样单一。现代学徒制相对于传统学徒制,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加入了学校职业教育。在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新学徒制更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保证学生依然能够在传统学徒制“手把手”的教学特点学习下学习到到专业,同时还能够将学科的系统化教育方式融入其中,凸显出高职教育在教学体系上的优势。现代学徒制可以使学生在日后学习实践过程中夯实基础,掌握实践技术,提高专业技能。

(二)现代职业教育学徒制才人培养模式的发展优势

其一实现专业与产业相对接。现代学徒制教育是职业教育与传统学徒制教育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在此教育方式下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直接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将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将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在遵循发展大环境的共性下,支持技术技能人才的个性发展,为其拓宽成长道路,提供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其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无论是传统学徒制教育模式或是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其本质都是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在时代的不断变迁下,能让技术人才适应发展洪流,并在工作中不断创新一直是现代学徒制教育的任务。现代学徒制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全方位人才培养,在专业与产业相对接的有力条件下深化教学系统的设置,培养出适应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并尝试培养出能够引领时代发展的前进人才。

其三实现产教融合,加深校企合作。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长久发展下,深化产教结合,加强校企合作,坚持以人为本,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教学方针,对人才的培养更加多元化,不再拘泥于传统方式。真正将教育与生产相结合,让技术人才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多实践机会,在真正走出校门后能够适应社会竞争并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引领新技术的发展。同时在现代学徒制教育过程中要重视技术人才三观及人格方面的发展,让技术人才真正了解到其职业的优越性,在学习职业技能的同时增加职业自信,并将置业热情最大化,将职业创新精神更好的融入于日后的工作中来。

二、航空类高职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发展谋略

(一)对比分析,厘清发展的共性、特性

航空类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有其共性,也有其特性。共性即都是为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需要培养高级技能人才,但也有其特性,一是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譬如培养经营管理类的、培养服务类的、培养技术类的等等。吉林化工学院航空工程学院由隶属空军装备部的中职学校,并入隶属吉林省的吉林化工学院,升级为培养航空产业人才的高职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有飞机及发动机维修、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加工技术、电子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等。二是学校所处的区域不同,人才培养要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量身培养,以满足地方需要为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标准。仍以吉林化工学院航空工程学院为例,作为吉林省吉林市航空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培养航空类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必须坚持的人才培养标准,那么,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就要突出技术要求精,技能要过硬,既能够扎实掌握专业技术,又能够有志于成为地方航空产业的技师和工匠。

(二)完善制度,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航空类高职专业现代学徒制以制度建设、制度实施、制度监控、制度保障来来实施学校对学生的专业培养,制度完善是刚性要素。学校要完善的学徒制就是要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让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与企业的岗位需求紧密挂钩,让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以教学授予和岗位实操演练结合进行。而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牵头、维系、密切、高效的责任重在三方。一在地方政府要给予足够的政策导向,能够充分调动校企双方合作育人的积极性;二在学校要主动积极的争取企业的合作,能够主动连、主动靠、主动创造合作效能;三在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为学生的学徒创造条件和提供资源。三方的合力作用要充分就必须通过制度化的形式来固化,通过阶段性的总结分析找出不足并调适。再确切的说,三方中的责任有有意学校的责任为主,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要发挥好学徒制制度建设主要责任方的作用。

(三)组合师资,提升传、帮、带效果

实施学徒制意义下的师生涵义准确的说又加入了师徒涵义,这就表面命了师资组合的特征,既要有学校教学的教师,又要有生产岗位的师傅,由教师和师傅两手培育“学徒”。而且,师傅对徒弟记忆的传授是通过传帮带形式进行的,那么,学校的学徒制也必然要通过学生的学校教师和生产岗位的师傅这样两种组合的“双师”来进行,“双师”的施教途径依然需要以传帮带的形式进行。因此,无论是学校的专业教师,还是生产岗位的带徒师傅,都要优选,都要明确他们的教学责任,提出具体的如何做好对学生传帮带的要求。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教学管理和师资教育团队的管理,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及培养,同时注重人才引进工作,推进校企互聘共用师资队伍建设。企业要给予带学生师傅以足够的从精神到物质的支持。

(四)契合岗位,锻造实践技能、服务意识

在加强校企合作的大环境下,坚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教育体系建立时采纳多方建议,实行企业与学校联合制定教育方案,这一方面减少了单一制定的片面性,在理论和实践中相互补,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的加入,可以让学生更加实在的了解目前行业的发展趋向,有利于学生了解行业并制定自身发展方案。打破传统教学方式,深入校企一体化教育,提供订单式培养,将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新方式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独立思考及创新能力。

(五)多向考评,共促教学相长

要完善以学生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职业质量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将多方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听一家之言,为学生提供多方反馈。同时利用考核体系让教育工作者共同反思在学生教育过程中的问题,为分析问题的形成提供依据,并根据共性问题调整教学方针,优化教学体系。在诊断和改进中不断进步。

猜你喜欢

校企人才职业
人才云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职业写作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我爱的职业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