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资本对会计职业道德水平影响研究

2019-12-10李琼安礼杰李立鑫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营销界 2019年25期
关键词:会计工作职业道德效能

■李琼 安礼杰 李立鑫(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和会计职业道德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健康的心理有利于促进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预防甚至避免违法的会计行为,帮助会计从业人员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同时,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所获得的积极体验也进一步促进了会计从业人员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相反地,不健康的心理往往导致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进而影响会计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从长远来看,这将不可避免地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因此,研究会计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是会计职业道德水平影响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整个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对于会计从业人员个人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也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将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着重探讨心理资本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探索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心理学路径。

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这些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可以体现会计职业的特点,用来调整会计职业关系中的各种经济关系。它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体现了社会需求与人格发展的统一,注重人际关系的调节,以理性、善恶为评价标准,以社会评价(荣誉)和个人评价(良知)为主要制约手段,是一种可以由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要求的非强制性规范,具有职业性、自觉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包括丰富的内容,要求会计从业人员能够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八大规范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在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的新时期,建立以诚信为主的新时代旋律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是我们以德治国,促进会计行业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各行各业的经济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景象,对经济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大多数会计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忠于本职,诚实守信,坚持原则,但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现实相比,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还相对落后,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和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近年来,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少数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观念比较淡薄,自我约束意志薄弱,不能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不能坚持会计基本原则,放松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淡薄的职业道德观念使得会计从业人员无法满足会计工作的要求,导致会计从业人员不能正确对待会计管理工作,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决策,对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形成了巨大的障碍。

(二)缺乏职业钻研精神

职业道德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对职业的热爱与敬业程度,职业道德的缺失往往伴随着职业钻研精神的缺失。部分会计从业人员对自身要求较低,缺乏足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缺乏对会计职业的学习钻研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对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和自主学习,会计业务知识贫乏或者知识老化严重,严重影响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工作的质量。

(三)职业操守低下,弄虚作假

一部分会计从业人员在国家、社会公共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在强权面前无法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的聪明才智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甚至还影响着整个企业的健康运作,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严重的损失。 还有一部分会计从业人员将经济利益放在了追求的首位,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出现职业道德低下、徇私舞弊等严重违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行为,以身试法,成为财、权、色的奴隶,甚至走向犯罪的深渊。

分析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现状,不仅可以为我们发展会计职业道德提供参考,而且还能为会计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供帮助。

三、心理资本的内涵

十九大报告中要求,“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心理资本简称PCA(Psychological Capital Appreciation),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它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随着现代企业竞争压力和变革速度的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意识到员工普遍存在工作压力和思想负担,相对于工资和福利,企业员工们更注重成长和进步。在现实压力下,他们可以接受繁重的工作和下调的薪酬,但他们更加迫切地需要心理安慰,由此衍生出员工心理资本管理这一命题。

四、心理资本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而其根源在于人的心理资本。心理资本是除去财务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之外的第四大资本,包括自我效能感(自信)、希望、乐观、坚韧和情绪智力等。

(一)自我效能感和会计职业道德

20 世纪70 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在《思想与行为的社会基础》一书中提出“自我效能感”,定义为“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感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个体进行一定活动的动机水平,在调节和控制个体的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自我效能感在会计工作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自我效能感是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会计从业人员的内在要求。会计从业人员的自我效能感是会计从业人员自信心的表现,它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都有很大的影响。会计从业人员的自我效能感越高,就越能更好地监控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就越能在会计工作中投入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状态,职业道德行为也必然会得到相应的改善和加强。同时,会计从业人员的自我效能感越高,其工作积极性越高,其情绪越愉悦,焦虑感也会相对降低。即使面对问题,他们也能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二)希望和会计职业道德

在积极心理学中,堪萨斯大学的临床心理学教授里克斯奈德把希望定义为“在成功的动因(指向目标的能量水平)与路径(实现目标的计划)交叉所产生体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积极的动机状态。”研究表明,希望与工作表现之间存在着积极的关系。例如,员工的希望与企业的盈利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企业家的希望程度与对企业效益的满意度之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

希望水平高的会计从业人员更加注重专业成长目标的确立,并设计了实现目标的途径,会计职业道德修养必然受到他们的重视。由于未来目标的牵引力,拥有高希望水平的会计从业人员也会有更强的意志力动机,这样他们就可以朝着正确的方向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这有利于他们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道德行为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由于他们的毅力,他们往往取得更大的工作业绩,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其职业道德修养必将进一步完善。

(三)乐观和会计职业道德

乐观反映了心理资本中关于积极的看待结果和归因事件的一面,包括积极的情绪、动机和对未来的预见。没有乐观,即使成功的事情也很少被认为是可靠的。悲观主义者往往看到事物糟糕的一面,采取消极的归因方式,他们通常把成功事件看作是幸运的,而将坏事情看作是永久的。乐观主义者往往容易发现事物积极的一面,采取积极的归因方式。

拥有乐观心态的会计从业人员更愿意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有更高的成就动机,所以他们会更加注重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乐观的会计从业人员往往具有更高的工作绩效和更好的人际关系,即使面对问题,他们也能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相信困难最终会过去,这有利于职业道德的发展。乐观还有助于改善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中的消极情绪,缓解其工作倦怠。

五、结语

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过程中,企业应该注重心理资本的积极作用,通过对心理资本多维度的合理干预,增强会计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同时,会计从业人员自身也应致力于心理资本的提升和职业道德修养的完善,自觉地将职业道德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实现个人职业成长,为整个社会文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会计工作职业道德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谈当前高校会计工作的加强和改进
会计工作在网购浪潮下迎来的挑战与策略调整方案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